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商在近代保定的地位

2012-07-24 03:46王宏杰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山西人同业公会商帮

王宏杰



论晋商在近代保定的地位

王宏杰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近代史上在保定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晋商是保定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旅保晋商在保定工商业格局中的雄厚地位可以通过保定商会档案中显示出来的保定商会领导群体的籍贯构成和各同业公会代表构成来窥见一斑。在一段时间内晋商几乎掌控了保定商业核心——金融业和粮油业,这彰显了旅保晋商在保定的强大实力。保定商会及同业公会的人事构成可以看做是旅保晋商优势的全面外化——即表征于在保定的地位。同时旅保晋商在保定的活跃也使其在保定拥有了较多的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发言权。

晋商;近代;保定商会;保定市场;地位

一、近代保定是晋商商帮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

自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日趋活跃和长途贩运业的发展,商业竞争日益加剧,人们商业观念也随之更新。这一系列的社会变化,使得具有地区特色及行业特征的商帮出现并逐渐形成规模,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让这些商帮奔走各地。“客商之携货远行者,咸以同乡或同业关系结成团体,俗称客帮”。

在各路商帮中,晋商这一群体称雄中国商界5个多世纪,雄踞十大商帮之首(十大商帮为山西商帮、陕西商帮、宁波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广东商帮和徽州商帮)。他们以雄财善贾、诚信经营饮誉海内外。尤其是晋商的票号、票商在中国金融史上有光芒四射的突出地位。

晋商足迹遍天下,明清就流传着“凡是麻雀能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说法。在晋商选择他们经营之地时,京师及周边的“京畿重地”成为他们经营活动最重要也是最佳的区域。黄鉴晖先生在《明清山西商人研究》一书中辑录有一张山西商人在全国各地修建的晋商会馆名录,共辑晋商在省外的会馆49所,其中京师及京师周边占19所。这样来看地处京辅重地的保定吸引着晋商纷至沓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保定之所以成为晋商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与保定所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保定位于冀中平原“临城四野,地势坦平”“地处京畿,南通九省,北贯三关,自古为北方重镇,公元1669年始为直隶省会,人口密集使保定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作为传统政治中心城市,保定在交通网络上是京津、冀中与山西商业往来、产品运销的最便捷的中转站。近代的开埠使保定商品经济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商业经营内容更加丰富,城市经济功能加强。随着保定的公路网络、内河航运系统、铁路系统这种近代交通网络的形成,改变了传统区际间商业贸易条件,长距离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这更便利了山西商人来保经营。保定著名的三晋会馆,亦称山西会馆,是客帮在保定的会馆中规模最大的。原址就在保定市东大街北侧,今已改建为织绒厂。张学军等在《直隶商会与直隶社会变迁》一书中也写道:“自清朝以来,保定久为直隶省会到清末。来保定经营的商贾日渐增多,他们各操一业。很快形成了以地域划分的行帮组织。为了控制行情,整顿行规,抵制外帮竞争,扶植和维护本帮在工商界的势力,各地商贾相继组织了‘会馆’。当时保定共有外省会馆10余处,如三晋会馆等。”

另一方面,保定亦是明清及近代山西移民的重点地区之一。明清时,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出现过长时期、大规模的山西移民运动,保定是山西移民重点区域之一。“在今保定市及所辖23个县市中,经核查均有山西移民后裔之村庄”。“1391年,保定府约有移民7万,其中4万来自山后地区,其他移民则主要来自山西”。今天我们不难推断出大量的移民或逃民中总会有成为商人的。“在占籍他乡的移民和逃民中,种田之外,也有佣工经商者,成为山西商人中的一支力量。在这支力量中,一些发家并经商积富成为当地的望族,被载入方志”。《保定府祁州束鹿县志·人物》卷七中就记载由山西浮山县、洪洞县迁入保定府的乔英、张其明、冯冕等由经商成为当地望族。1916年,保定高阳的山西移民村北沙窝人苏秉衡从日本输入一台人造丝提花机,从而为整个保定布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促使整个保定织布业性质的转变。《高阳织布简史》中提到外地人在保定高阳的经营状况时写道:“商会为外地商人积极提供方便,大力吸收外资,使他们有利可图,当时在高阳的外地商人主要有保定布线庄在高阳的分号和工厂,还有山西帮、南宫、祁州商人。1912年,庆顺恒和丰裕是山西人开办的,山西人开的商号资本都在10万以上。”

