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课程教学10问

2012-04-02 15:36倩等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策略活动课程

● 张 倩等

主题课程教学10问

● 张 倩等

主题课程的实施,彻底打破了封闭的、以知识传承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真实世界、与真实世界有效互动的窗口,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对丰富、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种改变与常规教学相比,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很多挑战和问题,这里重点阐述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我们发动一线教师边实践边研究,以课题研究的形式破解难题,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典型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征集,为主题课程实施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技术指导。

我们知道,所有的教改问题,首先是教师教育理念问题,但在转变理念的同时,技术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学生提不出有效问题怎么办

【问题解读】

“询问是科学的起点。”主题课程教学实践常常是以“问题”为线索的,指导学生围绕整合后的主题提出有效问题,形成有研究价值的子课题,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关键。然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提不出问题或乱问一气,影响主题课程实践的进程和质量。

【解决策略】

策略一: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图片、实物、影像等材料展示,或训练一些同学表演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在学习三年级“健康体魄(一)”之“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时,通过表演小胖暴饮暴食的情境故事,学生们提出了“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饮食习惯?”“哪些食物对我们身体有好处,哪些食物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会降低提出问题的难度。

策略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把自己亲身经历、社会热点、新闻时事等介绍出来,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或思维碰撞,从中发现并提出大家关注的、有价值的问题。如:四年级“健康体魄(二)”之“预防近视”,引导学生谈自己戴眼镜的烦恼,引发学生提出了:“年级内有多少同学近视?”“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预防近视?”等问题,为开展“小学生近视的调查研究”奠定了基础。再如,在开展四年级“自然灾害我自救”主题时,正值玉树地震不久,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储存了大量关于玉树地震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知道的玉树地震的点点滴滴,围绕地震与自救提出问题。学生感同身受,纷纷发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地震前有哪些征兆?”“地震了如何自救?”“如何防震减灾?”等问题。

策略三:利用问卷调查收集问题

教师设计开放性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选择的空间较大,积极性容易调动,不足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广,统计整合较费工夫。因此,教师要注意在设计问卷时围绕主题进行,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方向相对集中。

(寿光世纪学校 张 倩)

二、学生不会搜集资料怎么办

【问题解读】

学生不会搜集资料是我们在主题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最常见问题之一。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在搜集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曾经做过样本超过100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经常搜集”,“能积极主动搜集”,“搜集途径很多”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品质,而在“没有保存资料的习惯”,“不会整理资料、大都是囫囵吞枣”,“对搜集资料的方法不熟悉”等方面存在困惑,需要指导。

【解决策略】

策略一:制作资料卡片

搜集资料最常见的办法是使用卡片,把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抄在上面,然后分门别类加以编号。卡片可以分不同的颜色或大小,事先制作好,用时拿来即可。具体说来,卡片的作用主要有:

1.作摘录:摘录主要记录资料原文的重要、精彩之处,以作为今后的引证、论证之用。作摘录要注明出处,包括书名或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时间等。

2.作提要:就是将原文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观点、数据等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记下来。

3.作札记:随时在卡片上将自己读书的感受以及读书时的各种想法记录下来。

4.作剪贴:有些资料虽冗长,但内容重要,可以有重点的剪贴下来。

虽然这些都不是什么新办法,但对于使用计算机及互联网并不十分方便的小学生来说还是非常实用的。这样的方法指导还可以和语文教学结合进行,做到学科间横向联合,共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策略二:作眉批

把有关资料用眉批的办法,今天写上一点儿,明天写上一点儿,做到读写结合,及时记录。积之既久,资料也就积少成多了。多到能够整理成篇了,就从眉批移到纸上,一篇完整的阅读收获类文章就形成了。

策略三:存好档

严格讲起来,天下没有无用的材料,问题是对谁来说,在什么时候说。就是对同一个人,也有个时机问题。因此,对用过的资料存好档非常必要,这也是许多成功人士的重要习惯之一。同时,要养成带着问题搜集资料的好习惯,最好脑海里多思考几个问题,而且要念念不忘,这样一来,搜集面就会大得多,材料当然也就积累得多。

(寿光世纪学校 刘占尧 杨振华)

