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恩堂,吴耀明
出生在衡水的宋代文化巨擘——邵雍
胡恩堂,吴耀明
(衡水市委党校,河北 衡水 053000)
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易学家,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堪称一代文化巨擘。邵雍是出生在衡水的文化名人,他提出了“元会运世”说、“加一倍法”等先天学观点,在哲学、史学和诗学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邵雍;出生地;易学;理学;衡水
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号“康节”,是北宋时著名的易学家、理学家、思想家,也是理学诗派和二进位制的开创者,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著作传世。邵雍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为历代统治者和学者尊崇,南宋时从祀孔庙,明代祀称“先儒邵子”。他一生潜心研究哲学,被后人尊为“易圣”,在理学、易学、史学、诗学、象数、天文等领域都作出不朽贡献,在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
关于邵雍籍贯,史料有很多记载,学界对邵雍祖籍涿州并无异议,但对邵雍出生地问题尚未达成共识,计有涿州、林州、衡水三说。本文根据史料整理认为邵雍出生地是在今河北省衡水市。
邵雍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祖辈“世为燕人”。邵雍曾祖邵令进早年跟随宋太祖从军,后定居衡漳,祖辈父辈都在此生活,邵雍也在衡漳出生,幼时随父迁往共城(今河南省辉县)。《宋史·邵雍传》记载:“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北宋进士陈绎为邵雍之父邵古作墓志铭曰“君讳古,字天叟。……君生衡漳”。明言邵古在衡漳出生。程颢在邵雍墓志铭中写到“大王父令进以军职,逮事艺祖,始家衡漳。……先生之幼,从父徙共城”。指出了邵雍出生于迁往共城之前。两方墓志作者皆为传主好友,对邵家源流记载详细、脉络清晰,其说颇为可靠。从邵雍曾祖邵令进始定居衡漳,直到天圣年间(1023—1032年)邵古举家前往共城,其间邵氏并未有迁徙之举。邵雍随父迁往共城时正值幼年,所以邵雍也出生在衡漳,而并非其祖籍涿州。(此说近来已为学界接受,郭彧《邵雍出生地及迁居洛阳年代考》、王少卿《邵雍出生林州考》、康占营《邵雍出生衡水考》、翟智高《邵雍出生地衡漳考》等皆有论述。)
接着进一步考察衡漳是今天哪里。首先,从文献资料上看,《辞源》对“衡漳”的解释是:“古水名,即漳水。”古代黄河自南向北流经河北省南部,漳河自西向东流注之,故称“衡漳”。“衡漳”出自《尚书·禹贡》“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唐代大儒孔颖达作疏曰“衡,即古横字。漳水横流入河,故云横漳”。而衡水的地名也源于此,清乾隆《衡水县志》载“隋割桃县、武邑、下博三县地置衡水县,义盖取诸漳水横流故名。……衡水有衡漳故渎,以为浊漳下流”。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言:“(衡水)县在长芦河西,长芦河则衡漳故渎也,因以为名。”明代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称“县西北有衡水,亦曰长芦水。……水味咸苦,俗称苦河,亦曰横漳河。又有北沼,在县西南二十里,遇涨则通于横漳”。这都说明衡水和衡漳作为地名和水名之间的密切关系。刻于明代的衡水宝云塔《重修衡水旧城古塔碑记》称衡水乃“衡漳古郡”,清代直隶总督方观承为衡水安济桥作铭文曰:“禹贡厎绩,厥要衡漳。道元经注,衡水以名。”可见衡水与“衡漳”通用,以“衡漳”来代指衡水颇为普遍。明代石宇在《过下博》一诗中称衡水乃“将军壁垒枕衡漳,四野依稀古战场”,当代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在《衡水杂诗》中也有“他日重作衡漳客,照眼应惊新市区”的感叹。所以说衡漳就是衡水是有历史依据的。
其次,从历史地理学角度考,由于古代黄河经常改道,影响漳河水系变化,详查漳水的流经状况,可见《漳卫南运河志》中的记载:“漳河,古代亦称漳水、衡漳、衡水,衡者横也,意指漳河迁徙无常,散漫而不可制约之意。……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漳河出山后东北流,从成安分成北中两支,北支行经肥乡、鸡泽、巨鹿、新河、衡水、武强、交河,于沧州南汇入永济渠;中支为主流,从成安东北流,经广宗、丘县、威县、故城、景县,于东光汇入永济渠。北宋时期的漳河河道基本同唐代。”可见北宋时漳河一直流经衡水,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所以称衡水为“衡漳”从水文史上看也名实相符。