“正是由于不断的人口迁徙,才走出了辉煌灿烂的晋商文化,从而推动了晋帮商人的发展”。车辙马迹遍天下的山西商帮纵横驰骋国内外商界500余年与明清时期山西人口大规模外迁有密切的联系。

晋商向保定移居,资金向保定流动,从而活跃了整个保定市场,增加了保定工商业发展的机会,晋商也成为保定城市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晋商在保定的活跃使保定一时间“客游于斯,就食于斯,亦肩摩而趾错,且维时商贾以无所扰,获利教丰,又辐辏而云集也”。无疑“商业的繁荣为保定现代化的启动提供经济后盾”。

二、晋商在近代保定商会高层构成中占重要地位

近代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面临“千年未有之巨变”。“实业救国,工商立国”的爱国思潮让民族资产阶级活跃起来。内忧外患,种种社会危机的交织,迫使晚晴政府实施新政自救。在这样的背景下,1903年,清政府设商部,并颁布《商会简明章程》。马敏、朱英在《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中就分析到清政府试图借助资产阶级之力解救财政危机是振兴工商业的方针及其相应措施得以在晚清出台的根由。

这样,一些沿海沿江的传统工商业城市先后成立商会。1907年5月15日,在天津等商会的带动下,保定商务总会成立,会址设在保定城内东大街(现市工商联住址)。此后,保定商会历经晚清、北洋军阀政府、两次国民党统治时期、沦陷时期等不同时期,尽管名称几经更换,但一直在该址办公。作为商会的最高领导和次高领导,商会的基本框架由总理、协理为领导层,文牍、会董、评议会董、庶会会董、会计会董、特别会董、坐办为第二层,各行会董为第三层,最后一般会员为底层组成的层级机构体系。

1915年,依据新颁布的《商会法》,保定商务总会改称为保定商会,采用董事制,设会长1名,副会长1名,作为商会的最高领导和次高领导,与1907年相比,基本构架没有改变,人员只是换了个名称而已。朱英也说到“所谓商会的领导群体,主要指商会的总理和协理,也包括参与商会重大事务决策的会董,一般都是由工商各业的上层人物担任”。

1907年到1948年,保定商会在41年沧桑历程中,商会领导层改选16次,高层领导机构几经变换,更迭总理、会长、主席、理事长10人。见表1。

表1 1907—1948年保定商会领导层名单

从保定商会成立到解放前夕这41年的商会领导层名单中,我们发现总有晋商的身影,山西籍的商会领导占有一定比例。在史佳的《1907—1927年保定商会研究》中统计有1918年11月27日保定总商会改选名单表,以保定总商会各重要职员的籍贯地域分布来看,在66人的商会职员中山西籍8人,占总数12%。最后一任会长赵遇和则是“14岁辍学,到山西人开设的粮店学徒”,并在山西人的帮助下创办了福和公面粉厂。

“会董在会员中选举,其结果必然也是各行业中实力雄厚的知名商董当选。至于总、协理或是正、副会长因从会董中选举产生,也只能是经济实力更为雄厚、在工商界乃至社会上威望更高的著名商董才有可能当选。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也非常正常的现象”。能够加入商会中,并担任一定职务的人,都应该是保定商业领域里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领头羊”。保定商会的领导层,有晋商的长期活跃,不是偶然的,是长期以来晋商商帮在保定发展的结果,说明近代以来,晋商在保定商界的实力,更突显了其在保定商界的地位和影响。

三、晋商在保定市场的特殊地位

保定商会成立后,在政府的推动及其自身诱导下,保定各行业商号纷纷加入商会。据商会档案不完全统计,涉及估衣业、典当业、银钱业等50个行业以上。虽历经天灾人祸,到1929年保定商号达1 116家,在全省130个县中居第12位。