三、教师怎样避免干预过多

【问题解读】

主题课程提倡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探究,从提出问题、选择研究主题,到设计、实施方案、处理信息、总结交流等,都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和习惯的影响,教师往往放不开手脚或不能容忍学生做不到位,出现对学生干预过多的现象。这显然有违新课改精神,也有违主题课程实施初衷。

【解决策略】

策略一:与学生一起寻找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提高学生参与度,降低教师的干预热情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活动、技能、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习得的心理倾向。它会推动我们追求某种目标,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活动主题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才会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他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活动主题不能依据教师个人的喜好来确立。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实际,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目标,共同确立活动主题,从而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多数学生有兴趣,激发小组内成员的激情,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吸引力大了,学生做起来自然而然也就投入热情高,从而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这样主题活动的效果自然会理想,老师也就没有过多干预的必要了。

策略二:转变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成长

每一位主题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明白,主题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教师要信任学生,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机会;要适当放手,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成长。一开始可能很费劲,效率不高,甚至出现费了半天劲却什么结果也没有的现象。即便这样,教师也要耐着性子跟学生一起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接下来该怎么做。错误是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毕竟短时期的挫折远比短时间的成功好。失败也是成长所需要的,它会和成功一样有价值。要坚信,只要学生做了就会有收获。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在主题课程实施中,教师尤其要坚定新课程倡导的“成功失败都是财富,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理念。要敢于让孩子尝试错误,从而让孩子在探索中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内化经验,记忆才深刻。使学生真正在不断地探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参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寿光世纪学校 韩高波)

四、如何避免小组活动“一窝蜂”现象

【问题解读】

所谓“一窝蜂”现象,即小组成员往往一出教室便忘记自己的责任,变得不知所从,组长到哪里组员就跟到哪里。长时间“封闭”在教室内的学生一旦走出“樊笼”,常常欣喜若狂,难以约束。受组织形式、学生年龄等因素影响,小组长的组织协调作用也是有限的。要想杜绝“一窝蜂”现象,还需要指导老师在组织管理上下功夫。

【解决的策略】

策略一:构建课题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与制度

要充分了解学生,多方面、整体地用发展的眼光来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同龄学生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在学生自己申报的基础上建立特长档案,并将之公之于众,每次组成子课题小组时提醒学生注意小组成员能力特长,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合理搭配,便于各尽所能,避免“乱点鸳鸯谱”。

确立小组后,应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简明、合理、可行的制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并积极参与主题课程的组织管理,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保证活动有高的参与率和不流于形式。

合理的课程方案,犹如一块磁力强大的磁铁,吸引孩子主动参与。经过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也必然会有效约束游离的小“散蜂”。

策略二:明确任务分工,牢记各自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学生如果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必然会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学习兴趣下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会在课堂上随波逐流般地看热闹。因此,在构建好小组后,协助小组成员明确各自分工,尽量根据每位成员的各自特点分配给具体而恰当的任务。可以让组织能力强的担任协调员;文采好的同学担任记录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担任报告员……在具体实施中,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能做到最好,既保证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彼此协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参与活动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让每个成员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有事可做,自然也就不会无所事事了,大可不必担心再出现“一窝蜂”的现象了。

策略三:加强对小组长及成员的培训,提供活动保障

组长,作为小组成员的“火车头”,他的作用的发挥对主题活动的实施效果也起着一定的影响。在活动实施中能否带动其他成员,出现困难时能否带领本组同学有效解决……必要时每次组成新的活动小组都要针对小组长进行基本培训,学会组织协调的技巧,让小组长帮助、督促组员完成自己的任务。每个组员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主题课程学习实效性基础,因此也不可忽视“群众”的力量。在培训好小组长后,可以针对具体组员担任的任务进行相应的指导。

策略四:借助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没有明显特长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为强烈。有效的评价激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树立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在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环境中成长。

要将单个小组作为本组成员的共同体,制定详细的量化评比表,将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活动组织情况、汇报交流结果、有无安全问题等都纳入对小组的评比,荣誉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每个成员都认真努力了,才算是真正的成功,从而利用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乐于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分工。

小组有效合作分工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创造欲望得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情感得到宣泄、满足,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合作和公平竞争,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寿光世纪学校 王守华)

