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源溟
随着基础教育变革的深度推进和教师作为变革实施核心力量的被认可,教师教学思想和行为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教学决策研究便是其中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领域,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思考:教师是执行者还是决策者?张朝珍博士的专著 《教师教学决策论》(人民出版社,2011),作为一本在教师教学决策研究领域带有引论性质、颇具代表性的著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教学决策不是外在于教学过程的可有可无的方面,而是与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发生的同时伴随着教学决策的进行,没有合理的教师教学决策就没有有效教学的产生。教学的改进也就意味着教师教学决策水平的提高,是教师做为专业决策者的职业能力的体现。从世界范围内课程变革的实践看,以往“防教师”的课程变革的低效甚至无效已经启示我们,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的执行者向决策者转变。因此从决策行为的视角研究教师的教学活动,探寻有效教学的主体认知这一决定因素,丰富了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路向与领域,有助于澄清现有对教师教学决策的模糊认识,从教师教学决策的角度思考有效教学的实现。
教师教学决策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但缺少理论上的前期建构势必影响到对教学决策实践的方向与方法的引领。由于对该问题的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理论论证薄弱,该书对教师教学决策的专业特性和运行原理进行了有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反映了作者的广阔视野与学术功力。作为一本“导论”性质的、跨学科研究的著作,作者对国内外前人的相关研究作了详细和有条理的介绍,特别是对教师教学决策这一核心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有说服力的界定。决策是管理学和决策行为学中的基本概念,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决策者在价值引导下,在行动之前对行为目标与手段进行信息搜集、方案设计与筛选等一系列判断与选择的思维认知过程。教师教学决策作为一种具体领域的、专业性的决策活动,既具有一般决策活动的本质特征,又有着教学决策本身的特殊性。目前对教师教学决策内涵的界定大多移植了心理学和管理学对决策的定义,作者通过合理借鉴哲学、决策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教育学的角度对教师教学决策的本质、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上的辨明,揭示了教师教学决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为理性透视教师教学决策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现有的直接探讨教师教学决策的文献主要是国外的研究成果。这些基于他国文化环境和上个世纪末的教师教学决策研究未必符合我国目前教师教学决策的实际情况和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本土研究和现实性分析。作者大胆挑战西方观点,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用复杂系统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教师教学决策的历史嬗变和实践逻辑及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也是教师教学决策实践的演变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师教学决策呈现不同的特点。古代的教学决策呈现经验状态,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决策未分化的整体性状态,教师是自然主义的决策者;近代教学决策依附科层制的学校组织、外在于教师的制度课程,教师成为了知识传递的中介者;现代教师教学决策的发展趋势是教师做为专业的决策者,在系统与动态的教学情境中实现教师教学决策的主体性回归。作者通过梳理教师地位与作用的历史变迁,反思了教师职业地位给予我们的现实启示,为自主和创造的教师教学决策发展走向和路径提供了可能的借鉴和启示。
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的逻辑顺序,作者剖析了教师教学决策的现实问题。教师教学决策应该是专业决策,但教师决策的实践离应有的专业性还有一段距离。教师教学实践中既有着追求创新、不断优化的有效教师教学决策,也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经验型教学决策。经验型教学决策是低效教师教学实践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学决策的经验固化、教学决策异化、教学决策窄化和教学决策依赖四个方面。作者立足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计划决策和互动性教学决策、教学评价决策三个阶段,对经验型教师教学决策的实践表征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后续提出的专业化、反思型教师教学决策模式做了铺垫。
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是其行为前的决策活动,而支配教师教学决策的主观根源是教师的个体认识论。作者对经验型教师教学决策的形成进行了认识论的深度归因,指出执行者意识是经验型教师教学决策的直接根源。教师教学认识论是包含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观的个体观念系统。教师教学决策的固化、异化和决策依赖,反映在教师的认识论中,是确定性的课程知识观、传递的教学观和接受的学习观。这种观念的本质则体现了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执行者地位的接受与默认。这一分析启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意识的核心——决策者意识,是教学决策这一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体现。教师的教学决策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对自身教学决策者的责任感就越大,积极谋划有效合理的教学决策的自觉性就越高,越能够在教学决策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决策者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他们对自身教学决策行为的自觉、自控的程度,影响着教师教学决策的实践水平。
教师教学决策能动的、选择性建构的过程。教师教学决策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决策行为,以学习材料为中介、学习情境为依托,在师生之间实现经验的不断生成、意义不断建构的过程。自主的教师教学决策是教学决策专业性的体现,也是教学决策的本质特征之一。从教师教学决策的三个阶段而言,主体性建构的教师教学决策表现为弹性开放的教师教学计划决策、互动创造的生成教学决策和反思与循环的再决策。面对复杂的教学决策问题和情境,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实践智慧,熟练和有效地解决充满多种可能性的教学事件。
专业的教学决策即具备合理性的决策。由于决策是对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的预先筹划,这种筹划的专业层次体现着人类自觉的理性行为,决策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也就成为衡量教师教学决策专业化与否的核心价值追求。合乎理性的教师教学决策要体现教师决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就要尊重教学活动本身的内在规律。同时作为育人的价值追求,教师教学决策还要符合教学的伦理性要求,使教学决策不仅作为引导教师行为的教学手段,更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伦理决策,实现教师教学决策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师教学决策是在特定的教学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作者将评估合理性的具体标尺界定为对应性或适应性原则。对应性原则是教师教学决策对变化发展的教学现实世界的不断适应,连续的适应构成了超越。这种超越既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决策的超越,也是对教学环境的超越。对应性原则具体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要求:可行性标准、效能标准和效果标准。对应性作为生态理性视野中的决策衡量标尺,追求教师决策个体对学校和班级环境的主动适应与改造,是对以往技术理性、控制本位的课程与教学实施取向的超越。
教师教学决策的运用具有场域性,深深地扎根于社会关系和学校文化之中,受到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的制约,也受到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社会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作者从教师教学认识论这一主观的角度分析了经验型教师教学决策的根源,但教师教学决策是在具体的教育场域中进行的,决定教师教学决策的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所处的教学情境、学校文化和教育制度等外在因素。教师的教学认识论是一定的社会文化场域中,在特定的教育教学制度的规训下,通过对教师职前和职后的教师教学观念的倡导和教师不断内化这种倡导的历史积淀相结合的产物。教师教学决策是个体选择和场域结构制约相统一的过程。社会教育文化和学校科层组织作为一种外在约束,深刻地存在于各种影响教与学的关系之中,这些关系构成了教师教学决策发生的场域,没有对这些场域因素的分析,就无法理清影响教师教学决策的各种显性与隐性力量,不能在教师教学决策“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之间做出现实性的选择。因此,对教师教学决策这一论域的深度刻画,尚需要基于本土的文化哲学的视角,从教师教学决策发生发展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路径去思考,教师从执行者向决策者转向的主体意义和教育价值。
教师作为决策者不仅是教师教学决策行为与教师个体认识论之间相互改造的过程,也是在学校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一种交互作用。通过累积性的教学决策实践,教师逐渐将过去的零散经验和理性反思结合在一起。当面对复杂多样的现实教学任务时,教师将这些决策经验系统积淀为自我认识论的组成部分,作为各种知觉、评判和选择的生成根据发挥着“工作母机”的作用,体现着教师教学决策的内在一致性追求。同时,社会和学校对教师不断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现实要求和制度规训、评价制约等要素又塑造着教师的教学选择,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调整着现有的教学认识论系统,以实现和提高教师对外在要求的适应性。因此如何在现实的教育空间内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决策力等问题都还有待作者与读者的进一步思考、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