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

  • 朱新太运用风池三针法经验介绍
    多针刺法疗疾,如风池三针法、喉头四针法、囟会五针法、腰部三针法等。笔者跟随朱新太名老中医学习,临床观察发现朱氏“风池三针法”运用广泛,疗效显著,现总结介绍如下。1 风池功效与主治风池,足少阳胆经穴,首见于《灵枢·热病》,位于脑后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与风府相平[2]。孙思邈言:“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风:风邪、风气;池:停水曰池,池塘。《医经理解》载风池乃“风所入之池”。高式国认为此穴乃风邪入脑之冲路,风之所汇如水蓄池塘,故名风

    新中医 2023年24期2024-01-28

  • 基于数据挖掘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取穴规律研究
    联分析网络图可见风池、肩井的关系比较密切,其次为风池、风府,见图1。共得出16 条有意义的关联规则,风池-肩井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支持度为64.5%,见表5。图1 穴位关联规则图表5 穴位关联规则2.5 处方聚类分析以上述≥15 频次的13 个穴位作为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聚类谱系图所示,将穴位分为2 类,其分散性较好,且穴位间关系密切。第一类以温经通络为主,第二类以益气升阳为主,见图2。图2 聚类谱系图3 讨论颈性眩晕临床常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可伴有

    新中医 2023年24期2024-01-08

  • 按摩三穴提神解乏
    不妨按一按太阳、风池、百会三个穴位。从中医角度讲,太阳、风池、百会三个穴位都位于头面部,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从现代解剖学来讲,三个穴位下分布有颧神经、面神经、额神经、下颌神经等神经的分支,能刺激皮下遍布頭面部的血管和神经,增加供血、兴奋大脑,进而达到提神解乏的作用。取穴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处;风池穴,位于颈后部两条大筋凹陷处;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具体方法 每天每穴可按压1~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

    保健与生活 2023年15期2023-08-04

  • 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
    时采用常规取穴加风池穴(合谷刺)。对照组仅针刺常规穴。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0.0%、6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7,P0.05)。结论:以加风池穴(合谷刺)为主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灸治疗,复发率低。关键词:针灸疗法;抑郁症;拔罐;穴;风池(合谷刺)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志码:A抑郁症是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

    甘肃科技纵横 2023年2期2023-07-11

  • 《针灸大成》风池穴配伍及应用研究
    100053)风池穴临床应用广泛,《针灸大成》[1]为明代医家杨继洲对针灸学科集大成之作,有关风池穴的记载颇多,达72 次,其中2 条条文关于风池穴的定位,56条关于疾病的治疗,其中问答6 则。在治疗条文中,有4 条独取风池治疗疾病,另52 条涉及与100 个穴位合用。涉及治疗的疾病有偏正头风、中风、伤寒、风疟、耳目鼻、妇科等多种病证。本文以《针灸大成》为基础,对风池穴的基础理论与用法进行较详细的分析与总结。1 基础理论1.1 腧穴定位 在书中,风池穴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3期2023-02-03

  • 针刺治疗青光眼的选穴总结*
    临床效穴1.1 风池风池最早出现于《灵枢·热病》:“所谓五十九刺者……风池二,天柱二”。风池穴是古人根据它所处的特殊位置命名的,本穴位于头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颠顶之上,只有风可以上达,而风池穴位于头项后侧双侧胸锁乳突肌区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形状就像一个小池塘,因而取名风池。“停水为池”,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也在此穴处交会,三条经络的经气都在此处流注,好似汇聚成一个经气池。风池穴也是风邪容易侵袭、蓄积的所在,

    光明中医 2022年15期2023-01-04

  • 仲远明运用风池穴治疗头面诸疾经验探析
    采众方,发现使用风池穴为主治疗头面诸疾不仅方便,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仲师学习,现将其运用风池穴治疗头面诸疾的临床经验分享如下。1 寻觅中西,定位风池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1],其曰:“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风池二,天柱二。”风池亦有“热府”的别名,关于其定位,散载于《素问》《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医宗金鉴》等古医籍之中,大部分医家认为其归属于足少阳经,但存在着与阳维脉或者手少阳经交会等不同的观点。风

