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额信贷发动群众,普及金融教育,组织农民按村落建立自己的社区银行,引导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之间合作互助,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组织难、贷款难、收贷难及增收难等问题,使弱势群体用好发展机会,更快摆脱困境,走上致富道路。”这是贷款合作社和学术界一些学者用6年多实践做出的结论。
2007年,在小额信贷孵化成立了100多个村互助中心(也称村银行、资金互助社、金融合作社)基础上,经市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核准,贷款合作社进军城镇,在河南省濮阳县成立了濮阳县城关分社、柳屯分社。互助金融之火,由乡村燃到县城,解开了农村包围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序幕,为实施引资助农战略创造了条件。2009年1月1日,贷款合作社市社机关搬迁,营业室开门迎宾,互助金融之火由乡村烧进城市。当年,城乡协调发展加速,累放贷款8594万元,超过前3年贷款总和,财务开始扭亏为盈。
如今,贷款互助社已在濮阳县、华龙区、高新区和清丰县建成603个村互助中心、8个分社,发展社员1.3万余户,各项股金规模1.47亿元,贷款余额1.45亿元(其中对中心批发贷款1.28亿元,自营贷款0.17亿元),业务区域已拓展到范县濮城镇和南乐县部分地区;为村银行提供服务的总社、分社员工队伍已增加至85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40人,有金融从业经历的12人、下岗失业职工23人;善行助贷,外发促内生,内联促外引,以村银行组织管理群众为基础,分社客户经理岗位承包提供及时便捷的小额信贷服务,总社统筹协调培训辅导的三级联动组织架构基本成熟。
贷款合作社结合社员实际需要,开发了几十种贷款产品。通过不同层次的互助基金,使小额信贷普惠农户、大中专毕业生、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小微企业主和境内外打工人员等。由于较好调动了社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互助贷款框架下,只要农户在村(社区)里信誉好,一般群众经过老社员评价就能入社,贷款、还款都不用出村,像买东西一样方便,有效解决了借贷信息失真、贷款拖欠不还等问题。数年来,贷款呆坏账率始终保持为零,小额信贷滚动孵化村银行,产生了大影响、大结果、大效益。
贷款合作社的发展,始终以村(社区)互助中心建设为基础。村互助中心,也被称为村银行,它是为未来成立村银行联合体——农民互助银行打基础的。没有广大农民的认可参与,没有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就没有贷款互助合作社的不断发展,也就谈不上农民互助合作银行的建立。
组建村银行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不懂银行为何物,绝不可能自行发动起来办银行,自我寻求金融解放。因此,贷款互助合作社始终坚持了金融教育、培育与村落社区居民内生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一直坚持运用印发宣传资料、设置宣传专车巡回宣讲、村喇叭广播、亲友联动、政民结合、入户谈心、召开专题发动会等多种形式,让老百姓认识到“不等不靠,自主发展、宽紧调剂、合作互助、诚实守信”是合党心、顺民意的好事;加入互助社,农民贷款不再难,安全方便无风险,讲求信用更团结,有利诚信和谐社区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是造福一方的善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贷款合作总社资金持续循环孵化的平台作用,坚持入社入股即有贷款资格,信用良好享受优惠政策;对社员与非社员的贷款受理条件、额度、利率等实行区别对待;通过率先受益的小额信贷借款人示范带动,有效调动了群众加入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如今,在濮阳县小企业主和个体户中,“资金困难就找贷款合作”的信息广为流传。
贷款合作社以团队合力,联系一些大型经销商或厂家,先后组织了种子、化肥、饲料、家电、摩托等团购活动,解决了单个农户无竞价优势的难题,给社员带来直接受益345万元,不仅避免了假冒伪劣产品,帮助社员增加了收入,而且增加了贷款互助社的凝聚力、影响力。例如许屯村开始只有23户入社,半年后增加到141户,目前已达到300多户,占到全村总户数的65%。村互助基金总额增至107万元,贷款余额98万元。
