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衔接研究

2012-02-16 02:12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职称设置岗位

王 咏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221)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对于教师岗位设置和岗位聘任管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研究职称评聘工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高职学院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衔接的思路和方法,是解决教师的能力水平和岗位聘任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一、职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内涵

(一)职称和职称评审

职称一般是指“职务的名称”或“称号的名称”。它的内涵是:区别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等级称号,确切地说,“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统称。职称评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学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评价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统称。

(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当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是在取得了任职资格后被聘用到相应的岗位上工作,并在相应的聘期内履行工作岗位职责、承担工作任务,享受相应级别的工资福利待遇。

(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据2006年国家人事部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主要是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由此看来,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岗位聘任管理工作,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讲,就是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过程中被聘用到了不同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改革。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关系

(一)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对原有的教师专业技术聘任工作的改革。

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是教师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最基础的工作。目前,高职学院的教师通过职称评审可以取得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由于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评聘合一”管理办法,教师取得了任职资格同时就被聘用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天津市人事局、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转发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高职院校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是在同一专业技术岗位划分了不同的等级,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特点而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模式,是对原有的教师职务聘任模式的改革。

(二)教师专业技术聘任工作侧重于对教师过去几年中取得的业绩成果的评价,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更重视教师任现职期间工作过程的考核和监督。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仍然是衡量教师学识、能力、成就和贡献的一项重要标志,职称评审条件大多是从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教学业绩成果、科研业绩成果等方面来考察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与业绩。职称评聘工作就是对于教师任低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取得的业绩成果的鉴定与评价,可以说是一种结果导向型评价方式。

高职学院教师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在通过职称评审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被聘用了相应的技术职务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任职期间取得的业绩和成果聘任不同等级的技术岗位。此项工作有明确的岗位、明确的职责、明确的任期和工作任务,通过岗位聘任和动态管理的方式实现对教师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是一种过程导向型的评价方式。

(三)教师的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是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高职院校职称评审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职称评审取得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并被聘任后,就形成了“人到码头车到站的局面”,在教学、科研、学院的重点工作方面不再努力。而学院每年的考核工作也流于形式,考核的结果并不直接同续聘、解聘、晋升、奖惩等管理措施挂钩,因此,教师的工作岗位成了很多人“养老”的好去处,而学院的中心工作因此难以推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传统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留下的“后遗症”。

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岗位工作分析,来确定岗位总数量、各个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岗位职责和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等等,最终达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通过岗位设置和动态管理,可以对岗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为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氛围,从而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教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人事聘用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实现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

三、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职称评审的制度不完备,标准不统一

目前,国内没有形成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职称评定体系,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各不相同,大致分四种情况。分别是:直接使用普通高校的评审条件;使用成人高校的评审文件;出台了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文件;极少数地区已经把评审与聘任结合起来,评审权下放,由院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聘任。纵观上述职称评审政策和执行状况,有的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条件是普通高校标准的“精简版”,也就是比普通高校降低了难度来使用。有的直接使用成人高校的评审条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高校”类型的专科院校逐渐退出了高等教育的领域。有的院校出台了自己的评审条件,但是评审条件的设计并没有得到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官方认可,尚处于摸索实践过程中。国内和天津市几乎都没有建立符合高职学院教师岗位特征的职称评审指标体系,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职称评审的评价指标设计不合理

在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历与资历,二是业务条件。学历与资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硬杠”。业务条件既包括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教学质量考核成绩等硬性条件外,也包括业绩成果和论文著作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审指标中加入了对教师“参加相关行业的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工作”时间的要求,但是在职称评审时则凭教师提供的一份可长可短的实践报告外加一份任何企业盖章都生效的证明来证实教师的实践工作,致使此项条件形同虚设,与推行了数载的“双师”素质培养的理念更是背道而驰了。再如近年来,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成为了高职院校中的工作重点,往往需要耗用专业教师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完成。但在实践中,各校往往没有将这部分工作计入工作量,而职称评审条件中也没有提及。