    江苏中医药 2022年2期2022-11-26

  • 近10 年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
    阴交为主,完骨、风池、天柱、太阳和太冲为辅,结合辨证取穴,治疗30 例,总有效率83.33%。 蔡海英等[7]取风池、太冲、太溪、太阳、百会与患侧头维,采用古法针刺,治疗38 例,总有效率94.73%。 吴家萍等[8]取百会、率谷、本神、阿是穴、风池、太阳与列缺,其中阿是穴、百会、本神和率谷得气后行快速捻转泻法,风池与太阳行提插捻转法,平补平泻,将针感导向疼痛部位,列缺向上平刺,治疗30 例,总有效率63.33%。 常小荣等[9]使用丘墟、阳陵泉、外关和角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1-25

  • 五官病的蜂毒疗法
    孙、外关、中渚、风池、翳风、合谷、足三里等,用法:每次取2~3 穴,每次用蜂3~5 只,每10 天为1 个疗程。3 耳聋取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瘈脉、合谷、中渚、风池、列缺、腕骨、后溪、绝骨、昆仑等。用法:采用蜜蜂直接蜇刺、散刺、穴位注射蜂毒均可。每次取3~4 穴,每次用蜂5~15 只。穴位注射,每穴可注射蜂毒液0.5 mL (每毫升含蜂毒0.25 mg)。4 鼻炎取穴:迎香、合谷、印堂、通天、列缺、水沟、厉兑、京骨、前谷、上星、风府、肺腧、太渊等。

    蜜蜂杂志 2022年1期2022-11-21

  •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取穴规律研究
    持度最高的穴对为风池-百会,支持度为61.12%;支持度最高的穴组为内关-三阴交-风池,支持度为18.96%。见表2。从关联分析网络图可见,风池-百会、风池-足三里、风池-内关的3组穴对之间的连线较粗。见图1。表2 穴位关联规则表图1 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咳晕穴位关联规则网络图2.3 处方聚类分析 处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分为3类,其分散性较好,且穴位间关系密切,其中第1类为肾俞-肝俞-太溪-悬钟-百会-头维-太冲,第2类为丰隆-中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9期2022-11-15

  • 《针灸大成》中风池穴临床应用规律浅析❋
    指导作用[3]。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在本书中也有较多的记载,临床上风池穴也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笔者通过分析总结书中关于风池穴的理论以及临床相关的内容,旨在为风池穴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指导。1 定位《针灸大成》中对于风池穴的定位有4处记载,但所描述的位置都是一致的。其中有两处模糊记载,分别是《针灸大成·百穴法歌》[1]91:“风池发后际中论”和《针灸大成·奇经八脉》[1]375:“风池(脑空下)”,其意指风池穴在项后发际中,脑空穴下方。书中还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3-28

  • 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选穴规律
    前4 位分别为为风池、廉泉、翳风、金津。见表2。表2 临床使用频次前10位腧穴2.4 使用腧穴的聚类分析 结果图1。图1 的树状图将穴位总分为3大类,一类为风池、廉泉,金津和玉液,一类为百会、风府、夹廉泉,一类为翳风、完骨、内关、三阴交、合谷、人迎。图1 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2.5 使用腧穴的关联分析 见表3,图2。将支持度靠前,置信度≥50%的穴位配对列表。结果显示每个处方同时包含风池、廉泉支持度72.7%,置信度81.3%,说明风池、廉泉合用的几率较大,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2期2021-03-19