村互助中心的发展,还带动了村民精神风貌的改观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互助社设计了妇女生产互助组平台,把男劳力外出打工后分散的妇老幼家庭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互助,使许多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收入。这一做法得到各级妇联的肯定和推广。互助社通过村互助中心组织农民建立学习制度,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推动农民增收。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次捐赠科技图书近7600余本给村互助中心,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造林、沼气等方面,农民学习积极性很高。互助社还协调市科协、农技、土肥等部门下乡培训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互助社借鉴孟加拉、印度和国内NGO小额信贷的经验教训,借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南方民营合作经济发展的经验,对接国际合作社原则,运用新乡村建设理论和党的群众工作方法,紧密结合濮阳农村实际,坚持把合作互助民族美德与小额信贷创新融合,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统分结合、多层互助,理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权分立,总社、分社、村互助中心各负其责、互相监督。民为主体,群众接受互助思想,认股即成为中心的股东。各互助中心选举产生中心社长,直接成为理事会或监事会成员。社员有权通过村互助中心评议社员或贷款,并有对互助社资金运行的监督权。
借鉴晋商票号经验和官办银行产权不清教训,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尊重维护社员所有权,把贷款经营权赋予专职客户经理,严格建立岗位承包责任制和不同岗位间协调制衡机制,有效控制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流动。遵循社员和非社员差别对待、抵制高利贷、市场化运作、照顾借款人承受能力等原则,参照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设定股金、贷款按期限和类别分红、计息的标准;按照资金需求特点,开办了互助贷款等几十种贷款产品。
与其他NGO小额信贷组织不同,互助社没有按照理论家们所设计的贷款额度只固执地办理万元以下小额贷款,而是根据贷款困难社员的实际需求,依托不同层次的互助基金提供灵活的服务。试验初期,限于孵化资金承受能力,贷款额度控制在5万元以下。随着规模扩大和孵化实力的增强,顺应社员项目不同,资金需求不断扩大的要求,相继开办了30万元以下的贷款业务。2010年,根据客户经理能力和互助基金层次又进行了市场的细分。目前,2/3的信贷组,立足村互助中心5万元以下小额贷款;1/3的信贷组负责5—20万元贷款管理;20—30万元贷款,则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贷部直接管理。
贷款社通过客户经理在不同村落流动办公,把贷款直接发放给农民,并对贷款营销、管理和收回实施全程跟踪,称之为“流动银行”。任何贷款,农民管理、中心评议,社员自由组合小组,期限与方式自主选择,而且贷款不用出村,还款不用出村,像买东西一样方便。
审贷环节最能体现多层互助特色:首先由互助中心群众对借款人“人品”进行评议,评价贷款项目,落实担保责任;二是流动银行进行调查,认可贷款项目后,客户经理与互助中心和贷款人签订借款协议,中心社长对本中心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三是总分社客户经理前台调查与后台审查报备审批紧密结合,彼此协调制衡。
贷款社风险防控,更是独具特色。每户社员都是村银行的股东,拥有所有权、监督权和贷款权,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很高,不仅有效控制了金融腐败,而且监督、保证措施到位,即使借款人因不可抗拒原因引发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的情况,亲戚邻居或保证人自愿代还,从未发生贷款损失现象。再者,由于邻里关系熟络,互相知根知底,因居住地缘、人缘因素建立起信用关系,有效克服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互助社在借款调查或个别借款人发生违约、违规行为时,能够迅即采取措施。柳屯分社发生的案例发人深思:借款人许石河在打工工地意外死亡,与其同行的社员随即向互助社报告了情况。员工迅即赶往配合中心社长、保证人协商处理后事,借款人妻儿主动承担债务,不久就以售粮款和工地赔偿款结清了贷款,这与银行、信用社对农户死亡贷款束手无策相比,结果截然不同。
贷款合作社在具体实践中提炼出一系列完全不同于现有银行、农信社运作的思想和方法,它是内联外引,助推社会和谐,是践行先富带后富政策的有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