五、怎样保证学生外出活动的效果

【问题解读】

学生在开展观察、参观、采访、调查等室外学习活动过程中,往往由于过于兴奋,急于先睹为快,争先恐后,你推我挤,兴奋于活动的过程中,而忽略于学习活动的本意,导致学习活动效果差,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需要我们在每次外出活动开始之前和过程中,做好指导、组织和管理工作,力求使活动“有序、有效”。

【解决策略】

策略一:做好外出活动前的指导工作

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路线、目的、方法,自己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2.划分好学习小组,确定好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行动,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人员分工,每个小组都要有自己的安全员、引导员、记录员等。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通力合作,互相帮助。

3.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有序活动,不“一窝蜂”,不离开本组单独行动。

4.每次外出活动都要成立管理小组,设计好安全预案,以便随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策略二:做好外出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1.带队教师随时检查各小组成员的活动秩序,及时做好指导和提醒。

2.各小组长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随时检查本组成员的纪律和秩序。安全员随时检查本组成员有无掉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组长汇报带队教师做出应急处理。

3.指导学生随时管理好自己携带的物品。

策略三:做好外出活动后的总结工作

1.带队教师写出带队工作总结,以便不断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下次的活动提供更有效的指导策略。

2.各学习小组及时做好外出活动的总结,整理好记录,写出报告。每个成员写出活动心得,不断总结外出活动经验。

(寿光世纪学校 王大胜)

六、成果展示中如何做到人人参与

【问题解读】

成果展示环节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收获和个性化才能,分享他人成果,从而加强相互之间了解,提高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成果展示过程小部分优秀学生在唱“独角戏”,完成小组活动的大部分任务,而大部分同学则充当“配角”,远离真正的展示“舞台”。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新的两极分化现象。

【解决策略】

策略一:科学合理构建小组,努力使每位成员有责可担

在组建小组初期,就要考虑周密,小组成员的数量控制4-6人为宜,并注意学生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能力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在制定计划分工时,根据学生各自的优势确定最合适的岗位,并使每位成员都能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可以担任主要的“发言人”;电脑操作有优势的同学负责电子材料的制作;音乐上有特长的可以协助背景音乐的播放……这样,不仅可以使展示形式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在合作的过程中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并将同组内其他成员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碰撞内化为本组成员共同的见解。

策略二:展示环节的评价,要以团体为主要评价对象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与鼓励,主要以小组为整体,给予鼓励,强化整体意识,尽量少用个别表扬。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和其他组员是密切相关的,其他组员成功,自己才能成功,反之亦然。小组中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努力对小组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各自的努力都是有各自的贡献,因为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资源、角色和责任。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小组,强化他的小组意识。只有这样,每位同学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小组中去,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更真诚,更自然,更深入,能够激发组员的一种集体自豪感。

策略三: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应技能训练,提高个体的自信心

进行成果展示时,需要较高层次的听、说、写,甚至表演的特长,但这些并非人人都能全部具备。因此,建议将各组成员分工训练,各擅所长。负责发言的“外交官”,要口齿清楚、声音宏亮;写调查报告等书面材料时,用词要简明、概括、深入人心;表演时,体态端庄、大方,还要注意表情、姿态、手势等。有专长,才能更有信心,也才会真正成为小组的主人,并乐于参与展示。

(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 郑丽萍)

七、如何使交流展示课不浮于简单表演

【问题解读】

交流展示是信息交流的良好平台,是思维碰撞的重要场所。然而,我们发现有些主题课程的汇报课仅限于华丽的“节目表演”,形式化和浅层次的成果汇报缺少对问题的展开讨论和成果的广泛交流,不仅窄化了成果展示范围,扼杀了许多可能的生成性资源,降低了课程价值。这样的课堂学习方式与新课程追求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交流方式不相吻合,更与主题课程汇报课上使学生在对话交流过程中有所感悟,进行反思,重新体验活动方法,提升总结,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解决策略】