  • 补清气防外邪 选风池和肺俞
    心、最有效的穴位风池、肺俞穴来进行调理。風池穴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相当于耳垂下缘齐平。风池的主要功能祛风。《医宗金鉴》里说主治“肺受风寒,及偏正头风”。古代医者认为,“风池寻得到,百病一时消”。经常按揉风池穴既可以祛风,也可以增强抵御风邪的功能,预防和调整由风邪引起的众多疾病。风池穴还有熄风、清热降火、通畅气血、疏通经络的功能。按摩风池穴可刺激颈后血液供应,使大脑的供血供氧充足,有效地缓解各种头痛。对于那

    家庭医学 2020年2期2020-12-28

  • 速刺风池穴治疗风牵偏视(风邪中络型)验案1则
    的研究,今用速刺风池穴治疗风邪中络型风牵偏视,效果较显著,整理如下。1 验案举隅患者于某,男,65岁,2019年11月15日就诊。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双眼复视,视网模糊于我院就诊。现症见:双眼复视,视网模糊,头晕,饮食及睡眠可,二便正常。裂隙灯下示:大致正常。查视力R:0.8,L:0.8。眼压R:13mmHg,L:12mmHg。双眼眼位正常,外展稍受限,红绿镜片复视检查:复视呈水平像,同侧性,除中央无复像外,其余方向都有复像,左侧复像角大。小瞳孔下眼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22期2020-12-09

  • 按揉小腿能防老花眼
    痛的人,可以搭配风池、合谷;白内障患者,可以配伍睛明、瞳子髎、肝俞、肾俞使用;假性近视者,可与四白、睛明、风池等配合使用。临床上常用光明穴治疗目痛、夜盲、近视等目疾,乳房胀痛,下肢痿痹等症。值得注意的是,本穴不宜艾灸,多采用平刺手法,进针0.5 ~1 寸,多施以平补平泻法。按摩方法:取坐姿,用手掌根从外踝至膝盖向上揉小腿外侧面10 次,以小腿外侧皮肤有热感为佳;然后重点点揉光明穴,点揉时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佳。每天两次,每次5 分钟左右。摘自《健康报》陈 超

    中老年保健 2020年5期2020-12-04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
    腧穴应用频数中,风池(153)、夹脊穴(117)、百会(106)、天柱(93)、风府(58)、大椎(40)、完骨(31)、后溪(31)、足三里(31)和合谷(25)出现频次较高,为针灸治疗CSA最常用的10个穴位。整理挑选出频数>15的腧穴见表1。表1 腧穴频数频率(频数≥15)2.2 腧穴归经频次分析将涉及83个腧穴进行经脉归属,按十四经脉、经外奇穴进行概括。经统计,选穴以督脉、足三阳经以及经外奇穴为主,其中督脉用穴总频次最高(235次),足太阳膀胱经用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7期2020-09-17

  • 郑魁山针刺风池穴的手法操作及临床应用配伍特点浅析※
    统针刺手法,其对风池穴的运用独具特色,通过对风池穴的随证配伍及补泻手法的灵活运用,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疗效显著。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位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为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会,有祛风解表、清头明目、健脑安神的作用[1]。现将郑魁山教授针刺风池穴的手法操作及临床应用配伍特点总结如下。1 针刺操作特点1.1 重用押手,气至病所 《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难经·七十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2020-01-12

  • 一次性毫针针刺颈夹脊、风池与针刺颈夹脊、百会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对比分析
    毫针针刺颈夹脊、风池与针刺颈夹脊、百会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观察对象为2017年3月~2019年2月本科门诊治疗的9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依据针刺穴位不同分为颈夹脊+风池组(50例)、颈夹脊+百会组(48例),对比效果。结果:颈夹脊+风池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8.00%,颈夹脊+百会组患者临床疗效为85.42%,治疗后,颈夹脊+风池组患者ESCV评分优于颈夹脊+百会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风池治疗颈源性眩晕效果更优。颈源性眩晕的发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2期2019-12-12

  •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当前研究的热点。风池气池是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因该病病程相对较长,风池气池的色泽改变相对较著,其色泽变化可反映TD儿童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盈亏和邪正的盛衰,能够指导辨证,与患儿体质有密切关系[4]。因此本研究拟探索TD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进而将风池气池色泽改变应用于儿科临床,为儿科望诊提供简单、可靠的新方法。1 对象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2岁辨证为风邪犯肺证、肝亢风动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5期2019-06-20

