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峰 ,关 伟 ,宋宪强
(1.中北大学,山西太原030051; 2.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养生,又称摄生。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1]。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的变化规律,强调顺应自然,合理的安排生活方式,以求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目的,通过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效果。中医养生包括饮食养生、精神养生、环境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浴身养生等,这些方法对于强壮脏腑、扶正固本、保养真气、保健强身、防病抗衰起到积极的作用[2]。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是中医养生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方法、技法,通过姿势变化、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功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二者均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多联系的内容。本文现就其理论基础及常见的运动养生法叙述如下。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是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1]。中医运动养生理论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天人相应,强调阴阳平衡、形神统一、动静结合,牢固树立了保健和预防的养生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告诫人们有病要早治,无病要早防,防微杜渐。具体地说,我国传统养生运动理论基础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所谓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气候、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就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1]。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领域中。
中医养生,也十分注意整体观念,如反对过分安逸,强调四肢要适当运动,因为脾主四肢,四肢活动能加快脾的运化,使水谷精微得以很好地吸收,进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如果四肢活动减少,则脾失健运,食欲减退,水谷精微吸收也减少,导致气血不足,全身虚弱。同时,中医十分强调心神安宁。因为心为一身之主宰,心神安定,则五脏六腑皆安定;若心神不安,则五脏皆不安,容易产生各种疾病。这些养生方法,都是运用整体观念的体现。
天人相应是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人体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与外界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说明人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不仅给人类提供营养、水分、空气、阳光等,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同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不论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人体相应地出现各种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映。如《灵枢·本脏》说:“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者也。”说明人体生长衰老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五脏功能盛衰变化的生理过程,人体五脏功能之间不仅有着相互配合的关系,还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着协调统一。因此,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们必须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且顺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来进行护养调摄,与天地阴阳保持着协调平衡,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如一年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更迭变迁,万物随之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气血的运行也会有相应的改变。《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说明春夏天气温热,阳气发泄,气血活动趋向于表,运行较为通畅;秋冬气候寒凉,阳气收藏,气血活动趋向于里,运行较为滞涩。因此,在春和景明、风和日丽的时节,人的精神愉快,生命力较旺盛;而在寒冬腊月,阴晦的天气,则人往往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或者周身有不适之感。根据这一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学便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主张在万物蓬勃生长的春夏季节,人们要顺应阳气发泄的趋势,早些起床到室外活动,漫步于空气清新之处,舒展形体,使阳气更加充盛。秋冬气候转凉,风气劲疾,阴气收敛,人们又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以避肃杀之气,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这种根据四时气候而养阴养阳的道理,就是天人相应、顺乎自然的养生原则的具体体现。
形神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范畴,也是体育哲学人体观的基本范畴。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功能作用。形神,指人的形体和精神;合一,指两者相互统一。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说明心理和生理的对立统一、精神和物质的对立统一、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等[3]。所谓“养形”,主要指脏腑、精气血、肢体、五官九窍等形体的摄养。形乃神之宅,故只有形体完备,才能有正常精神的产生。“形体不蔽”则“精神不散”五脏是形体功能活动的中心。所以,形体摄养首先注意保养脏腑之精气,协调脏腑之功能。精气是构成人之形体的基本物质,是立命之本,是化生神的物质基础。所以,要“形与神俱”,必须注意精气的摄养,以“积精全神”。“养神”主要是安定情志变化。在正常情况下,情绪变化是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应答性反应”。但情志波动过于剧烈或持续过久,超过了生理的调节范围,每易伤及五脏,或影响人体的气机,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变化,又是导致疾病重要因素,所以,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精神摄养,要求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心境坦然,名利不追求,喜怒不妄发,不贪欲妄想,不为私念而耗神伤正,以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这样,则人体的气机和调,血脉流畅,正气充沛,形体康健,抗病能力强,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总之,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用。故养神即可以保形,保形亦可以摄神,二者相互支持,密不可分。因此,养生防病必须形神共养,以维持形与神的统一。
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的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4]。中医养生学认为“气血极欲动,精神极欲静”,既倡导“养身莫善于动”,又认为“养静为摄生之首务”,因此,只有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中医学历来重视“动”在养生学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人若劳于形,有病不能成”,“一身动则一身强”,并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运动法。诸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均是。养生学认为,坚持这些健身运动,可以畅气机、通气血、立关节,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代医学也已证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延缓器官的衰老。静,又称“清静”,包括精神上的清静和形体活动的相对安静状态,是与“动”相对而言[5]。《庄子·在宥》提出“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内经》认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费之能害。”后世医家亦强调“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以养静为“摄生首务”。此外,中医养生学认为,“动”和“静”都要适度,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种健身运动方法。《灵剑子引导子午记》记有:“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钟爽川[6]研究发现,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是积极的,能够改善并减轻亚健康状态,尤其是对于因躯体不适所造成的亚健康状态,改善效果最佳,是预防及治疗亚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霍然[7]通过应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生活质量与抑郁状态的研究,发现八段锦可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心理和满意度方面。曾云贵等[8]研究发现,练习八段锦能明显提高中老年人上肢和下肢力量素质、明显改善呼吸系统机能、提高中老年人关节灵活性、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王孙涛等[9]通过对长期八段锦锻炼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研究,发现健身气功八段锦可以明显地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其动作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运动中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配合,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经常练习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补气益血等作用[1]。王雪琴[10]研究认为,太极拳练习能促进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太极拳练习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功能;太极拳是通过对各大系统的综合作用,达到其健身和养生效果。孙芹芹[11]通过研究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可作为降压的辅助治疗手段,练习太极拳的时间越长,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效果越显著。杨祥全[12]通过实验法、数据统计法证实太极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效果,建议太极拳应集体进行练习。刘善云等[13]以中老年血脂异常患者为对象,观察太极拳运动干预对血脂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6 w太极拳锻炼不仅改善了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状况,而且显著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表明适量运动对防治血脂异常及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具备、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锻炼时要注意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做到外形和神气都要像五禽,达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备的效果[1]。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五禽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在锻炼全身关节的同时,不仅能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还能提高心脏排血能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虞定海等[14]研究发现,五禽戏为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通过对人体形、意、气的调节,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增加NK细胞活性,有效调节中老年人的免疫平衡能力。李兆伟等[15]研究发现,五禽戏对血脂异常患者有显著的调脂作用,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李兴海[16]研究发现五禽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的流变性具有良好的影响,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宝,自产生、发展两千多年以来已具完整体系。中医养生学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大影响,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目前太极拳和八段锦等一些传统保健运动已经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以及一些疾病恢复期如癌症及手术恢复期的防治作用,但防病治病的科学性研究及机理阐述不甚清楚。因此研究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及机理,对于实施全民健身,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1]陈玉凤.中医学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2]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乔正霞.论中医对武术的影响[D].郑州:河南大学,2006.
[4]孙再玲.中医理论在传统保健体育中的应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0(2):89-90.
[5]王耐.中医理论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5):81-82.
[6]钟爽川.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亚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7]霍然.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8]曾云贵,周小青,王安利,等.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中老年人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02-103.
[9]王松涛,朱寒笑,张禹,等.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中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04-205.
[10]王雪芹.太极拳的生理医学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4):113-114.
[11]孙芹芹.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12]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1):63-64.
[13]刘善云,丁忠,马国栋.太极拳运动对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和免疫球蛋白的干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52-53.
[14]虞定海,吴京梅.“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人NK细胞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1):55-57.
[15]李兆伟,周丽娟.健身气功·五禽戏对血脂异常患者干预作用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4):101-103.
[16]李兴海.健身气功·五禽戏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研究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