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职业教育城乡协调发展的探讨

2012-03-19 14:05温博栋梁华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职业学校

温博栋,梁华英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663)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促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就业,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我省职业教育现状

我省职业教育规模全国领先,现已形成了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职业培训共同发展的全国最大规模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010年,我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815所,招生数达102.3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7.93%,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30万人,约占全国中职生总人数的1/10,比2009年增长了24.11%,在校生数跃居全国第一;2005—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年平均增长17.3%,大大高于普通高中在校生年平均7%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我省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6%,2010年达到98.3%,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我省职业教育多年的在校生数、当年招生数、校均规模、就业率、技能鉴定人数、教学科研成果、全国性技能竞赛获奖名次和奖牌数目、高技能人才培养量等8项综合指标一直位居全国首位[1]。

21世纪以来,省政府把职业教育确立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战略地位,并不断推进全省职业技术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合理优化配置劳动力。以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为主,做大做强一批区域性龙头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欠发达地区有条件的人口大县(市)集中力量建设集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使珠三角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通过联合办学、结对帮扶、辐射带动等方式提升我省职业技术教育整体发展水平。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促进职业教育城乡协调发展。

2 政府推动“双转移”战略措施,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要求珠三角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每年要安排不少于30%的招生指标专门用于招收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学生,并负责推荐在当地就业。近年来,我省依托职教“扶贫扶志”,针对贫困家庭子女,率先实施的“智力扶贫”、“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模式等政策,使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学得一技之长,用知识改变命运。“扶贫扶志”、“双零”(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全国职教改革的一面旗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超过4万名,每年解决其学习、生活费用达3亿元以上。全国首创的“智力扶贫”模式共资助约9万名贫困家庭子女入读中职学校,80%的毕业生进入珠三角大中型企业工作。2010年,我省又全面启动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全省共超过60万名中职学生受惠,占在校生的1/3。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颁布的《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又进一步强调要落实职教学生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制度,对没有落实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地方进行问责,并提出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要从学杂费收入中提取不少于5%的经费,用于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十一五”以来,我省累计转移招生超过65万人。通过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每年安排35万名农村家庭中职毕业生到珠三角地区就业,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双转移”战略的实施[1]。走出贫困,对就读中职学校的家庭贫困学生来说,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3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

省委、省政府在《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对全省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新的部署和推进,确立了“至2020年,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建成高水平、集约化的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建成职业教育强省”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广东将实施“五个统一”政策,深化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五个统一”,一是统一发展规划,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框架。明确现代职教体系应始终紧扣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大规模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目标不放松。根据人口、产业、经济等因素,合理规划全省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调控招生规模和培训规模。二是统一招生平台,着力筑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模基础。加快整合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信息资源,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平台,逐步实行网上统一录取、统一学籍管理。三是统一经费投入,着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的稳定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拨款机制,实施以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职业教育预算管理制度;国家重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参照高等职业学校标准设定生均基准定额;地方教育附加优先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四是统一资源配置,着力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基础能力。逐步建立统一的师生信息库、教学数据库、职业培训信息平台、就业服务网络等,实现职业教育毕业生信息平台与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互联共享。五是统一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规范职业院校设置标准、设备配置标准、评估标准和教育质量监控制度,统一技能鉴定机构审批标准,建立动态职业标准体系,推行专项职业能力认证,构建以社会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2]。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各地区和学校统一了招生标准,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成绩和爱好,根据全省统一的招生目录自主填报志愿,让有志于建设家乡的山区学生学习种植、养殖、畜牧等农林类专业,让愿意学习现代制造和现代服务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填报志愿到城市中职学校学习,这样有利于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而条件相对较差又需要发展的山区职业学校又可通过协调与城市优质职业学校合作,从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 推进校企合作

我省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自主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生,以“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试点学校,申报评审制度,选择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开展试点工作。2011年,高职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范围不断扩大,14所试点院校共招生3810人。中、高职衔接分段试点范围扩大,共有27所高职院校、10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0个专业参与试点,计划招生2万多人。通过这一途径,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成绩、志愿等情况来确定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避免了千军万马争上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而导致人力资源配置严重失调的状况,充分利用城市职业教育的资源和就业市场,促进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及合作办学。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动形成职业教育多元办学的格局,涌现出了“校企双制”、“一校多制”、“企业校区”、“园区办学”等多种办学模式。加快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全省已成立了7个行业性或区域性的职教集团,参与单位包括近60所职业院校和600个行业、企业、科研等机构,初步实现了招生、培养、实训、就业一条龙的格局。举办技工院校“百校千企”合作大会,有1205家企业报名加入校企合作项目,达成合作意向3223个[1]。职业教育的改革,培养出了更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拓宽了学生的就业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舞台。

5 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5.1 建立健全教育问责制度

以城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等为基础,建立综合性的城乡教育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教育督导中的“督政”环节,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把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官员施政约束的评价体系中。重点强化对区域党政主要领导的考核与问责,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工作成效与其职务晋升直接挂钩,以确保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的落实[3]。

5.2 注重科学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这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我省从战略高度提出要实现由职业技术大省向强省的转变,着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打造我国南方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因此,职业院校应站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规划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坚持走特色办学的发展之路,坚持正确的办学定位,争创特色优势,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努力实现职业院校又好又快地发展[1]。

5.3 注重提升人文素质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规划、建设好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诚实守信、工作认真、遵纪守法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管理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决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系统和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体系。职业素养与企业管理文化相结合,体现了现代工业文明进校园、先进企业文化进课堂的健康向上、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5.4 强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社会责任

积极推进参与教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师资培训、共建基地、在职培训、捐资助学等校企合作;增强社会各界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各行各业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生动局面;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解读、研讨、访谈和报道,广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在广东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形成全社会关注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我省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4]。

[1]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2011年度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报告[R].2012.

[2]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R].2011.

[3]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J].教育研究,2010(11):3-11.

[4]肖志恒,宋海.构建广东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N].南方日报,2011-07-21(A08).■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职业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数据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