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远辉
(龙川县赤光中学,广东河源 517349)
以网络报刊为材料来源的高中语文校本教材研发的思考和实践
袁远辉
(龙川县赤光中学,广东河源 517349)
网络报刊中的资源是一个巨大的语文学习宝库。在学生对网络报刊内容有着强烈兴趣的背景下,如果以语文的视角和方法及时地对网络报刊资源进行有效的发掘、整理,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教学,构建高中语文校本教材体系,从而让高中学生能基于网络报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行觉悟,那么必将为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网络报刊;高中语文校本教材;教法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由于其内容的更新不及时而滞后于社会生活,这对于当代每天都通过网络报刊接触大量新鲜活泼资讯文本的高中学生来说,无疑缺乏阅读的兴趣刺激,也无法满足在社会飞速的发展变化下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这就像一个人面对一桌富有营养的饭菜由于菜式缺乏变化而导致没有食欲,那么这桌饭菜对这个人来说就只是一种摆设,如果硬要逼着吃,其效果必定要大打折扣,以后甚至会避之唯恐不及。而且“传统语文教科书往往重视学习的结果,或者仅仅把课本看做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范例,甚至把教材定位于学习语言知识和语法规范的 ‘公式’。它追求的主要是知识价值”。[1]网络报刊阅读已成为高中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内容,他们喜欢和追求有即时 “现场”感的内容,并且往往“乐在其中”。但是,由于高中学生在知情意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他们对网络报刊中海量的资讯文本感性认知有余,理性思考不足,而且由于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的缺位,这对高中学生来讲,只能说是“我在现场”,但纯粹是在“围观”,这种纯粹的“围观”在很多时候不仅不会对学生的成长有正面作用,反而会起到反面作用。如果学校、教师还继续对此无所作为,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师的一种失职。
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资源问题,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网络报刊的资源有很多本身就是很好的语文学习资源,它已成为学生很真切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在那里有他们真实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因此,以网络报刊为材料来源的高中语文校本教材的研发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必要。
语文教材 “是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路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催化剂’”。[2]把网络报刊里的资源作为语文校本教材纳入到语文的常规教学中来,发挥语文教师的聪明智慧,让高中学生有所突破,不仅乐于“在现场围观”,而且乐于“在现场有所作为”,从而让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探索意识和思维品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生活享受,进而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本文拟在教材的编制、教材的教法和教学的评价上对以网络报刊为材料来源的高中语文校本教材研发作一些尝试性的思考和实践。
网络报刊的资讯有极大的开放性、时效性、海量性,有广阔的开发和选择空间。以网络报刊为材料来源的校本教材的编制在注重时效性的基础上,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切实了解学生需求兴趣,多关注他们的意见,从而让教材内容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时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方面的建议”。[3]着眼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和对语文学习的不同期待。在教材材料的选择上学生的意见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也就是说材料的选择学生应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主动同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取得联系,征询他们对教材编制的要求和建议,让他们也全程参与到整个教材的编制过程中来,最终使校本教材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元建构上做到尽量完善和高效。
首先是筛选。网络报刊的资源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语文教师在筛选这些庞大的资源时一定要以敏锐的专业眼光,以前瞻的视角、开放的心态来指导学生披沙拣金地精选出有利于他们成长发展的素材;筛选时要有明晰的整体规划,兼顾各种文体、题材,“营养”要均衡,不追求和必修、选修的教学内容步调一致,但是要有或远或近的呼应,使筛选出来的资料内容对必修、选修的教学内容起到或铺垫或补充或拓展或深化等作用。
其次是整合。以热点事件、焦点人物为中心,整合与之相关的各种材料内容,或组建专题或形成话题或搭建论坛,等等。比如,刘翔在2011年田径世锦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对拉拽他的古巴选手罗伯斯展现得大度淡定,针对这件事情,可以组建一个“跨越心灵栅栏,升华人生境界”的专题,整合“百度百科”2011年 8月30日的文本《获得银牌》和《刘翔连说二十遍 “没关系”》、“新浪体育”2011年8月30日的文本 《罗伯斯赛后连声向刘翔道歉 我撞了他我对不起他》、《中国青年报》8月31日的文本《刘翔:输了金牌,赢得大气》;再如2011年10月15日乔布斯病逝这件事情,可以在2011年10月16日随后的几天内整合 《经济学人》2011年10月6日的网络版文本 《乔布斯丰富经历塑造风范成就》、《人民日报》2011年10月7日第3版的文本《美国痛惜失去创新天才》和文本《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并引导学生阅读《南方日报》连载的《爱乔布斯:改变世界的方法》,最终搭建一个如何实现自我的 “我创新,我快乐,我成就”专题论坛。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毫无疑问是占据主体地位的,他们始终主动积极参加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而教师以一个协助者的角色参与其中,绝不对学生进行权威式的说教和命令,要做到如德国某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要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质疑能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同时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