  • “养眼”有招
    、瞳子髎、承泣、风池及天柱穴、大椎等穴。简易按摩方法:轻闭双眼,脸部肌肉放松,用手指关节或指腹轻轻按揉穴道。按摩顺序:由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瞳子髎→承泣→四白,每穴按揉10次,每日早晚各1次或视疲劳感明显时。注意不可用力过猛,微酸胀为度,还可经络循经轻轻拍打,如肝经、胆经。艾灸疗法  选用家用眼部温灸器放置专用艾灸点燃,在上述穴位上来回艾灸,自我感觉微热或皮肤潮红即可。单眼艾灸盒或罐艾灸风池或大椎穴,眼周各穴艾灸1~2分钟,循环艾灸5~6次,每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9年2期2019-03-18

  • 近20年风池穴治疗眼病研究进展*
    疗效,尤其是选用风池穴单穴及与其他穴位配合疗效显著,起到疏风解表、气血调和等作用。近年来,运用风池穴更多应用于近视眼、眼肌麻痹、干眼症等的临床治疗,并得到较好疗效。本研究通过风池穴的相关文献,总结风池穴治疗眼病的研究进展,希望对临床治疗有所贡献。1 近视1.1 普通针刺针刺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常用方法,针刺风池穴及眼部局部穴位疗效显著。杨贤海[1]以风池为主穴,辅翳风、合谷、光明等其它穴位治疗青少年近视眼50例,每周进行5次,一疗程36次。经过1~2个疗程治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9期2019-01-07

  •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一:分2组(1)风池、膏肓、肝俞、肾俞、合谷、光明;(2)攒竹、睛明、瞳子髎、承泣、阳白、鱼腰。操作手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依次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有效方二:肝俞、肾俞、合谷、攒竹、睛明、瞳子髎、承泣、风池、光明。操作手法:用刮痧、点按法。先点按面部攒竹、睛明、瞳子髎、承泣,再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背部肝俞、肾俞,最后刮下肢外侧光明。用补泻兼施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屡用有效。有效方三:分3组

    中老年健康 2018年1期2018-04-10

  • 针刺治疗急性期偏头痛方案的初步优选
    穴位配伍(太阳、风池、太阳+风池)、针刺方向(直刺、向下刺、向后刺)、针刺刺激量(1根针、3根针、5根针)、针刺时间(30 min、1 h、2 h)4因素3水平间的不同搭配组合针刺方案,对偏头痛急性期镇痛疗效,初步确定4因素的主次作用(方差分析)、3水平优劣(多重比较)及4因素3水平优势组合。穴位配伍、针刺方向、针刺刺激量为针刺镇痛主要因素,留针时间为次要因素(<0.05)。太阳+风池组合镇痛效应明显优于单用太阳或风池(<0.05)。脑空透风池(向下透刺)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3期2018-03-22

  •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郑 攀1,潘丹萍1,陆相朋1,卢婷婷1,张建奎2,冯 斌2,郑启仲2,郑 宏2△(1.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8;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目的:研究郑启仲教授风池、气池诊法经验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收集并分析肝风证、咳嗽、泄泻、厌食4种疾病各30例,每种疾病选取2个证型。结果:肝风证中脾虚肝亢证气池色泽以色青、色紫多见,痰火扰神证气池以色赤、色紫多见,咳嗽中风寒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1期2018-01-02

  •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五)
    堂、迎香、通天、风池、列缺、合谷。操作手法:用刮痧法。先刮头面部通天、风池、印堂、迎香,再刮上肢部列缺、合谷。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有效方二:分2组(1)风池、大椎、肺俞、曲池、合谷;(2)上星、迎香、素骼。并随证配穴:肥厚性鼻炎配脾俞、丰隆、足三里;干燥性鼻炎配膏肓、三阴交。操作手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再随证加刮配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手法力度视证情而定。有效方三:分