最后,从方志记载看,邵雍出生地衡漳也是衡水无疑。清代乾隆《衡水县志》中有关于邵雍及先人的记载:“邵令进,燕人也,善骑射,历事艺祖,以军校尉,老归范阳,既而徙中山,转衡漳而家焉,生子德新,读书为儒者,早卒。德新生子吉甫,十一岁而孤,性简寡言,力贫养母,以孝闻,长益好学,尤精于文字、声律。后徙共城,教子雍,为世大儒,见《宋史》文鉴。”志与史相表里,县志能直接证明邵雍出生在衡水,其载与邵氏父子墓志铭所言一致,可信度也因志书乃官修而大增。邵雍祖籍涿州、曾祖父邵令进定居衡水、父亲邵古携幼年邵雍迁居辉县、邵雍晚迁洛阳并葬于斯,这一条家族迁徙脉络可在《涿州志》《衡水县志》《辉县志》《洛阳县志》分别看到相关记载。而河南林州的历代方志中并没有邵雍的相关记载,详查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四年、乾隆十七年、咸丰元年和民国二十一年纂修的4部《林县志》《续林县志》中,全书并未有邵雍及其家族只言片语。如果邵雍在林州出生,历史文献不可能对乡贤大哲视而不见,官修方志也不会缺记漏记。林州也向无“衡漳”之称,因此衡漳并非河南林州,“邵雍出生在林州”一说也不能成立。结合前述可以认定:邵雍的出生地衡漳是河北衡水,这也与邵雍在自传《无名公传》中说的“生于冀方,长于冀方,终于豫方”相一致。
邵雍作为哲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和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宋明理学的创立和理学诗派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邵雍弟子张崏称“先生治《易》《书》《诗》《春秋》之学,穷意言象数之蕴。明皇帝王霸之道,著书十万余言,研极精思三十年”。好友程颢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其学,以“振古之豪杰”评价其人。南宋朱熹将邵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六先生”。传统文化巨典《四库全书》中不但录有邵雍的著作,而且可以看到大量后人引用其学术思想、言论的著作,邵雍治学贯穿于经史子集,堪称文化巨擘。下面从哲学、史学和诗学3个方面介绍邵雍的主要历史贡献。
1.邵雍在哲学上的贡献
邵雍的哲学思想是其史学、诗学的理论支撑,是全面研究邵雍思想的基础。邵雍在哲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改传统儒学‘知人而不知天’即重人伦纲常而不注重宇宙自然观的缺陷,以‘学不际天人,不足以为学’的精神,在宇宙自然观上着力开掘,从而为理学主题的展开拉开了序幕”。
从理学方面讲,邵雍提出并论述了理学的基本问题:一个是心物问题,这是理学的体用观点,是儒学哲理化的重要标志。邵雍把太极作为世界的本体,认为“心”就是太极,“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化万物皆生于心,“身生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自余何足言”。(《伊川击壤集·卷一九·自余吟》)另一个是一两问题,“一”指统一,“两”指对立双方,这是对立统一问题在中国的独特表述。邵雍以先天象数推演太极生万物的过程是“一分为二”的过程,“太极既分,两仪立矣”“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皇极经世·观物外篇》)后人吸取了邵雍“一分为二”的思想,并加以系统地论述,使对立统一观点成为理学中最宝贵的辩证法思想。
从易学方面来讲,邵雍以易学为根基,建立起自己的宇宙观与哲学观,独创先天易学体系。邵雍研易的基本理路是基于数,形成先天象数学。所谓“象”则是事物所表现的形态;所谓“数”即按一分为二之法来推演宇宙生成变化的定数。邵雍将陈抟以来的《先天图》演化为“象数”体系即“先天之学”,用以说明宇宙、天人、古今的联系与变化。邵雍对易学的阐释始终围绕“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旨趣展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哲学、兵法、文学、天文、历法、舆地、民俗等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
2. 邵雍在史学上的贡献
邵雍对中国历史,上自唐虞、下及五代都有研究,创立皇帝王伯史论体系,探讨中国历史发展,品评王朝盛衰、臧否历史人物,编列历史年谱,自成一家之言,在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历史观和《皇极经世》中的历代纪年表。
邵雍历史观有两点较为突出,一是把人类社会史作为整个宇宙变化的一部分;二是古今相对论。首先,邵雍认为“天道有消长,地道有险夷,人道有兴废,物道有盛衰”(《伊川击壤集·卷十·四道吟》)。整个宇宙的发展都是发生、发展、灭亡的新陈代谢过程,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他还以元会运世说具体描绘这一过程: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共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世界就要发生一次变革。其次,关于古今相对论。古今在天地间,也只是“旦暮”。以今观今,则谓之今,以后观今,则谓之古;以今观古,则谓之古,以古自观,则古也是今。古今相对,古今转化,古今一道,古今概念是相对的,时间是无限的,元会运世之数也是无限的,世界不停地由开物到闭物即从开辟到毁灭作周期循环。这既是他宇宙观的内容,也是历史运动观。邵雍历史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但也有大量辩证法因素,这种包含发展和变革的观点对于活跃人们思想有积极进步意义。
