董海英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商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与进出口贸易业务相关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外贸跟单员及业务员、报关员等国际贸易领域岗位。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进行知识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1]由于项目化教学具有“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该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职业院校老师的普遍认可,课程项目化教学也逐渐成为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主流模式。[2-3]
为适应经济国际化、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等商贸类专业中均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并把该门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加以建设,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思路是依据对外贸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实际岗位工作过程和内容,以企业外贸业务员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流程,同时辐射外贸领域的外销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和货代员等职业岗位。按照外贸业务员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设计课程项目,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围绕完成该种产品的出口流程所涉及的工作环节设计五大项目: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业务善后,以此来开展能力训练项目,同时课外项目设计为完成一种典型产品的进口,通过课内课外两个项目实现培养学生从事进出口业务能力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接收能力,典型产品选取了毛绒玩具和服装两种产品,因此课堂项目(贯穿项目)设计为:江苏舜天外贸公司毛绒玩具出口项目;课外项目设计为:南京永利外贸公司服装进口项目。两个项目同时在课内课外并行开展,通过完成项目达到既定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根据外贸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将原来以进出口合同条款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性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以外贸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内容,把技能训练和知识的掌握贯穿于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教学中,课程教学尽可能与职业资格取证培训相融合,注重学生工作过程知识的获取和岗位能力的培养,融技能培养、知识传授、价值观树立为一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属性。在教学内容中共设计了与外贸进出口流程一致的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和业务善后等五大项目,再细分为16个子项目,对应16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均根据岗位需求确立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并制定单元教学设计。
在每一单元教学中,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作为外贸经理(或国外客户)首先布置项目任务,然后学生团队以外贸业务员的身份完成项目,并提供可显示的任务成果,最后由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三项所得分数结合权重构成该项目的最终成绩。
采用项目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又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了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后对毕业生的影响,以便据此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课程组联系到50余位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2011届从事外贸的毕业生,人数比例占三个专业全部毕业生的20%,这是个很高的比例。他们经历了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首轮“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改革,现分别就职于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的大型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还有自己创业创建外贸公司的,供职的岗位涉及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和外贸经理等不同岗位。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电子邮件以及QQ联络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所收集到的一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85%的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贴近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对自己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有非常大的帮助。该门课程培养的包括国际市场调研、报价、办理运输、办理保险、制单结汇等能力在工作中都能应用到。由于学生就业岗位的差异,65%的学生认为在外贸工作中最重要的两项专业能力是交易磋商报价能力、商品跟单能力,45%的学生认为是交易磋商报价能力、接待外宾能力,50%的学生认为是交易磋商报价能力、船务能力。在素质能力方面,85%的学生体会到学校着力培养的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市场经济意识、严谨的工作意识、责任心以及人际沟通等素质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而人际沟通能力对顺利开展工作乃至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尤为重要。
75%的学生认为在校学习的知识非常有用,认为下述知识在工作中是需要的:①国际市场调研知识(包括进出口外贸政策、市场行情等);②寻找客户的途径;③交易磋商知识;④报价知识;⑤交易磋商;⑥签订合同;⑦履行合同:催证、审证和改证、备货、出口商品检验、租船订舱、投保、报关、装运、制单结汇;⑧外汇核销、出口退税、争议处理和索赔。但是,学生们也指出教材上及课堂上强调的部分重点内容未必是工作中应用最普遍的知识。比如,过于强调信用证支付方式的重要性而淡化T/T方式,而实践中T/T方式由于其快捷方面的优势也较为常用;实际外贸业务中有许多企业采用中信保业务来防范收汇风险,但教材上对此提及较少;集装箱装货量计算以及样品寄送等知识在实际业务中也是常常用到的,但在教材中也很少提及;接近100%的学生都认为英语非常重要,不仅要具有外贸专业英语知识,还应具备英语口语交流能力。
55%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学项目中选取的作为项目载体的典型商品较为简单,而实际中不同的外贸企业所进出口的商品差别很大,进口国对不同商品的外贸政策、法规、规定也存在很大差异。80%的学生所在公司开展的进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比如机械设备、模具、汽车配件等,而学生对该类商品知识和相关外贸法律法规知识的缺乏成为快速融入岗位的一大瓶颈。
75%的学生认为在校的实训机会还是较少,建议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外贸企业实习的机会,体验外贸真实环境。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对外贸岗位的感性认识,提高外贸操作能力,缩短毕业后的上岗适应期。
基于以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分析,我们对目前开展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探索。坚持去伪存真、破旧立新的原则,保留优点、改进不足之处。
坚持打破以外贸合同条款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科体系框架,构建为以外贸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应知应会内容的教学内容体系;依据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和业务善后的工作流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贴近真实的外贸岗位流程,保证教学中岗位的整体性知识和能力构成。同时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兼顾考虑了外销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和货代员等岗位的要求,教学内容融技能考证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岗位迁移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世界经济日新月异,国际贸易领域也随时发生着变化,包括国际支付方式、防范风险的方法以及运输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结合目前外贸的发展趋势,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重新整合项目化教学内容,比如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加强实际结算中应用较普遍的T/T支付方式、集装箱装货量计算、中信保业务以及样品寄送等知识的学习,更新国际贸易术语、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内容。
项目设置是项目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而作为项目载体的典型产品选择又是项目设置的关键因素。[4]以典型产品作为项目载体,可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商品相关知识、商品进出口的外贸法规。典型产品的选择需要考虑可操作性、趣味性及是否能体现地方经济的特色,如果项目任务缺乏适应社会经济的产品载体,项目教学无异于空中楼阁,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了凸显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职责,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地处江苏化工重镇的特点,在典型产品的选择上,尽量涵盖长三角地区外贸交易量较大的商品,比如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化工品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类商品及相关的外贸法规,培养产品知识迁移学习的能力,为未来服务地方经济和较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涉外性,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一笔业务的交易磋商函电、业务函电联系、单证制作、合同签订等过程,均会牵涉到函电沟通和语言沟通问题,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渗透英语教学,从项目的设置、任务要求、师生互动环节、任务实施到递交项目成果等环节循序渐进地渗透英语要素,鼓励学生同时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通过英语渗透教学,积累外贸专业词语,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为走上外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通晓理论并具有丰富的外贸实战经验。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掌握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新动态,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胜任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的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外贸企业挂职锻炼、做访问工程师,或者平时与外贸公司专业人员多进行交流沟通,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外贸知识和丰富自身外贸实战经验。另外,学校可从外贸企业引入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全程参与项目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指导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保证项目教学真正对接真实业务。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是实现项目化教学的重要保障。
实训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之一,项目化教学更为强调工作环境真实化理念。国际贸易顶岗实训一直是高职院校较棘手的问题,没有哪家外贸企业能接收大批量学生的实习,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比如为学生提供深入外贸企业实习的机会,或到海关、码头、运输公司等参观学习。在校内国际贸易实训室进行仿真学习,由软件提供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学生以进出口双方的角色开展外贸业务。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全方位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外贸环境。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3-48.
[2]何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2):147-148.
[3]李霞.高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2):138-139.
[4]张君斐.以典型产品贸易为学习情境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