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秀梅(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初级中学)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比较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搜集素材、不会谋篇布局、不会选词造句,尤其是初一学生的作文,主题不够明确,缺少思考、精心构思和写提纲的良好习惯,缺少构思时提炼主题的方法,甚至还没有脱离举例作文的禁锢。这些问题的症结就是我们几十年来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教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
虽然当前一部分学生也知道作文在升学考试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的写作兴趣仍不浓,甚至怕写作文。即使是在教师的强迫下完成作文,也多是敷衍塞责。又因为写作课大多以教师命题的方式进行,学生硬着头皮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咬笔杆、绞脑汁,冥思苦想,被动地训练,结果是材料枯竭、信息断流,有时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呢?如何融化中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应有热情的坚冰,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其内在的写作潜力,写出富有个性、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让作文回归生活,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和学生所喜爱的热点。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然后才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教师可以运用鼓励的艺术,通过自己热情的语言和姿态来赢取学生的情感。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学会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这样就容易写出好作文了。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限制。教师在把作文要求及目标确定好后,鼓励学生自己拟题,把拟题、写作内容、写作时间等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3.引导学生重视写作的“米仓”——生活。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情感、训练思维,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平时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但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真情源于真心的撞击和交流,实感生于实事的触发与反思。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我,酝酿出介绍自我的真实需求。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和感染力强的好文章,如《背影》《散步》等,文章自然生动感人、富有个性。
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讲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在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教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其他的同学评说,最后教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了概括提炼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此时教师再进行点评,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教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作文练习开始是离不开借鉴和模仿的,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精心的创造。为此,教师要精心备课、鼓励创新,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可以找些有个性的作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悟到要想写得有点鲜味,就必须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探索未被别人发现的领域。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筛选出既有真情实感、又别具匠心的作文,将其在班上范读,让学生来共同赏析、评价,指出其新颖之处,这样一来,就给学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端正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抓住每一次契机,以丰富多变的教育元素、以全方位的教学新模式去开启学生的思想,使作文教育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下新型教育思想的一个很好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