邵雍的《皇极经世》是一部简记上下3 000余年历史大事之书。“皇极”出自《尚书·洪范》,九畴中“五皇极”居中,为皇帝统治中国的法则。“经世”就是“以运经世”3 000年历史大事记。《皇极经世》“经世”,从上古到北宋时间跨度达3 600年,这“中间三千年”的历史大事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交相辉映。邵雍未及见《资治通鉴》成书,但与司马光相交甚笃、经常切磋学问,可以推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受到了邵雍的影响。《皇极经世》中的历史年表涉及的编年问题,在当时有历史文献所本,并非牵强比附,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南宋大儒胡宏的史学著作《皇王大纪》在尧以后皆本《皇极经世》纪年,元代察罕《帝王纪年纂要》亦本于此。《皇极经世》的结构模式成为诸多后人解读历史的基本框架。
3.邵雍对诗歌的贡献
邵雍在治学之余还坚持创作诗歌,诗集《伊川击壤集》录有近2 000首,是北宋理学家中诗作最多的一个,也是第一个有诗集传世的人,堪称理学诗派的奠基人。国学大师钱穆称“北宋理学家能诗者惟邵康节”。邵雍秉承孔子“温柔敦厚”的诗教,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博采陶渊明、白居易等前辈之长,写诗明白如话、自然晓畅,大有妙手偶得之妙,被称为“康节体”或“击壤体”,在宋诗中独树一帜,推动了诗文革新运动的开展。
邵雍将哲学思想贯穿于诗歌中,强调以说理明道为本,以修词遣句为末,平中见奇、富于理趣。南宋魏了翁言“邵子平生之书,其心术之精微在《皇极经世》,其宣寄情意在《击壤集》”。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读邵尧夫诗》中言“饮酒已输陶靖节,作诗犹爱邵尧夫”。明代文人孙作“三代以下,文莫过曾子固,诗无如邵尧夫”。(《沧螺集·卷四·与王遵岩参政》)
邵雍的咏史诗深得左思风力,又富于哲理和政论色彩,涉及题材十分广泛,从三皇五帝到五代纷争,纵论上下几千年。在评论吴越争霸时有诗云“乙未阖庐凌楚岁,戊辰勾践破吴时。正如当日乘虚事,三十四年人不知。夫差丁未曾囚越,勾践戊辰还灭吴。二十二年时返复,一如当日却乘虚”。(《伊川击壤集·卷十五·吴越吟》)吴越兴亡时、事各异,但反映的兴衰之道相同。在《过宜阳城》一诗中谈到秦灭六国的历史“六国区区共事秦,疲于奔命尚难亲。如何杀尽半天下,岂是关东没一人”,与苏洵《六国论》的史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邵诗明白如话,在民间流传得很广,宋元话本和明清小说中常引用其诗。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并提陈抟、邵雍,《西游记》更是独推邵雍,开篇征引其说(《西游记》卷首诗“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西游记》立意基础“造化会元功”即源于“元会运世”说,深受邵雍影响。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诗将10个数字嵌入,开“十字诗”先河,成为蒙学诗代表作,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邵雍一生刻苦学习,交友广泛,早年过着“岁时耕种,仅给衣食”的清贫生活,成名后又淡泊名利,依旧埋首学问、著书立说,终于成为一代文化巨擘。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邵雍都留下了“圣贤”美名,在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其人格魅力和不朽贡献名垂千古。2011年是邵夫子诞辰1 000周年,加强邵雍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 远大抱负和安乐精神
邵雍笃志好学、胸怀旷达,早年就树立了远大志向,刻苦读书、求学四方。《宋史·邵雍传》载“(雍)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他在诗中写到“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又诗云“当年有志高天下,尝读前书笑谢安”,可见其抱负决不仅限于成就功名,而是要效法圣人治理国家。虽然邵雍未入仕途,但仍与官僚士人交往广泛、关心世事、为民请命,并始终保持独立人格、洁身自好。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邵康节,有出尘脱俗的秉赋和气质,加以好学深思的工力,和温柔自处的高深修养,所以尽他一生学问的成就,比较起来,就有胜于二程和张载诸大儒”。邵雍学习孔颜之乐天知命,为人处事洒脱乐观,自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曾诗云“乐天为事业,养志是生涯”。(《伊川击壤集•卷十七·伊川击壤吟》)把读书与隐居、闲适、清雅、快乐生活联系在一起而怡然有乐,达到一种“天理真乐”的人生境界。邵雍的成就离不开其远大志向、独立人格和安贫乐道的精神,这也是古今有成就者必备的个人因素,这对当今人才培养、教育工作和提高个人修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学以致用的学风
邵雍研究学问的指导思想是经世致用。著名易学家唐明邦教授称“邵雍的学风很可取,认定做学问是为了未来的事业;不能关在书斋里,要周游四方,去寻求至道;学易要善于应用,读史贵在经世”。邵雍的易学旨趣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认为研易不应只引用讲解其辞句,贵在融会贯通、善于应用;以易解史,要达到“明垂询、著善恶”之功用。邵雍重人事、实事,注重当世,不事鬼神,强调耳闻目见,不尚虚谈、不立异行,强调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大力促使学风向务实、实用转向。这种学以致用、反对空谈的学风正是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工作都不可或缺的。
