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结合刮痧治疗颈性偏头痛疗效观察

2012-01-25 02:35:50叶郁葱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9期
关键词:风池经脉刮痧

叶郁葱

(浙江省龙游县中医院,浙江 龙游 324400)

颈性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指由于颈椎源性因素引起枕大神经受压或受刺激,出现以同侧偏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常见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颈脊椎序列紊乱,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消失、反弓或曲度过曲或脊椎侧突、呈“S”改变,颈部感受风寒、落枕等因素所致。笔者近年来应用推拿结合刮痧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颈性偏头痛患者6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21~71岁,平均39.60岁;病程7 d至13年;左侧偏头痛27例,右侧偏头痛32例,双侧头痛1例。均表现为颈项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风池穴有压痛,疼痛放射至头顶和额部,部分患者有棘突偏歪、横突不对称,枕部可扪及痛性结节,伴有头晕、耳鸣、眼花、恶心欲吐等。影像学(X线或MRI)检查,可见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消失、反弓,寰枢关节间隙失常,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等。排除感染性疾病、高血压、五官科疾病、头颅及椎管内病变等引起的头痛。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推拿及刮痧的治疗方法。(1)推拿。患者取端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身后,用法放松颈肩部及上背部肌肉5 min,再以5指分别放置于患者头部的督脉、两侧膀胱和胆经,由前向后用拿法,3~5遍,然后用扫散法在头侧胆经循行部(患侧或双侧)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进行数10次,配合按揉角孙、头维、率谷、上星等穴。以4指拿法放松颈部肌肉,重点是头夹肌、颈夹肌、头下斜肌、寰枕筋膜,手法的作用力应向内上方,配合按揉肩井、大椎、天宗、合谷等穴。最后关键点是按揉点压风池,术者以一手拇指罗纹面或指尖按于风池穴 (患侧或双侧),向内向上按揉2~3 min,然后拇指面沿枕骨下缘慢慢寻找枕大神经,触及神经时患者可有明显向同侧头颞部放射样酸、胀、麻的感觉,与头痛放射线相吻合,可在此处按揉、点压操作2~3 min,并注意问患者的感觉,稍停片刻,询问患者疼痛是否有减轻,如不明显,可继续在此处重复按揉。对于有颈椎关节紊乱者,采用拔伸下旋转定位复位术,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术者以一手虎口托住患者后枕部,另一手虎口托住其下颏部,作向头顶方向牵引,力量以患者足尖有轻微拉动为宜,然后,将头转向一侧至最大幅度,准确选定扳动的支点,在颈部充分牵引下,双手作相反方向快速扭转扳动,可听到整复声,左右侧各1次。以上手法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2)刮痧治疗[1]。患者先取端坐位,后取俯伏坐位。第1步,用牛角刮痧板(不用刮痧油)以45°斜度,先以百会为中心,向4个方向刮拭四神聪,再循头侧胆经扫散刮拭(沿率谷至曲鬓、率谷至耳后完骨),头皮部刮痧要力度轻缓,以不引起疼痛即可,接着用刮痧板点揉头维、太阳穴。第2步,将刮痧油均匀涂抹在后颈部,分成3条线(中线循督脉经风府至大椎、两侧线循胆经风池至肩井)刮拭,重点是风池,由上往下,由内向外。第3步,刮阳陵泉、丰隆、血海、足三里、足临泣等。力量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条经脉刮30~50次,对于第1次刮痧者手法要轻,不必强出痧。术毕嘱患者避风寒,多饮温开水。每周2次,痧退即可进行第2次治疗。对照组予口服阿司匹林片0.3 g,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2]治愈:偏头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好转:偏头痛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伴随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愈1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为体位不当,颈部劳损;风寒外侵,经脉失和;跌仆损伤,瘀血阻滞;情志不畅,气血失和;脏腑损伤,精血亏虚等。病变主要涉及太阳经和少阳经,由于邪阻太阳或少阳经脉,致使经脉不利,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或因劳伤过度,脏腑亏虚,气血不足,筋肉失养,不荣则痛。风池为手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为治风要穴。列缺长于治疗外感引起的偏头痛,太阳、率谷等疏通局部经气而通络止痛,通过刮痧推拿整复椎骨错缝,畅通颈部诸经脉气标本兼顾而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可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增强肌肉张力和弹性,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使血液、淋巴液回流加快,消除肌组织的肿胀、瘀血,促进肌肉中致痛、致炎物质的分解、稀释和吸收,使炎症消退,提高“痛阈”,释放“吗啡样”物质,有明显镇痛作用。通过临床实践表明,推拿能使痉挛紧张的颈枕部肌肉、寰枕筋膜放松,减轻痉挛肌肉、腱膜对枕大神经的卡压症状,另一方面,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椎动脉流速,增强对枕大神经的血供。运用整脊纠偏手法可以纠正颈椎棘突的偏弯和曲度的异常,恢复颈椎的正常力线和平衡,解除其对神经的嵌压,消除麻疼。刮痧是中医学外治疗法之一,可使肌肉韧带放松,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反射性血管扩张,血流增加,风池穴部位为枕部椎动脉段,此段存在着受头下斜肌受压因素,特别当头下斜肌劳损水肿,此处重点刮拭,可使血管扩张,血行旺盛,病变之细胞得到氧气的补充而发生活化,从而使头下斜肌及颈后诸肌消肿消炎,即解除对血管神经压迫和刺激,改善血供。

应注意,刮痧后第2日皮肤表面有痛感,推拿时手法宜轻巧。总之,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应及早对患者进行一些颈椎的保健与康复知识宣教,如避免外伤外感风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工作的姿势,持之以恒地进行头部颈椎自我按摩及保健操等。

[1]陈志敏,樊兆明.刮痧疗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81-8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及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猜你喜欢
风池经脉刮痧
Understanding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gua sha: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multiculturalism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墨风池诗词选
中国诗歌(2015年4期)2015-07-07 00:44:09
风池穴风池一穴锁头颅 内风外风一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