    中老年健康 2017年10期2017-12-19

  •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三)
    明、攒竹、鱼腰、风池、肝俞、肾俞。操作手法:用刮痧、点按法。先点按头面部睛明、攒竹、鱼腰,刮后头部风池,再刮背部肝俞、肾俞,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有效方二:脊柱两侧,颈5至胸1与胸9、10,腰骶椎及其两侧,肘窝区。配穴:太阳、膏肓、养老、三阴交、足三里。操作手法:先在脊柱两侧(从颈椎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颈6、7,胸1与胸9、10和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肘窩区,然后刮或点揉配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

    中老年健康 2017年8期2017-12-16

  •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四)
    配穴:风热牙痛配风池、外关、角孙;胃火牙痛配内庭、丰隆和太阳、头维;虚火上炎配颧髎穴、通里、大陵、行间。操作手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较重,操作范围广泛。其中配穴太阳、头维穴以针点刺(不刮)。有效方三:合谷、颊车、下关、外关、风池操作手法:用刮痧、点揉法。第1组先点揉面部下关、颊车,再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前臂外关,最后挤按合谷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中老年健康 2017年9期2017-12-13

  • 高血压疾病的穴位治疗探讨
    病及其方法。方法风池穴是最常使用也是唾手可得的常用穴位,自古至今都是各医家及每个人皆会使用到的重要穴位。该文整理风池穴有关文献,以及现代医学对风池穴的研究。结果体现了风池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疗效。结论介绍风池穴,太冲穴配伍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使用方法,说明风池穴、太冲穴在治疗上有极显着的效用。风池穴;太冲穴;高血压风池穴具有疏风解表、止痛通络、熄风、平肝等功效。同时亦是足少阳、足太阳、阳维经脉之会穴,故调节全身阳经之气的作用,故作用广泛。太冲穴具有疏肝理气、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期2017-04-15

  •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八)
    痧疗法有效方一:风池、肺俞、中脘、曲池、血海、三阴交。操作手法:先刮背部风池、肺俞,再刮腹部中脘,然后刮上肢曲池,最后刮下肢内侧血海至三阴交。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有效方二:风门、大椎、肺俞、肝俞、阿是穴(患处)、曲池、血海。操作手法:用刮痧、叩刺法。先刮背部大椎、风门、肺俞、肝俞,再用梅花针轻中度叩打阿是穴,然后刮上肢曲池及下肢血海。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中老年健康 2017年3期2017-03-31

  • 肩部疼痛治验1则
    初诊取穴:风府、风池、后溪、中渚、三间、条口透承山诸穴,除风府、风池外,其余均患侧取穴。先俯卧姿势取风府、风池二穴,后仰卧取后溪、中渚、三间,最后取足胫处条山穴。诸穴用强刺激泻,留针10 min,行针2~3次。诸泻法者:①迎着经络循行之方向斜向刺入,即遵《内经》“泻者迎之”之意。②紧提而慢插,使其肩部经络郁滞之邪随针体快速外提而疏泄。③出针时,摇大其穴,如利其路,稍按或不按其穴,以利病气涌泻。诸穴出针后,颈项、肩部爽快立显许多,揉按、辗转、高举骤感轻快。隔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2期2017-01-15

  •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三)
    三:百会、头维、风池、风府、阿是穴(脱发区正中)、肝俞、肾俞、合谷。操作手法:先刮头部、百会、头维、风池、风府、阿是穴,再刮背部肝俞、肾俞,再刮手部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适于斑秃。有效方四:百会、头维、四神聪、上星、角孙、风池、列缺、合谷。操作手法:先刮头部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角孙、风池,再刮上肢部列缺、合谷。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适用于脂溢性脱发。健康贴士若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

