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

2012-03-20 01:07席景奇谢丽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教务处督导教学管理

席景奇,谢丽娜

(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陕西渭南714000)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背景和微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最初的精英文化传授转变为大众文化培养。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工作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教学管理工作及其模式是伴随着实践、探索的过程逐步发展与完善的。高校教学管理应当改善传统的管理方法,更新观念,不断采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模式,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与高等教育同步发展,这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强化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构建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逐渐深化,二级学院已成为高校管理中的主要管理组织,在整个学校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的重点是构建和完善以二级学院为主体,学校、学院(系)两级三层管理体制,整合学校层面的宏观管理,强化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封闭式管理体系转变为开放式,建立功能优化的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教学督导组等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中学校层面的管理部门,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宏观组织、整体协调的作用;各学院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二级管理部门,是教学中重要的实施实体,当然,更具体、更细化的实施实体应为各二级学院的下设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

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管理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高校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及各二级学院院长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负责制定高校教学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教学督导等机构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决策建议、咨询及论证等作用。[1]这种两级教学管理可分为以下不同的体系:从教学管理的功能作用看,涵盖内容主要为战略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创新发展;从教学管理的内容层次看,其主要为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等。

二、提高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内涵认识

从高校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管理创新、办学效益等方面,构建并完善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逐步推进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是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校长和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切实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明晰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主体定位;明确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的重要作用;增强督导组等组织机构对教学工作的决策建议、咨询及论证等作用,将教学管理层次逐步简约化、高效化、规范化。[2]

学校教学管理重心合理下移。明确教学管理的主体实施机构即二级学院,划清校、院二级教学管理组织的各自职责范围、权力关系。可实施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以此调动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目标。

(一)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

考虑高校的实际和传统管理模式,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需要,高校层面的教学管理服务功能和组织管理功能要相对独立,体现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协调统一。[3]

实施校长全面负责制,分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教务处等机构对教学资源进行统一协调,教学督导等组织发挥理论指导、咨询等作用。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总指挥、总调度。

(二)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

学校层面按照“重心下移、分权管理、责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责、权、利关系,完善校、院分级管理体制,规范教学系部建设,使学院真正成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主体。要逐步探索实施二级学院的分类管理,推进研究型学院、教学研究型学院的试点工作,鼓励各学院根据自身资源和条件实施特色发展。

二级学院要深刻理解学校办学定位,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找准立足点和发展的突破点,在特色培育上下功夫,实行错位发展,形成自身优势,树立品牌意识。要结合各专业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专业特点等实际,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办学模式,制定、调整好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4]

三、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举措

(一)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学科布局的基础上,加强应用学科、艺术学科的建设,促进学科结构进一步综合化,形成基础学科、应用学科、艺术学科相互支撑的格局,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依托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凝聚学科方向,培育学科特色,形成特色专业建设群,带动校级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的建设与发展。[5]

(二)加强专业建设的管理

完善专业评估制度,对办学历史较长的专业,开展定期专业评估,总结专业办学经验。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扩展培养途径等方式,培育专业特色。对在人才培养上思路清、措施实、特色明的专业,学校将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并优先推荐参评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完善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和专业人才需求信息反馈制度,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建立专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对毕业生不足三届的新专业,每两年检查评估一次,对就业情况不理想的专业实行隔年招生或停止招生。

(三)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

学校建立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主任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查。实行双重教学督导机制,除原有督导组外,学校将正副处级调研员纳入教学督导队伍,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查和指导,促进教学过程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正副处级调研员督导队伍实行目标责任制,年度末完成教学质量督察报告。二级学院要设立相应院级教学督导,加强对学院教学工作的督查和指导。

(四)完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要进一步落实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责任制,完善各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强化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网上评教制度和教学专项评估制度,二级学院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6]

(五)实施学籍管理警示制度

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对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业学籍管理,提高对学生学业的指导性、预见性。通过学校、学生及其家长三方面的沟通与协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实施学籍管理警示制度和学业留级制。对学生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业困难进行警示,及时提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和补救措施。

总之,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的主体,应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1]刘彦伟.大学应建立以院(系)为中心的管理体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1,(15):47 -48.

[2]刘华东.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控制系统[J].中国高等教育,2002,(8):12 -13.

[3]高友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0):42 -44.

[4]吴敏.浅谈大学院级教学管理特点与能力的构建[J].决策管理,2008,(15):18 -19.

[5]刘献君.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树立的四个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1,(15):25 -26.

[6]胡春光,黄文彬.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和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4):5-7.

猜你喜欢
教务处督导教学管理
服务现代警务新体系 构建“新公科”专业平台(顾国达等摄影 教务处报道)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好处费
基于项目化教学法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