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2012-02-15 14:50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经管类多元智能专业课程

李 蕾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221)

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支持下,高职教育近十年取得极大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高等专科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适应就业市场需求,为社会造就了大批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特点。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高职经管类学生因为毕业后具备基本专业知识而且上手快,从而获得各类经贸企业的好评。然而,面临巨大的城市生活成本,高职学生起点较低的薪资待遇让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大城市难以长期立足,使得本来急需此类人才的大中城市,人才流失率较高。追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收入分配机制存在不足,需要建立有效的高职毕业生工资增长机制,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由于自身素质导致其缺乏长期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以高职经管类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高职专业课程教育中完善其人格素质,使其毕业后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利于长期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经管类学生需要提高综合素质以应对较大的社会竞争压力

截止2008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1100余所,约占全国高等教育院校总数的64%,在校生916万人。按照这个统计数字,在2011年将有近千万高职毕业生走进社会,谋求工作岗位,其中经管类高职毕业生近三百万,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大中城市还有几百万层次更高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在和他们展开谋职竞争。虽然企业负责人更青睐上手快的高职生,但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决定了就业竞争激烈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状况。

在当前社会仍存在重视学历、以学历定薪资的普遍现象下,经管类高职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不仅低于同类专业的本科生,还低于技术类高职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城市生活压力,他们在大城市奋斗一段时间后,常常最终会回归家乡发展。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下去,会造成社会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使用浪费的后果,必须予以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管类高职毕业生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在课程教学中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全面提高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将不光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更是要在三年高职学习中能明显体现在学生们身上的问题。

高职经管类学生有自身的特点:一是文科生占大多数,他们的数理逻辑智能较差,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较强;二是目标定位低,他们的自我期望值低于本科生,高职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他们大部分人的最大期望,其中只有少部分人会决定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接受学校教育;三是心理素质差,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高职生就是比不上本科生,这造成他们自我认识智能低,自视低人一等,缺乏信心,一旦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就放弃,没有足够的坚持和毅力。

针对高职经管类学生的特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有的放矢的渗透素质教育,使学生智能强项加强,弱项得到提高。如此经过两年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后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环节,才能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实际,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基础扎实,技能突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并获得企业的欢迎。

二、素质教育在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尚未得到足够体现

在德国职业教育思想理论的影响下,近些年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工科专业开展了行为导向的教学过程研究。这种教学理论倾向于项目教学方法,设计教学项目,将需要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分配在这些项目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目标,实现教学目的。应该说就实用性,这是非常理想的教学方式,类似于岗前培训,目标明确,容易见实效,很适合工科课程的教学。但是反观经管类专业课程,我们会发现这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存在争论。工科专业培养的是技术人才,他们将来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机器设备或者是实验设备,具有稳定性,而经管类专业培养的是商业人才,他们将来的工作对象是证券、账目、保险合约等涉及客户资本利益的商业媒介,特点是瞬息万变,具有复杂性;前者重在技术培训,专业技能是重点,而后者重在商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专业培训使之具备适应时刻变化的商业环境的专业素质;前者教学目标是具体化的,而后者教学目标是抽象化的。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都在尝试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取证挂钩,实行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但是我们仍应注意到这是为了帮助高职毕业生提高就业机会的措施,对培养经管类高职毕业生的商业素质只能起到一定的技能性因素,而对给毕业生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的身心素质作用有限。所谓素质是指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影响,由知识并通过能力内化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在诸多素质中,理想信念、事业心责任感、吃苦耐劳、自控和自我调适等方面的素质最重要。

在高职院校中,随着实践课程越来越受重视,理论课程被一再压缩,相应的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素质教育课更是减少至最低限度。面对这样的现实,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将分担越来越多素质教育的任务,然而有相当部分教师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这种趋势。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改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普及有助于在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面对基础差、自学能力低且缺少学习兴趣的高职学生,专业任课教师往往是尽力为之,自身心理存在对高职生的偏见,认为只要把该传授的专业知识传授了,学生的人格塑造已经形成是无法改变的,这些想法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困难。

多元智能理论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人的智力结构至少由七种智力要素组成: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的智能 。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比传统的智力观对待学生更加全面。传统智力观把人的智力局限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是非常狭隘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开展素质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客观评价将综合而公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理论目前主要在各地中小学校展开实验,在高职院校实际应用的极少。如果经管类专业任课教师了解这种理论,并将之运用于教学中,素质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开展将大有改观。首先,任课教师将全方位认识经管类高职学生,发现他们身上不同的智能潜力,从而消除偏见;其次,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建立起全新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将促进学生从各方面进行自我挖掘,消除自卑心理;最后,教师为激发学生多种智能,会主动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在专业课程中开展素质教育。

四、素质教育需要师生合作,建立全面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围绕教学目标提出任务,师生以任务为目标和驱动力,在边教、边学、边做中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应用,学练结合,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职业活动能力上,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智能,素质教育也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中得以实施。以项目教学法为例,可以看出为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需要师生合作、建立全方位的教学体系。

(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材要有特殊要求。首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各知识点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知识分解,多样化呈现,以适应项目教学;其次,结合经管类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内容要够用、适度;最后,应在教材中穿插本专业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重要理论原理的产生过程,目的是通过学生们对人物的了解,对知识规律发现历程的认识,让学生们明白成功背后需要付出巨大辛苦,人生总是荆棘和鲜花并存,增强学生抵抗挫折困难的能力。

(二)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结合知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思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们更多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编排增减,对于不同部分的专业知识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则是次要的。实际上,这个主次应该颠倒过来,设计教学活动为主,教学内容为辅。道理很简单,不管多么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没有良好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接受不了,教育也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专业任课教师应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建立面向学生多种智能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应该是发展性的,评价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项智能,评估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学生认识自己的智能优劣,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自己的劣势,发展优势。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评价应是多元化的。

首先,评价内容应多元化。应该根据教学过程设计多元评价,从认知、操作、推理、语言、综合素质、自我评价等多方面考查学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其次,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评价应该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的。除教师对学生学习予以准确及时的评价之外,学生也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评价者。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评分,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评价等,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和多层次的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

最后,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情景化、智能展示、案卷评价等多种方式。另外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应重视非正式评价的作用,教师在课堂可以就学生临时表现给出评价,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赞赏,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1]庄霞,罗林燕.再论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新学术论坛,2010,(01).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刘晓菊.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9).

[4]夏瑞雪.浅析“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育评价的新理念[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

[5]薄志霞.多元智能理论在《PLC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7,(02).

猜你喜欢
经管类多元智能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在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