策略一:文化底蕴积淀

我们组织了多次学科融合性的研讨活动,从“亲近诗文”经典工程中寻求课题研究的支点,学生在汇报展示过程中不是照本宣科地“背台词”,课堂汇报流溢着民族文化的瑰宝蕴藉。

比如我们在进行“奇趣大自然”专题的探究过程中,追风小组确立的子课题是“金蝉脱壳”,而语文课刚刚完成了《金蝉脱壳》的教学,学生在展示汇报中自觉融进了“我是一只蝉”的简介、关于蝉的谜语、关于蝉的诗句赏析等内容,有位同学还别出心裁地为大家演唱了一段《蝉之歌》的侗族民歌,诗情画意流转在校园的角落,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形成。主题课程的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的气息,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策略二:生成性资源利用

主题课程的实施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体验,呼唤动态、创新、生成的课堂,给教师带来弹性的教学空间。就像叶澜老师所说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汇报情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会生发许多他们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价值和对新结果的设计也不断生成,这些“灵感的火花”往往会触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题课程探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我校的《顽固垃圾不“顽固”》主题探究活动中,各小组围绕口香糖、白色污染、塑料垃圾、重金属等子课题进行了观察探究,其中与时俱进小组紧紧扣住“穿越电池的结构”进行成果汇报,有个学生突然举手提出电池的构造导致废旧电池不易腐烂的话题,这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扔进了一颗重磅炸弹,大家七嘴八舌地“揭露”废旧电池对环境潜在的、巨大的危害,该小组成员又生成了新的目标:废旧电池为什么对环境危害极大?最佳的处理途径是什么?于是,师生“重新回炉”这个专题:网络资料,走访专家,家长配合,问卷调查,并设想出几种奇妙的回收处理方案。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树立动态生成的课程意识,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新信息,及时地修订、更改、完善教学设计,或顺水推舟,或以退为进,或歪打正着,或归谬留白,做个性化处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使生成性资源发挥更好成效。

策略三:多元评价助推

主题课程汇报交流的方式很多,有静态的交流,如:墙报展示、实物展示,也有动态的交流,如:答辩、讨论,更多的是综合性的交流活动,既有实物的呈现,又有方法的交流,还有情感体验的分享。

1.答辩式汇报。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请若干教师或专业人士当评委,由评委老师提出各种有“深度”的问题,学生进行答辩。这招可以促使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更加注重广度的拓展和深度的挖掘,推动课堂走向有价值问题的探索。

2.分组汇报交流。学生分组汇报后,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组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评价主体多元化,生生之间(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师生之间展开对本组汇报内容和形式的评价,使课堂成为激起学生再次参与活动、参与探索的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激发其实践欲望,探索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向课外延伸的主阵地。学校、社会、家庭再建立有机结合的评价网络,引导孩子们更积极地思考,更主动地实践,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 臧运红)

八、学生合作意识欠缺怎么办

【问题解读】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是主题课程实践的主要组织形式,但在实施中却常常发现诸如几个人同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做事情互相推辞,缺乏主动性和担当意识等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更不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

【解决策略】

策略一:培训组长,以点带面

组长是一个小组主题课程学习的领头人,对小组能否有效合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主题课程开始前要对组长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让组长了解合作的目的和意义;学会对组员进行有效分工,发挥每个学生特长,从而调动组员积极参与活动;学会和组员一起讨论合作的技巧和办法等。小组长的培训一般采用参与式进行,模拟主题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情境,如一次不成功的采访、一次失败的问卷调查等,让组长们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实战型”培训方式针对性强,效果好。因为主题课程的小组都是根据学生兴趣组成,组长也是从中推选,所以在起始年级,基本上每个主题开始前都需要对组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策略二:明确分工,学会合作

在教师指导下,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具体职责,每种职责都有具体的人承担。如学生做“远离肥胖”这个课题时,需要采访生活中的“胖墩”饮食情况,组长小洁负责分工,亚男的表弟比较胖,她就自告奋勇要求她负责联系工作,阿娇表达能力好,负责采访问题的拟定和采访提问工作,小伟字写得好,写的快,负责笔录,铮铮喜欢摄影拍照,自己家里也有照相机,那就负责照片采集工作等等。这样分工不但非常明确,而且做到人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就会在学生们心中滋长。

策略三:评价驱动,鼓励竞争

在组内建立合作机制,组内的合作,是为了取得在全班的竞争优势。同时还鼓励组间展开竞争,用评价激励学生参与竞争,驱动学生合作。

评价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期末总评三种:

