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八中学 刘晓娜
中学生物理科学素养培养方法探讨
郑州市第八中学 刘晓娜
科学素养是人们在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进行有效决策的一种能力。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与科学、技术、社会关系十分密切,对于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中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培养方法进行探讨,期望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同行具有借鉴作用。
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重知识,轻技能”是我国物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受高考影响,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中学物理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而对于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授则重视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
2.有意识地开展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静电感应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分析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加深学生对静电感应原理的理解。
科学方法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积累形成的能够有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手段或途径。教师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于物理科学基本方法的学习,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创设特定的物理情境,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成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对特定物理情境中物理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通过建立特定的物理模型、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行物理实验等方法,分析、论证所要解决的物理问题,加深学生对于基本物理方法的学习。
2.通过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实验、物理模型的分析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帮助,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的能力。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中的不等式关系对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总结这两种方法在测量电阻阻值时的优缺点,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课前、课后开展小课题、小论文研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现实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寻求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针对原有物理实验的不足,让学生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求实、求真、创新、开放的科学精神。在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中,许多科学家持之以恒的探索和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物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物理学史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通过科学家的科学事迹激励学生树立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搜集法拉第的生平事迹,学习法拉第为了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在中学实际教学中,物理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感染学生。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按实验规范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寻求解决办法,以自身严谨的科学行为感染学生。
2.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学史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对于物理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如,通过对比萨斜塔实验的讲授,使学生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树立理性的科学价值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树立理性的科学价值观。
总之,物理科学素养对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book=45,eboo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