    中老年健康 2016年10期2016-11-19

  • 风池穴在面瘫中的治疗体会
    101300)风池穴在面瘫中的治疗体会李林广(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卫生院,北京 101300)【摘要】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针灸治疗非常有效的疾病。通过临床观察治疗,风池穴对本病的眼裂增大及额纹下降效果突出。与常规穴配伍应用,明显优于翳风穴配伍治疗。【关键词】针刺;风池;面瘫;体会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表现为额纹消失,目不能合,口角流涎,塞食,患侧表情消失的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大量临床研究表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2016-07-13

  • 鸣天鼓
    叩击头部的玉枕、风池、脑户等穴位时会听见格外响亮的声音,就像有什么在鸣击自己的头部。做鸣天鼓时,食指敲打枕骨,内骨传声,因此一定要以耳部所能承受的程度来决定敲击的强度,不可过强,一般敲击20~40下就行了。玉枕、风池、脑户3个穴位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我们适度地去经常敲打能防治头痛、头晕、脖子疼、眼睛红肿、流泪、鼻出血、耳聋、耳鸣、中风、口眼歪斜等病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朋友不适合做“鸣天鼓”这样的保健活动。做“鸣天鼓”,最好选择在每天

    国学 2015年9期2015-05-30

  •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68例
    遗症;针灸疗法;风池;风府;肩髃;环跳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我国本病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且向低龄化发展。其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种诱发引起的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从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5期2015-03-24

  • 重力弹拨风池和风府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015)重力弹拨风池和风府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薛惠兴(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康复科,广东 珠海 519015)目的探讨重力弹拨风池和风府手法在颈源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实验组采用重力弹拨风池和风府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源性眩晕病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2014-06-05

  • 通脱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80例
    法;程子俊;穴,风池;穴,百会;穴,供血“通脱法”是程子俊教授规范针刺局部取穴和循经远道取穴,以“根结、标本”理论为基础,结合针刺补泻而总结出的一种针刺方法[1]。笔者于2011年12月-2012年5月运用“通脱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8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0例均选自我院门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最小26岁,年龄最大72岁;病程最短6 d,最长7年。随机分成2组,通脱法治疗组和普通针刺法对照组。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期2013-10-26

  • 艾灸除落枕
    的穴位——翳风、风池,然后加阿是穴。用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每天2次即可。翳风,“翳”指羽扇,延伸为遮挡的意思,翳风就是把风遮挡住,它在耳垂后面,恰恰是最容易感受风邪的一个穴位。我们把耳垂往后按,耳垂边缘所抵住的部位正是翳风穴所在。翳风属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交会,对一切“邪风”导致的疾病有效,即“善治一切风疾”,有祛风,扶持阳气的功效。风池的“池”可以理解为城池,是继翳风之后阻挡风邪的第二道屏障,属于足少阳胆经,同时也在阳维脉上,《奇经八脉考》指

    中华养生保健 2013年9期2013-10-15

  • 针刺风府、风池配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1例
    医话·针刺风府、风池配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1例王 琼,周 冰(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肝阳上亢;穴,风府;穴,风池;天麻钩藤饮;医案眩晕的中医辨证有肝阴亏虚,风阳上扰;脾虚湿盛,蒙蔽清阳;气血亏虚,脑窍失养;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而肝阳上亢证型则是比较多见的,治疗本病方法诸多,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不是很多。笔者以针刺风府穴、风池穴为主穴配合服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1例,疗效佳。蔡某,男,48岁,2011年7月6日就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期2013-02-20

  • 小儿推拿退热的效果及作用时间研究
    0~300次。拿风池:拿风池5~10下。捏大椎:捏大椎5~10下,以出痧为宜。结果临床降温效果明显。结论 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疗效显著,能够减少药物的应用,尤适用于年龄小,服药困难的小儿。小儿推拿;退热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的中医外治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人们所接受。外感风热的患儿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小儿推拿,可减少使用退热剂的几率,延长退热剂使用间隔时间,减少药物对肝肾造成的损害。通过临床资料整理总结出小儿推拿退热的作用效果及时间。1 临床资料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2012-10-15