1.协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基础,进行可操作性的细化和语文化。以“我创新,我快乐,我成就——关于乔布斯的解读”这个专题论坛为例,可以制订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关注有关乔布斯去世后的报道材料,了解乔布斯其人其事;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课前准备:2011年 10月16日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布置学生在3天内从各种媒体上查找阅读与乔布斯相关的材料;2011年10月17日的语文课堂末尾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三篇文章,包括2011年10月6日《经济学人》网络版的《乔布斯丰富经历塑造风范成就》、2011年 10月 7日 《人民日报》第 3版的《美国痛惜失去创新天才》和文本《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2011年 10月 18日建立班级QQ群和班级公共微博,收集全班学生的QQ号码和电子邮箱地址并向全班公布。②课堂教学(在电脑室里进行,保证每位学生有一部可以上网的电脑):10月19日首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播放乔布斯的纪念视频;其次,让学生举手表决“你如何看待乔布斯去世后的苹果公司前景”的四种情况;第三,采取师生和生生互动发言解决一些疑难困惑;第四,学生通过抽签决定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五,在电脑上通过QQ软件在班级QQ群里交流各自的思想看法;最后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全班学生并朗诵。③课外拓展:要求学生进一步关注乔布斯去世的后续报道,并在班级公共微博上发表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乔布斯的解读教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坚忍品格、探索精神。
2.协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在课前组织、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给他们创设学习的情境氛围,让其精神充分自由、个性完全舒展,再组织他们通过对话进行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交流,给他们个性化的解疑释惑等等;在课后协助学生进行总结和有效的拓展,从语文的角度帮助他们建立完善博客或QQ空间,鼓励他们在课后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要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让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展示自我潜能、丰富自我心灵、发展自我人格、超越自我存在,最终达到丰富人生体验,开拓视野,培养他们认识社会、生活、人生的能力,提高他们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鼓励他们追求真理信念、提高审美修养、陶冶品性情操、提升人生境界之目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设定这样的评价原则:“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以网络报刊为材料来源的校本教材的学习应该以上面这些建议为基础,以创制评价即激励和鞭策的评价为宗旨,以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学习和课后表现为主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兼顾其他评价形式,从而达到促进每个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首先,针对不同时期的材料内容,既要有普适性的共性评价指标,又要有差异性的个性评价指标,做到稳定性和灵活性共存,既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地进行学习,又使他们能够放开手脚没有羁绊活泼快乐地学习。
其次,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学生不同表现、不同兴趣等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评价指标系统里体验到自己被关注、被尊重、被关怀,找到继续坚持努力的动力依据。这就要淡化结果性和标准化的评价,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如参与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投入程度、专注程度、表现欲的强弱、交流合作的数量质量等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指标。教师不仅自己要多观察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观察欣赏自己同学的表现,从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为最后的多元评价做好准备。教师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自己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做好自身的总结和调整工作。这些记录也将是最后评价时的重要依据。
再次,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除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外,应把家长和社会上与学生相关的人员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整个社会对他们成长发展的关心和期待。另外,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重视学生学习过后在学习和生活上产生的具体思想行为的变化,不仅要做到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且要让评价产生促进学生成长的实实在在的效力,从而促使学生把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知行统一起来。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新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视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大力开展语文教材教学的改革,那么,以网络报刊为材料来源的校本教材的教与学必将会给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开掘出另一股源头活水。
[1]洪宗礼.语文教育随想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8,(1).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4.
(编辑:王天鹏)
G423.3
A
1673-8454(2012)12-0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