(三)职称评审实践环节使用评价标准不一使教师的努力方向不明确

因为高职学院发展的历史短,在职称评审实践环节的评价标准不统一,给原本已经很复杂的职称评审工作增加了新的矛盾。在高职教师职称评审的具体实践环节,完全套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审定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显然是有失公正的。这些评审指标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评价,对于凸显高职院校教育特色和理念的实践技能往往忽视。有的院校使用自己设定的评价标准,由于在标准的出台过程中并没有做过严谨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年年调整标准,使得高职学院教师努力的方向不清楚,工作积极性受挫,职称评审工作也矛盾重重。因此,建立一整套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岗位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评审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四)职数紧张制约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普通高校的职数紧张局面也已蔓延到了高职院校,从最初的申报人数的寥寥无几到如今数人甚至数十人争抢一个推荐名额,可以说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目前教师职称评审呈现低龄化的特点:三十岁的副教授、三十七八岁、四十岁的教授也屡见不鲜。大多数院校都是“评聘合一”的岗位聘任管理办法,没有真正落实2002国家《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通知》的精神,实现教师岗位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这些年轻的教授、副教授一旦获聘将在未来的二十到三十年间长期占用职数,致使后来者即使再优秀也因职数限制不能评上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受打击。因此迫切需要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与人员聘用制度相配套,共同促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四、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与职称评审工作的衔接研究

(一)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依据

自2006年起,国家人事部、天津市人事局、天津市教委陆续下发了文件,为教育系统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根据文件精神,高等职业院校是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过程中,专业技术岗位占单位岗位总量的约80%,其中教师岗位占专业技术岗位的约70%。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岗位设置过程中的重点岗位是教师岗位,教师是保证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素,做好教师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学院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高职院校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自2002年国家出台《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通知》开始,各地高职院校开始试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高职院校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可以解决人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2.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可以缓解职称评聘工作中职数紧张的矛盾

目前,高职院校职称推荐环节的首要矛盾是职数紧张,由于职称评聘的“终身制”和“低龄化”现象,使得后来者想评职称难上加难,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高职院校的岗位设置把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合理地分开等级,使得暂时不能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可以在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中聘用到较高等级的技术岗位,同时享受岗位的相关待遇,暂时缓解了职数紧张的矛盾。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实行教师岗位竞聘上岗,打破传统的专业技术职务的“终身制”和“能上不能下”的局面,形成一套有利于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稳定人才的新型用人机制可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逐步向岗位管理转变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保证

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等制度的重要依据,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过去,高职院校的人基本是身份管理,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造成了人员队伍臃肿,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高职院校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后,人员聘用是以岗位需要为前提,合同管理是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绩效考核是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工资待遇是根据岗位等级和完成岗位职责任务情况确定。因此,推行岗位设置管理,是按照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目标的要求,从规范岗位管理着手,实现人力资源的配置上的精干高效,最终实现教师的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三)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与职称评聘工作的衔接

目前,由于各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聘用的等级与聘任后享受的待遇直接挂钩,所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对于高职学院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和岗位聘任工作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为妥善地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和职称评审工作的衔接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特色的职称评价体系,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高职院校中教师的职称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要评价教师的一般职业能力,如教师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合理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科研能力等等,更要突出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情境设计和实施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等等。因此,在职称评审条件中应该设计企业实践经历、职业资格考核、参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科技研发等指标,以确保体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价体系的特色。只有从任职资格评审时把好关,才能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质量。

2.逐步推行教师岗位聘用合同制,建立新型的人才竞争机制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推行教师岗位聘用合同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设岗、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期限和聘任条件,聘任上岗后实行合同管理是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核心内容。在设置岗位时,要充分考虑院校的实际情况和未来长远的发展,优先考虑重点专业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大力扶持特色专业的发展,借岗位设置工作优化调整人员结构,建立新型人才竞争机制,为学院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完善优化教师考核方案和聘期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教师岗位工作量核定和管理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核定各岗位教师的额定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学实践工作量等并将其列入聘期考核内容。聘期考核的重点是对教师岗位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学院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贡献情况等进行考核。加强对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聘期管理工作,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轮教师岗位聘任、奖惩、晋升、调整、淘汰以及收入分配的依据,通过建立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取得既定的效果。

4.实行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建立分配改革的长效机制

无论是职称评聘工作还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都是与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制度改革,也是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因此,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依托,实行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是保持教师工作持久激情的有效手段。建立与岗位管理相配套的绩效工资体系,真正实现教师的薪酬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直接挂钩,真正实现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建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长效机制是高职院校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制度保证。

[1]吴泳清.高校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改革的困惑与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10,(12).

[2]梁远钢,刘昌喜.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猜你喜欢
职称设置岗位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