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实践探索

2012-01-29 00:41浙江省临安市於潜第一初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新教材语文

■ 阮 丽(浙江省临安市於潜第一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关语文能力读、写、听、说四方面的关系一直难以协调。一方面,不少语文教师或者不注意语文能力的培养,陷入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误区;或者认为要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只有多读多写,结果忽视了读、写、听、说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对语文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训练,可以说是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没有一定的体系,其训练也就很难落到实处。事实上,读、写、听、说四者之间是联系紧密的。读写是听说的规范,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对于说话训练,很多语文教师既深知其重要性,又苦于缺少训练时间而无奈地放弃,于是就出现了成绩优异却与人交流困难的所谓“书呆子”,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如何让学生学会听说?怎么帮助他们听得认真、说得规范呢?经过思考,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尝试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的研究探索。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前三分钟演讲”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听说,帮助学生成功地写作,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乐学、愿学语文。我的这一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训练目标

说:1.说话的语气、语调、勇气和热情;2.普通话的表述和朗读;3.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连贯性、简洁性、灵活性;4.说话方式的选取;5.说话语言的运用。听:1.语句意义的整理和提要;2.说话动机的分析和理解;3.反应的准确和迅速;4.能抓住要点进行转述。

二、训练形式

1.每次语文课前,由一位或几位(不超过五位)学生演讲或表演,限时两分钟,再由另三位学生分别评价。整个过程都要教师引导。2.学生演讲一律用普通话,初一时按座次顺序轮流进行,初二时抽签,初三时即兴演讲,学生每学期可有2~3次训练机会。3.每学期的形式最好略有改变,如初一时自由选择内容,初二时根据几个话题出好一些相关的题目,抽签进行演讲,初三时由一人出题另一人演讲等。形式的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训练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列举了现行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的几个话题,我根据实际,选择了以下内容: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名人名言,知识介绍,故事笑话,讨论对话,节目主持,预习提示,复习巩固等。

四、训练过程

首先,根据新教材的编写体系,遵循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先课内后课外的原则。分三步走,一个年级一步,每步设计三至五个不等的话题。

1.初一年级的训练

(1)从自我介绍开始,从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点、缺点、习惯、理想等不同方面给学生以明确的目标,指导学生课前写好演讲稿,上课演讲时允许参考讲演稿。(2)配合教材的寓言、童话单元,可以讲一则故事:可以是自家的,也可以是左邻右舍的,或者本乡本土的故事,当然也可以是看过的、听过的童话寓言故事。(3)新教材中有关于作家的故事(如鲁迅的《风筝》《社戏》)、科学家的趣闻、英雄的事迹等。所以,可以说一件____(有趣、开心、伤心、烦恼……)的事,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注意记叙的中心、顺序和详略。(4)新教材有名著导读,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课文也有许多名家名篇,如安徒生的《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笛福的《荒岛余生》,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所以,我设计了“我推荐的一部小说”这一话题,让学生把自己看的好书推荐给其他同学。(5)如今的孩子都爱看电视,家长老师头疼不已,通常采用“堵”的强制手段,但收效甚微。既然“堵”不住,还不如加以引导。结合教材中“新闻通讯”(八年级上教授,提前进行)的单元,让学生在“玩”中学,观察播音员播音时的神态、动作。然后课外采写新闻,尽可能是班级、学校的事,模仿播音。

2.初二年级的训练

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胆子大了,在说话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那么,演讲的要求相对就要高些:时间加长了,内容复杂了,表演成分再多些,要求抽签“脱稿”演讲,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辅助课件。这一阶段的话题包括:(1)我家的___(物品,可大可小,可贵可贱)。结合教材说明文的单元抓住物品的特点,注意说明的顺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2)新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甚至有专门的单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读、欣赏,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的歌词或一首诗词推荐给大家,必须是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古今中外皆可。(3)某物的故事。结合教材中学习的散文的特点,如高尔基的《海燕》。“某物”是指自己拥有的一件小物品。要求当众展示,介绍小物品、说出这个小物品身上的故事、自己的感受,可以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以事喻理。(4)设计“今天我主持”的话题,一是为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议论文做准备,二是为初三阶段的辩论打基础。要求学生就自己亲身经历的或亲眼看到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清晰、是非分明、言之有理。(5)针对新教材中《怎样搜集资料》,欣赏书法及诗词的内容,让学生浏览近期的报纸,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世界风云、国家大事、社会趣闻、名人轶事讲给大家听,可评可说。

3.初三年级的训练

经过两年的训练、积累,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初三时间紧、任务重,训练形式相对简化,但内容更丰富、难度加大,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设计三个话题:(1)课本剧展播;(2)辩论会;(3)文学欣赏。当然,为了因材施教,对一些特殊的学生可以有所变动。

其次,在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先判断人家说得怎样,再想想好在哪里、差在何处,然后更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好、为什么差。由最初印象入手,让学生在“听”中“想”,在“想”中“听”。从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

五、训练的效果和反思

为了尽量圆满地完成任务、达到认定的目标,发言者会广泛地搜集材料,时时留心听、留心看、留心找。然后再对拥有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抓住中心,再选用较为准确、生动的语言,力争条理清楚、上下贯通、内容和感情符合实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学生观察中启发学生发挥联想,在头脑中构成广阔的生活画面,使观察的层次更上一层,引导学生对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进行纵横比较,使学生养成捕捉生活细节的习惯。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就得到了加强。

对听话者来说,听是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是对听觉器官中语言信息的分析、理解和记忆。在倾听发言的过程中,边听边思考,力求听明白、听准确。掌握发言内容的重点,抓住关键之所在,分析话语的“言外之意”。再加上要进行的评价,这样是对自己的一次提高,还可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无疑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良方之一。

课前演讲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的三个维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几年来,“课前演讲”经历了一个由较简单走向较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识指导学生多积累事实,教他们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中提取抽象的道理,不断设法帮助学生进行较有成效的自我教育,坚持教给他们必要的基本知识,认真指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为寻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突破口做了大量努力。当然,课前演讲活动只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以说促听、以听促写的一个大胆尝试,虽然这个尝试已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某些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突破,但是,要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仍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演讲是学生对阅读、观察主动进行重构、加工,借以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生产过程。演讲的主体应该也只能是学生。反思自己所进行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确实使大部分学生进入了主动说话或表演的状态,但还有少数学生漠然置之、消极被动,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如何使这部分学生端正态度、积极投入,教师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树立学生演讲的信心,指导演讲方法,培养说话能力,增加亲和力,沟通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心灵,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表情达意等,还要努力让他们体味到表达的快感和成功的幸福。另外,要使全体学生对演讲保持长久的兴趣,进而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教师还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新教材语文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