保定商业有明显的地域分布性,即某一行业的经营人员以某地来保定人员居多。下面从山西人集中经营的一些行业来考察在一些同业工会中晋商对保定市场占有情况。

1) 银钱业。银钱业是山西人在保定经营的主要行业,保定银钱业分钱铺(钱庄)、银号两部分。银钱业亦称‘钱粮业’,据清同治年间编修的《清苑县志》载,保定银市在西大街关帝庙,即西大街二道口往南原红关帝庙地址,是历史上买卖银两的成交场所。改银为元以后,银市改称钱市,移于北关三义粮栈。保定经营银钱业者多系山西人,银钱业在保定工商界中,占经济比重较大,所以在保定总商会也居于重要地位。商会历届领导层都有银钱业代表人士席位。如元吉号经理梁润亭曾任过商会会长职务,他是保定经济界的权威人士之一。其次如本立源经理杨质明、益恒昌银号经理杨耀真先后担任过商会常委、常务理事等职务。

“20世纪初,保定较大的当铺有保和当、同泰当、定和当、庆兴当、元吉当等;到1925年至1936年,保定的大当铺就有8,9家,如:济世质库、源生当、福顺当、义和当……山西人所设当铺甚多,包括银钱业在内,晋人占70-80%,人称晋帮”。

事实上,早在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就利用旧式的金融机构向保定扩展。保定在清朝乾隆末嘉庆初时建立的日升李油漆颜料店,后成为日升昌票号天津分号的代办处,位于保定东大街路南,是保定最早的票号。该票号是山西省平遥县人雷履泰创办的。“既系票号代办处,则必须标明其代办业务,以广招徕。所以日升李除悬挂油漆颜料店匾额外,还悬挂着一块醒目的招牌,上书‘代日升昌汇兑各省银两、汇遍天下’营业对象主要是官府和大商贾,除办理汇兑业务外,还经营存放款”“所有日升昌总、分支机构,从上至下都是清一色的山西平遥人,保定日升李亦不例外”。

在黄鉴晖的《山西票号史》修订本中记有在1910年设在京城的帐局(此时改称帐庄)遵照清政府《银行通行则例》向度支部注册的档案,该档案现存52家帐局名册,这些帐局的出资人和经理人全部是山西籍人士,这52家帐局总庄中有1家就设在保定。

20世纪30,40年代,保定的银钱业仍然主要由山西人经营。1931年3月保定押当行同业公会成立。总共14家,山西5家。同业公会主席为段茂之,义和当经理,山西灵石人,从业时间12年。从《保定押当行同业各号为设立同业公会请立案事呈保定总商会说帖》中反映出山西人开办的押当行在保定地区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就连清苑人开设的押当行在用工时也多为山西人。

1935年的银钱业同业公会名册表显示当时保定从事银钱业的15家,其中山西10家,本立源银号王式儒为同业公会主席,为山西灵石人。1938年银钱业同业公会17家,山西占8家,同业公会主席仍为王式儒。到1947年在保定当业公会9家,山西5家,同业公会主席为义和当经理张麟祥,其为山西灵石人。并以注册资金500万的规模居当时保定当业之首。(第202卷)

2) 油漆颜料业。油漆颜料业也是山西人主营的一个行业,在1935年油漆颜料业报表中显示日升李颜料店经理宋亦斋为会长。宋亦斋为山西平遥人。1940年12月17日的油漆颜料业第二次当选懂事表册中会长仍为宋亦斋,常务理事郝玉昆亦为山西人。在1941年10月27日填报的河北清苑油漆颜料业名册中显示当时在保经营油漆颜料业的共有10家,其中山西6家。到1944年10月的名册报表中从理事长到监事均为山西籍人士。10家经营颜料油漆的店铺山西就占了7家。

3) 粮油业。保定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型城镇,非生产人员众多,近代以来军人、学生、达官显贵、过路商人等云集此地。经营粮油成为保定市场一个“重业”。近代山西人进入保定粮食行业,且经营者很多,并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系统。1931年粮业同业公会总册共有90家,山西籍占39家,占到43.33%的比例。山西平定人王荷卿开设的信义恒和山西阳曲县智馨斋开设的和义号规模最大,当然会长亦为山西人士。到1935年粮业同业公会名册中显示保定经营粮业有48家,山西籍的为16家。山西籍仍占33.33%。总体上看外地人在保经营粮业在逐步减少,但是山西商人却保留了自身优势。

4) 其他行业。保定的染业更为旅保晋商独占。染业同业公会会长、董事一直为山西籍商人把持。酒业、纸烟业、首饰业等等众多的行业山西人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保持着自身的优势。

