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生活客体 提升写作教学

2012-01-29 02:11李忠伟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客体探究性意象

李忠伟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也许不止是源祸于此)造就了大批学生母语话语权的丧失,上课如此,写作亦如此。写作成为一种负担,成为一种阴影。在一系列写作活动中,无话好写,草草了事。由此催生的多少“文章”令人不忍卒读,徒叹奈何。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写作的困境呢?

一、关注自身转为关注生活客体

写作成了一种不得不完成的形式,文章变成空壳。缘由何在?生活体验少是一种,视野狭窄是一种,除此之外,不从各种渠道探究生活客体更是一种。

因此,有必要转换观念,转变角度,在写作的河流中,更多地让生活客体出席。让生活客体成为对写作主体的一种自我关照。使“他性”成为笔下的“我性”。这样,客体成为主体内在的外化,客体意识成为主体意识的一次表达,成为合情合理的“此在”。

客体的行为和意识何在?它存在于无边的现实,譬如“看到”黄昏自然可以联想到落日,而“落日”包含了昏黄、余霞、原野、雾霭、剪影等等时段元素以及一种或凄美或祥和或冷寂的特性意境。此情此境,学生未必“真切”地体会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从无数的或古典或现代的作家笔下去“定向”思维和感悟,他“此时”把握了客体的行为与意识,到达了写作的彼岸。又譬如在学习《花未眠》时,学生可以从川端康成苦难的童年去思考其生活和创作,去体悟其文风,去领略“日本的黄昏”,“岚山的晚霞、红枫”——因为主体大多无从亲眼所见,但可从客体的行为意识中审度,回味和收藏,并进而成就新的由客体行为与意识催生的一次表达。

作为家庭光环聚焦下的当代中学生,相当多的往往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但是自身缺乏厚度,必须走出堡垒,更多地关注和发掘远比自身主体行为与意识更深、更广、更富内容层次的客体行为与意识,实现写作的容量和效果的提升。

二、深入情境关照和生活意识体验

毋庸质疑,学生主体对生活客体的情境关照和进入生活获得体验,是一种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求质变得先求量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效度。如果失去了对生活客体的情境关照和对生活的探究,那么就目前而言,对于学生实质性的、突破性的写作活动就很难展开。

1.阅读可更大限度地提升对生活客体的探究能力

在以往的认识中,我们知道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充主体的知识容量。其实,就写作活动而言,阅读过程是主体在进入文本,不断地产生情感共鸣、意识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知人论世”,获得对客体更多的行为与意识的探究与感知。在不断的阅读中,对文学与人生、现实与历史会有一个不断总结与整合的过程。吸收之,运用之,会更加顺利地到达写作的那一重彼岸。

在阅读活动中,“古今天下事,都付笑谈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沧海桑田,过眼云烟。在岁月的壕沟里,可以张望无尽的人事,探求其共性与差异性,获取主体无穷的收藏,学以致用。

对于写作,有必要开展从“应景”到具有一定特色的读书活动,做一定量的读书笔记,注重摘记的词句积累,作些即时评注和札记,举行读书报告会等。这样,可以对提升客体的探究能力保持新鲜的效度。

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引起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南北朝的乐府诗也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地域差异,南北朝民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内涵:北方质朴高亢,多表现社会动乱与人民生活;南方清绮缠绵,更多地展现劳动人民真挚细腻的感情生活。北朝文学较之南朝文学相对落后,但出现了北魏孝文帝等有战略眼光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改革,加快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并与汉族贵族紧密结合,使得少数民族不同程度上受到汉文化传统的熏陶,其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

2.积累素材

写作需要无数的素材的积累,虽然对于中学生写作者,不必苛求如蒲松龄、太史公那么孜孜以求的态度,但持之以恒的素材积累会极大地提升对生活客体进行探究性写作活动的空间,会提供更广阔的客体背景,会使此类写作演进和深入。

积累素材可以分为几类:

(一)从语言角度,摘词缀句,锤炼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从材料的角度,编辑精短的故事、传说、寓言、生活轶事等。

(三)从话题的角度,积累诗文名句及相应的材料、文案。

(四)从意象的角度,分类积累描摹、解读性的诗文话语。

大量的素材积累不但可以直接提升对客体的认知,还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写作活动的推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意象经营

有种先验的意识,读者在阅读文章中,往往需求一种或意味或情味或意境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所以,写作必须成就阅读者的某些期待心理。经营意象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

要经营意象,首先要获得或者说生成意象。意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先验性,是一个个既定而独立的客体存在。

古典诗词成为最佳的意象源泉。必须着力进入古典诗词的学习和鉴赏活动,感知和提炼意象。无论是清风、明月、山川、草木,自然景物的清朗意象,还是“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般的意象群,都可以成就大量的意象素材,对客体的行为与意识进行 “规范化”、“模式化”的写作经营。在这当中,必须注重话语的情理走向,使情理成为意象的伴侣或者元素,直接作用于对客体的写作。

散文与小说、戏剧的抒情形象也可成为意象的一种来源。

笔者已经开始推行的经营意象的探究性写作活动有:

(一)探究海、山、雪的情境和文化意义

(二)探究荷、兰、竹、石的意象及其象征义

(三)探究风、花、雪、月的意象群的个性与共性

较一般的话题写作,这样的写作极大地推动了主体的写作兴趣,其中不凡佳作。借此可以开展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不同意向的写作,加深对客体行为与意识的探究,形成新的写作取向,丰富写作的层次。

4.探究性写作

学生在对生活客体行为与意识探究性写作活动中,要尽量抛开应试的或新或旧的“八股”章法,保持一份平常心态,开展探究性写作。可以遵从一个原则:现实中凡是可以提供写作的机会和对象都要去尝试。探究注重的不是结果,不是写出来的东西,而是过程,一次次写作的快乐抑或痛苦。一如只有经过溯源与潜泳,才能知晓河流的路线和深度。一如山峰的海拔高度决定了其冲向大海的迫切程度一样,只有坚持,才有结果。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中大胆地推行文体和语体写作。可以结合单元文体教学,倡导一些相对难度大一些的文体写作。可以推行如下探究性写作活动:如诗歌写作(与朗诵会结合),如短剧写作(与戏剧小品表演结合),小小说写作(与社会调查结合)等等。可以结合社会素材,进行一些语体仿写,如广告语体,文案策划,断章语体,诊断书体等等,存在即为合理,存在即有创新。

尽可以让学生从喜好和特长中进行探究性写作。如大多学生喜欢流行歌曲,不妨让其收集各类题材的歌词,加以模仿创造,最好能创作出“主打歌”、班歌、社团歌曲。可以进行各类题材的短信写作,举行“短信发布会”,短信拍卖会。还可以进行公益广告的创作,发掘社会公民的意识,“写出”这个时代学子的骄傲。如此等等,可以极大地训练和发挥其探究的才能,提高写作的兴趣,丰富写作的层面。

诚然,还可以引导主体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写作层级——进行专题写作。如中学阶段学了一些作家的不少文章,我们完全可以生发出去,收集素材,开展诸如“走进朱自清”、“重读鲁迅”、“解构文学小人物”的专题写作,进一步深化对客体(作家作品)的探究。

探究性写作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只要追寻下去,一定会有芳草野花,风月无边。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主体的本性,个性健全发展是现行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学环境不断信息化和生活化的今天,学生对自身的关注的同时必须不能缺失对生活的无限关注,尤其是在“无限风光在其中”的写作活动中需要对生活保持恒久的探究和表达。

猜你喜欢
客体探究性意象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意象、形神
浅议犯罪客体
浅议犯罪客体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