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中昀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4)
医学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卫生技术、健康服务类行业后备人才的重任,而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对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培养既拥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合格人才,是摆在医学类高职院校面前的一大课题[1]。
2011年7月至9月,参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调查表[2],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问卷调查表,选取本院600名高职学生,就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73份,回收率95.5%。
对“良好人文素质对大学生重要性”的调查中,有98.0%的学生选择“非常重要”,只有2.0%的学生选择“一般重要”,没有学生选择“不重要或不清楚”;对“人文类书刊的态度”的调查中,有24.4%的学生选择“很有兴趣”,有62.2%的学生选择“兴趣一般”,有13.4%的学生选择“读了没有用处”;对“是否愿意多听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调查中,有29.3%的学生选择“愿意、很感兴趣”,有12.2%的学生选择“不愿意、浪费时间”,有58.5%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对“当前高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中,有85.6%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加强”和“很有必要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整体评价”的调查中,只有33.5%的学生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有46.8%的学生选择“一般”,有他”;对“如何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调查中,有36.2%的学生选择“阅读积累人文知识”,有25.5%学生选择“参加社会活动”,有20.7%的学生选择“参加社团活动”,有17.6%的学生选择“参加学术讲座”。
对“如何处理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调查中,有60.5%的学生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有58.8%的学生的选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最看重的人的3种品质或关系是什么”的调查中,排前3位的是:“诚信”(占 84.9%),“负责任”(占 81.1%),“宽容”(占 55.2%);对“在风景区旅游找不到垃圾箱时怎么办”的调查中,有86.3%的学生选择“先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时再扔”,有13.2%的学生选择“拿着太影响游兴,找个角落丢掉”,只有0.5%的学生选择选择“随手扔掉”;对“有同学患白血病、学校号召捐款的态度”的调查中,有50.2%的学生选择“捐一点可以”,有48.6%的学生选择“尽可能多捐点”,只有0.6%的学生选择“不捐”或“原不想捐,但别人捐了不好不捐”。
19.7%的学生选择“不满意”;对“获得人文知识的途径”的调查中,有40.9%的学生选择“书籍刊物”,有28.9%的学生选择“网络”,有18.0%的学生选择“广播电视”,有2.8%的学生选择“其
医学类高职学生重视自身人文素质修养,认为学校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但其对人文社科类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不是很满意,这提示我们迫切需要改进人文素质教育方法。
大多数医学类高职学生对人生态度、伦理道德和价值的认知与社会道德规范是相一致的,认为应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提倡文明礼貌,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渴望通过阅读、参加活动或讲座等形式来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化品位。
3.2.1 树立“厚人文”教育观念 要提高高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医学类高职院校,既要强调专业教育,又要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摒弃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只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上适应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3]。
3.2.2 增设人文学科类课程 我校已先后开设了医学人文学、健康人文、人际沟通、医学心理、音乐欣赏、影视鉴赏等课程,目的是把专业学科与人文知识结合起来,在传授医学知识和加强技能培养的同时,传授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今后应增强人文课程建设,并将人文精神教育融会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3]。
3.2.3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重要影响,它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熏陶、感染,从而规范其言谈举止、提升其道德观念,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医学类高职院校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校风、校训、学风和行为规范的建设[4],如经常开展人文教育的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名人来校讲课或作讲座,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经典阅读、热点讨论等,让学生置身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品质,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广阔的舞台,从而实现全院育人、全程育人、合力育人。3.2.4加强社会实践 学校要经常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临终关怀”活动,去医院对临终患者进行临终关怀,陪伴他们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开展“情暖夕阳活动”,去敬老院和老年服务中心等对老年人进行结对服务;开展“雨润童真”活动,去孤儿院、民工子弟学校等对孩子们进行结对帮扶;组织“海纳百川”活动,去农村、街道、社区等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开展“大爱寻迹”活动,寻找奉献大爱者,如缅怀遗体和器官捐献者,走访遗体捐献家属,走访献血者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触社会、体会国情民情,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社会责任感,从而从内心生出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尊重患者、热爱患者的人文精神。
3.2.5 加强临床实习期间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 在临床实习期间,医院和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和宣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药卫生界楷模,如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神医葛宝丰”院士的先进事迹等。另外,还可以借鉴欧美的经验,实行人文社会科学的终身教育制度。医学类高职学生毕业后的继续医学教育,要高度重视其职业道德、法律伦理、人文素质、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等的培养,保持其高尚的医德医风,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5]。
[1]叶稳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32-33.
[2]黄进,廖虎,许晓波,等.八年制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8):63-64.
[3]童中昀.加强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96-98.
[4]孙英梅,岩磊.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4):56-57.
[5]孙伟.关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7(9):1417-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