从保定商会档案资料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旅保晋商群体中同业与同乡叠合,不仅在银钱业、油漆业等领域有同行即同乡的现象,在其他一些行业也有类似情况,往往是众多的山西老乡在保定从事一种行业。他们代表这一行业的标准与规范。这就使得在保定从事工商业的山西人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群体,壮大自身的力量。在保定地区的晋商并没有沿着所谓的“近代晋商衰亡”的轨迹发展。

总之,旅保晋商对保定市场的掌控,是其作为群体在保定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反映,如果没有一代代旅保晋商在保定的开拓,牢牢依靠优势立足于保定市场,山西商人是不可能拥有保定商会中的地位的。当然,对保定商会及各同业公会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巩固了旅保晋商在保定市场的优势地位。

四、结语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晰看出,近代保定的商业发展与近代来保经营的晋商息息相关。尤其在一定时间段内,晋商在保定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对近代保定商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保定这样一个重镇,并不仅仅有晋商的活动,冀州商人、张家口商帮等外地商帮也为数不少。但他们都少有从“钱、粮”等这些关乎人们最基本生活的行业上控制保定的市场。

旅保晋商作为商人群体在保定市场占有的优势,反映在保定商会中晋人的举足轻重。而保定商会中的人事构成可以看做是晋商优势的全面外化……即表征在保定的地位,进一步看在保定商会中晋商整体“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巩固了他们在保定的优势地位,深远地看晋商长期在保定经营,其独有的经商理念、文化特征等都无形中影响着保定。可以不夸张地说一部保定的近代商会史中,晋商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更是一部近代旅保晋商的发展史。

注释:

①见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96年版。

②见李培祜、末靖旬修,张豫垲纂《保定府志·舆地》卷17,光绪十二年刻本。

③见河北省文化厅编《河北戏曲资料汇编》第14辑,1986年版。

④见葛剑雄、吴松弟、曹树荃编《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⑤ 见河北大学地方史研究室、政协高阳县委员会编著《高阳织布业简史》,1987年版。

⑥见金良骥、姚昌泰纂《清苑县志·金石》卷五下,1934年铅印本。

⑦见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北文史集粹》,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⑧见河北省实业厅视察处编《民国十八年份河北工商业统计》,天津德泰中外印书馆,1931出版。

⑨参见保定市档案馆保定商会档案资料第160宗。

[1] 黄鉴晖.明清山西商人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61-62.

[2] 史佳.1907—1927年保定商会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5.

[3] 张学军,孙炳芳,王甲成.直隶商会与直隶社会的变迁[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40.

[4] 魏隽如.明初山西移民保定的历史原因及其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14-119.

[5] 吴瑞娟.人口迁徙在明清晋商发展中的作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0(1):73-76.

[6] 刘建生.晋商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533.

[7] 吕彩云.浅析区域政治中心地位对城市现代化启动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6):113-116.

[8] 朱英.关于近代中国商会领导群体几个问题的再探讨[J].江汉论坛,2006(8):34-41.

[9]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金融志[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105.

On the Status of Shanxi Merchants in Modern Baoding

WANG Hong-jie

(Research Center of Song Dynasty Histor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 Hebei 071002, China)

In modern history, Shanxi merchants engaged in business activities were regarded as a special group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Bao Ding. In the files of Baoding Chamber of Commerce, the strong status of Shanxi merchants in Baoding can be proved by the leaders’ native place constituted in Baoding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rade associations. For a time, Shanxi merchants almost controlled the business core of Baoding- banking business and grain and oil industry, which highlighted the great strength of Shanxi merchants. The personnel composition of Baoding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the trade association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omprehensive externaliz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Shanxi merchants, namely, their position in Baod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animating Shanxi merchants make them have more rights to address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affairs.

Shanxi merchants; modern times; Baoding Chamber of Commerce; Baoding markets; status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K207

A

1673-2065(2012)02-0079-04

2011-12-10

王宏杰(1977-),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山西人同业公会商帮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中国茶叶商帮群体概貌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近代工商同业公会法律初探
——以上海茶叶业同业公会为例
转型综改看干部担当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从中法身税交涉看近代旅越闽粤商帮的利益诉求与历史演变
带个“西”字就穷吗
明清十大商帮
演讲三:构筑更新的自行车理念 台湾自行车输出业同业公会秘书长 张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