  • 颈项强直疼痛治验一则
    络。取穴:风府、风池(双侧)、后溪(双侧)、束骨(双侧),四穴均用泻法,且充分加大刺激强度。风府、风池留针5min,行针3~5次;后溪、束骨留针10min,行针5~6次。风府、风池起针后,即令患者将其颈项转动、俯仰,且逐步加大摆动幅度,完全起针后,颈项运动自如,其患顿愈。愚按:此患颈项强直疼痛由落枕引发,为一种极为常见又多发之病。其因眠睡时颈项姿势欠当,或为起居不慎偶感风寒而突然发病。轻浅者稍经治疗或不经治疗便可在较短时间自行痊愈。如属其患较重者,得不到正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2期2012-01-24

  • “泻南补北法”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观察
    直下1.5寸)、风池、听会2.2 操作 患者平卧位,用25号2寸毫针,先直刺风市穴,得气后摇大针孔行泻法,针感向上传导为佳;后1.5寸毫针直刺肾关,得气后行提插补法,针感向上传导为佳;微张口直刺听会,风池朝对侧目内眦,得气后行循法使针感传至耳部,将听会与风池连接G6805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刺激量以病人耐受为度,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治愈:耳鸣、耳聋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耳鸣或耳聋有一种症状消失,一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8期2011-02-11

  • 针刺风池穴治疗面瘫体会
    、通经为原则。“风池”一名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原文为“所谓五十九刺者……风池二……”意在发热病中,可选用双侧风池,以祛散风热邪气。《伤寒论》谓“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意即太阳病服桂枝汤烦闷不解时,先刺风池、风府疏通经络以散风邪,再服桂枝汤得治。《谈谈穴位的命名》说:“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其功用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7期2010-04-13

  •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
    选取以颈夹脊穴、风池、风府、外关、四神聪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观察来自于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的4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25例。结合兼症分为三种证型:痰湿阻络型16例,肝肾不足型 15例,气血亏虚型14例。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会议制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椎动脉型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期2010-02-10

  • “四穴八针”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
    泣、太阳、攒竹、风池作为四个主穴,然后同时针刺两侧主穴的治疗方法。从临床效果上看,它具有提高视力,扩大视野,恢复视功能的作用。1.1 承泣穴名简释:承,承受;泣,泪水。穴在目下,如承受泪水之部位。部位:在面部眼下方,正坐直视时,正当瞳孔直下,也即下眼睑与颧部的移行处。局部解剖:①针刺通过的组织层: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②神经、血管:三叉神经第2支分支,面神经之颧支;眶下动脉和内眦动脉。主治:眼睛赤肿疼痛,夜盲症,溢泪症,口眼歪斜,近视,散光,青光眼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6期2010-02-09

  • 最简单的健身方法——梳头
    会、太阳、玉枕、风池等穴,经常梳头,能起到按摩这些穴位的作用。可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梳头通过对头部上星、神庭、百会等穴位的反复梳理,可使烦躁和抑郁逐渐消退,能起到催眠的作用。“黄昏梳头健身法”为宋代苏东坡所推崇,他主张:“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睡前反复梳理头发,会使人睡意增加,助人安然入梦。眩晕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或神经官能症等引起。通过梳理头部的百会、风池、太阳等穴位和特定刺激区——晕听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09年4期2009-05-25

  • 颈源性眼病案
    人取俯伏坐位,取风池、天柱、颈夹脊C3~C7,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眼内眦方向,进针1.5寸,使针感达眼区,天柱直刺1.0寸,风池、天柱每隔5分钟行针1次,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颈夹脊穴进针1.5寸,并温针灸颈夹脊穴3壮。取针后,患者正坐,医者先分别按揉天鼎、风池、缺盆、肩井、天宗、肩、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然后,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肌肉10分钟,再用拿法,拿揉颈项部10分钟。以上治疗每日1次,经过20次治疗,病人无头晕、视物

