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刚,覃 萍
(来宾市卫生学校,广西 来宾 546100)
班主任工作是“人”的工作,即关心、爱护、引导每位学生健康成长[1],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采用科学的方法了解社会与学校中各种因素对个体或群体行为的影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包括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等[3]。现以笔者所带09(8)班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为例,对此理论尝试进行探讨研究。
我校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比较差,对学习失去兴趣,年龄约在15岁左右。由于孩子成绩差,有些家长已经对孩子不抱太大希望,送他们入校完全是为了防止他们过早地进入社会学坏,家长让孩子上学的目的只是让其安全地过渡到18岁。笔者所带09(8)班的学生最初给人的印象是:厌学、沉迷游戏、懒散。针对这些情况,根据人性假设理论,我们认为,学生并不是天生没有上进心的,只是成长的环境条件使其上进心未表现出来。笔者作为班主任,教授的课程是正常人体学,是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学科,所以,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新鲜感与渴望了解自己身体各部位结构和功能的好奇心,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笔者在课堂上特别注意提问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每节课均选好切入点,在课前提出1~2个问题让他们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分别进行提问,有意让他们回答问题,并给予肯定与鼓励,还安排他们担任各学科的学习小组组长。对于爱画画的学生,分派给他们描绘人体解剖图的任务,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班里展示,让全班学生共同欣赏;对于讲究穿着打扮的学生,让他们负责指导全班学生的仪容仪表并给每位学生进行仪容仪表评分,使全班学生懂得在什么场合穿戴什么样的服饰才符合礼仪。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他们逐个设置学习目标,学生达到目标后应及时在班上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由于每位学生的进步都得到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肯定,所以在班里掀起了“比学赶优”的学习风气。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有了很大提高,并有了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了快乐,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能积极主动地学好各门功课。
人性假设理论和激励理论认为,人是愿意学习和工作的,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为了实现目标是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当人从理智上或感情上选择了某种需要之后,就会尽力去追求它,这种需要就成为激励人的行为动力;人的积极性是在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选择的过程中完成的;积极的、健康的动机和目标能激发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这些理论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后,家长常常感叹自己的孩子简直是变了模样,庆幸孩子选对了学校和专业。
班集体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4]。初入我校的学生,年龄均在15~16岁,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沉溺于上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晚自习不喜欢到班上学习;有些男学生在宿舍猜码、喝酒、抽烟。班主任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适当地投其所好,对其进行管理教育。例如,私下问爱上网的学生:“听说你上网很在行,打字的速度很快,我想请你打一篇文章表扬班上某个拾金不昧的学生,并在学生会广播上宣读……”由于话中没有责备反而有赞赏的意思,话音未落,他就答应下来,自己起稿,全权负责。在这之后,这位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的现象变少了,而更多的是搜索关于解剖图解、学科练习题、社会热点等与班上其他学生共同讨论与分享。另外,在课外时间邀请有不良喜好的学生下象棋、打扑克、打篮球等,然后举行班级象棋、扑克比赛,班内篮球、演讲比赛等活动,再选出优秀选手组队参加校级比赛,从而改变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其向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面发展。班会主持实行轮流制,平时爱在课堂上讲话的学生最先被安排主持班会。对于极个别喜欢猜码喝酒的学生,班主任请他们到家中来聚餐,并告诉他们:“以后想喝酒猜码,请到我家来!在宿舍嘛,人家就会笑话我们班啦……”渐渐的,课堂纪律好了,自习时间去上网的学生没有了,休息时间宿舍里传不出猜码声了,课外活动时球场活动的学生也增多了。
由于正确的引导,全班学生都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在2010学年的学校运动会中,全班几乎每位学生都参与了比赛,并分别荣获男、女篮球比赛第1名;排球比赛男队第1名、女队第3名;参加学校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参加2011年元旦暨校庆晚会节目表演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全班学生推选出来的“团结、奋进、勤学、拼搏”的班训被诠译在每位学生的行动中,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班集体争了光,也给自己赢得了荣誉。于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思想活跃的、具有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的优秀班级出现在教师和家长的面前。学校还以班带班,把09(8)作为班集体学习的榜样,学生也因为能在这样的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和学习而感到自豪,为能成为其他班学生学习的榜样而高兴。
群体行为理论认为,在群体获得荣誉或者受到外部压力时,群体成员的群体意识就会增强;群体一旦形成了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它又反过来影响群体中的每个成员;有了群体的支持作用,群体成员就感到自己的存在和行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强大的后盾,从而提高了信心、勇气[3]。群体行为理论的应用为优秀班集体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群体中,领导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他对群体中其他角色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2]。班主任的言行决定着一个班集体是否在向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坚持思想政治品德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系统地学习教学基础理论、保持身体健康、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化管理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兴趣等,使自己形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形象,在班级内起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作用。
另外,为了学生的进步,班主任要勤于奉献。例如,每天早晨先于学生起床进行体育锻炼;坚持每天与学生一起做早操;不定期与学生在食堂共餐;休息日与学生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等。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成为好朋友,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思想道德品质及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从而获得学生的尊重与支持,真正做到以服务者的角色服务于学生。当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达到“以真心换真心”时,班主任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4]。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德育的重要部分,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班主任的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应用到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如以人格魅力改变学生[5](领导行为理论)、让“差”生的学习不差劲[6](需要层次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改变了以往让学生讨厌的“婆婆妈妈”式的单纯说教,以激励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方位健康发展,从而使其在毕业后能够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社会。
[1]樊亚斌,常精彩.班主任工作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发展,2008(12):135.
[2]王刚.浅淡班主任工作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6):57.
[3]]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赵益杰.中职班主任工作应把握的几个辨证关系[J].中等职业教育,2009(9):39-40.
[5]赵国忠,顾明远.班主任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严育洪.从学生那里学教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