1.学生评价:让每个学生说说个人和小组完成任务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再由其他组员互相评价。主要讲优点,分为口头评价和表格形式评价两种。

2.教师评价:主要评价在上课或活动时对学生在参与小组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方面进行及时评价,如学生认真倾听并能采纳好的意见,能平等对待同学等。

3.期末总评:把学生合作精神纳入期末测评项目中。合作精神这一项最多5颗星,先由学生自评,再由组内讨论,打上互评星,最后由教师打上师评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合作评价关系到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使学生不得不重视合作的能力、合作的精神。适度的竞争刺激,能激励学生更投入,小组更团结。

(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 董焕芝 李娜 蒋冬慧)

九、怎样指导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流利地表达

【问题解读】

在主题课程实施中,每一个主题结束前都要进行成果的展示交流,分享收获。然而在台前,很多同学却不能自如地表达,语言没有顺序感,杂乱无章,想说的重点也说不清楚,让人着急。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成果展示环节中流利表达呢?

【解决策略】

策略一:制定展示环节的模式

为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在学生进行展示前,引导学生制定好展示模式和要表达的语言。先让学生学会展示时基本的表达方法。例如 “大家好,我们是××小组,我是××,在小组中负责××,在活动中我(交代做法)……,这是我们的研究结果,请看(根据内容进行讲解)……”。这种“套公式”般的做法,可以让大部分学生缓解紧张情绪,自如的进行介绍和交流,既不出大错又能规范而又简洁的进行展示,为自己开好头,增强自信心。

策略二:根据展示内容,分组进行指导

每个小组选择的小主题不同,因此展示的内容也不同。但是小组成员之间展示的内容却联系密切。因此,在展示的过程中,必须让小组内的每个组员内容表达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指导教师要走进小组中,充分了解小组内准备的资料和展示的内容及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分清主次,展示前让每个人的发言都经过老师的指导,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也会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掌握表达的重点,学会整理思路,运用日常语言进行展示交流。

策略三:走出展示模式,发挥学生自主性

前期主题课程成果展示中,教师给予固定模式和细致指导,目的在于树立学生自信,规范展示环节,简洁全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有了脱离模式自主展现的能力时,教师要及时放手,给予学生自由,发挥学生的特长,此时相当一部分同学能凭借已有经验进行流利精彩的展示。这个阶段,教师的指导重点可以放在鼓励展示形式多样及展示水平提高上。这个过程是长久的,因为主题不同,学生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同,教师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重视自己的指导作用,两者兼顾,促进展示效果的提高。

策略四: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拓宽视野,丰富词汇

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语言文字的丰富性,是流畅表达的重要基础。

(奎文区金宝双语学校 吴华鹏)

十、如何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

【问题解读】

讲起问卷调查,常常看到学生愁眉苦脸,烦恼不已。有的为自己获得的信息不丰富、不准确、不能服务于研究目标而垂头丧气;有的为发出的问卷无法收回,或者收回的问卷少而唉声叹气;还有的为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而困惑。这些问题的存在跟问卷的设计不无关系。

【解决策略】

策略一:指导学生写调查问卷的标题

要让别人一看标题就明白我们的目的,做的什么事情,使被访者对所要回答的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小学生最喜欢的书调查问卷,别人一看就明白你不是做广告的,就会表现出参与的热情。

策略二:指导学生写调查问卷的前言

调查前言应包括三个内容:一是自我介绍(让调查对象明白你的身份或调查主办的单位);二是调查的目的(让调查对象了解你想调查什么);三是回收问卷的时间、方式及其他事项(如告诉对方本次调查的匿名性和保密性原则,调查不会对被调查者产生不利的影响,真诚地感谢受调查者的合作,答卷的注意事项等)。但同时还要注意前言要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策略三:指导学生写调查问卷的问题

调查问卷提问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封闭式提问,也就是在每个问题后面给出若干个选择答案,被调查者只能在这些被选答案中选择自己的答案。

2.开放式提问,就是允许被调查者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由于采取这种方式提问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答案,不利于资料的统计,因此,在调查问卷中用的不宜过多。

(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 董焕芝 蒋冬慧 李 娜)

张 倩等/寿光世纪学校、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奎文区金宝双语学校

(责任编辑:黄海涛)

猜你喜欢
策略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我说你做讲策略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