    中国针灸 2000年9期2000-06-13

  • 分型针刺治疗颈椎病120例
    1取穴神经根型:风池、C3~C7夹脊、肩井、肩、曲池、外关、合谷、指尖放血。椎动脉型:风池、C2~C7夹脊、百会、通天、太阳。脊髓型:风池、C2~C7夹脊、肩井、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交感神经型:风池、后顶、百会、内关、合谷。2.2操作方法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采用平补平泻法。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统计疗效。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随访3~6个月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明

    中国针灸 2000年1期2000-06-13

  •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研究
    研究了CT定位下风池穴不同方向的安全进针深度,说明其与颈围、体重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可利用此两指标求得相应个体的安全深度。结果显示:针刺鼻尖方向只可能损伤椎动脉,不会损伤延髓;针尖朝向对侧内眦时可能伤及椎动脉,极少数可能伤及延髓。这个结果与相关经典记载和以前的报道不同。主题词穴,风池针刺深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风池穴是临床上疗效十分肯定的常用腧穴之一,由于此穴位于人体上颈部,临近椎动脉和延髓(生命中枢),在施针时如果操作不慎,针刺过深或方向错误,极易造成

    中国针灸 2000年9期2000-06-13

  • 针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性皮炎
    、足三里、大椎、风池、血海。用2.5寸毫针刺上穴,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留针20分钟。梅花针叩刺:患处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以出血点滴为宜,再用碘酒、酒精消毒,以防感染。治疗1日1次,10日为一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忌食辛辣香燥之品,皮损区不宜搔抓和热水烫洗。结果:治疗29例,分别经10~20天治疗痊愈(苔藓样改变消失,皮肤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其治愈率达100%。讨论:神经性皮炎,俗称"牛皮癣","摄领疮"。患处呈阵发性奇痒,皮肤呈苔藓样改变,治疗

    中国针灸 2000年9期2000-06-13

  • 针刺风池治疗失眠85例
    不明显者。取穴:风池(在项后与风府穴相平,当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操作方法:用毫针刺法,取风池穴,常规消毒后,进针后向对侧眼窝方向深刺(最深不要超过1.5寸,以免刺伤延髓,引起不良后果),得气后,留针5~2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结果:痊愈(失眠及伴随症状消失)59例,显效(失眠及伴随症状显著好转,偶见失眠和伴随症状)26例,有效率100.0%。近期疗效:经治疗1~3次后显效79例(占92.9%),经治疗6~10次后显效6例(占7.1

    中国针灸 2000年4期2000-06-13

  • 针刺药艾灸治疗神经性皮炎
    取血海、三阴交、风池、曲池、合谷(均双侧取穴)。药艾条制作:药物组成:艾绒、白芷、防风、川椒、川羌活、松香、桂枝。制作:将上述白芷、防风、川椒、川羌活、松香、桂枝,按1∶2∶3∶4∶2∶2的比例粉碎后过60目筛,再与艾绒混合均匀,用优质桑皮纸卷制成直径为2 cm,长20 cm的艾条备用。操作:常规消毒后,取2寸30号毫针,分别在血海、风池、合谷穴处快速进针,提插捻转至穴位周围产生酸麻胀重之针感;再取2寸30号毫针在三阴交穴处快速进针,得气后,再用提插补法,

    中国针灸 2000年9期2000-06-13

  • 增进记忆力的按摩
    点,又有一个叫“风池”的穴位(见图1)。按摩这两个穴位可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使脑功能增进,而且对于头痛,也有治疗效果。按摩方法,如图2所示,将两手指交合起来,连同掌部一起放在后颈处,用拇指的第一关节均匀地上下轻揉这两个穴位。按摩时要抬起下巴,脑袋后仰,效果才会明显。按摩五秒,间歇二秒,如此反复五到十次,头脑就会感到舒畅。另外,在两耳尖向上的头顶交叉处,有一个叫“百会”的穴位(见图1),用两手的中指按摩此处,可以消除头昏眼花。(摘自《求知画刊》1983年第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8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