3.发现探求规律的科学精神
邵雍提出系统的宇宙演化学说——“元会运世”说,是中国古代对宇宙发展规律唯一的定量研究。邵雍反对“以我观物”,主张“以物观物”,他在《皇极经世吟》诗中称“吾能一贯之,皆如身所历”,即是以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去认识宇宙发展过程,并以亲身经验为基础努力探讨这种规律,这反映出邵雍思想中的科学精神。从科学方法角度看,邵雍的学说和研究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科学范式”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此外,邵雍的学说还启迪了二进位制的创立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发展。邵雍所创“先天图”乃“先天之学”中关于伏羲八卦与六十四卦序的4种图表,“先天图”卦序严格遵循“加一倍法”的逻辑法则,而“加一倍法”即是“二进制”记数方法。现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采用的正是二进制算法。这说明早在北宋时中国学者就已发现并自觉使用了二进位制,邵雍学说对近代西方数学、二进位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邵雍的科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科学价值。学习邵雍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研究邵雍对世界科学的贡献对深入了解我国科学史、完整把握中外科学思想发展脉络、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促进我国科技事业更好发展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①吕祖谦著《宋文鉴·卷143·邵古墓志铭》,四库全书本。
②陶淑纂修《衡水县志·卷二·地理志》,1767年(清乾隆32年)刻本。
③陶淑纂修《衡水县志·卷九·人物志》,1767年(清乾隆32年)刻本。
④吴山凤纂修《涿州志·卷二十·艺文志三》,1765年(清乾隆30年)刻本。
⑤朱熹著《伊洛渊源录·卷五·行状略》,四库全书本。
[1]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503.
[2] 宋德武.漳卫南运河志[EB/OL].[2011-08-12].http://www.zwnj.gov.cn/main3.php?menu=史志&menuid=108&xwlx=漳卫南运河志&id=1589&lx=第二章水系的形成与变迁Ⅰ.
[3] 王育济.理学·实学·朴学——宋元明清思想文化的主流[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64.
[4] 南怀瑾.中国文化泛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65.
[5] 唐明邦.邵雍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30-31.
Shao Yong: A Cultural Giant Born in Hengshui in Song Dynasty
HU En-tang, WU Yao-ming
(Party School of CPC Hengshui Municipal Committee, Hengshui, Hebei 05300, China)
Shao Yong is a famous Neo-Confucian and Yi-ologist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pioneer of Neo-Confucianism, who can be called a great cultural giant. He is also a cultural celebrity born in Hengshui. His congenital thoughts such as “Yuan Hui Yun Shi” and “Double the Number” have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fields of philosophy, history and poetry, and they have also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Shao Yong; birthplace; Yi-ology; Neo-Confucianism; Hengshui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K244
A
1673-2065(2012)02-0025-04
2011-11-02
胡恩堂(1953-),男,河北故城人,衡水市委党校教授; 吴耀明(1982-),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市委党校教师,历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