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取穴规律研究

2022-11-15 11:52:38王长德张梦珊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9期
关键词:太冲风池关联

陆 颖,王长德,许 慧,张梦珊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82)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又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干、小脑等部位的脑血管低灌注,导致大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眩晕症状,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1-4]。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与血管危险因素有关,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栓塞及血管狭窄等,主要症状包括视物旋转或晃动、复视、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5-7]。目前,西医治疗PCIV以药物或手术对因、对症治疗为主,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营养神经、溶栓、介入等干预措施,但疗效不佳,且复发率较高。中医源远流长,在预防和治疗眩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PCIV可归属于中医“眩晕”范畴,病位在脑,涉及肝、脾、肾三脏,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虚为主,兼夹风、火、痰、瘀,故治疗应以益肾填精、平肝息风、祛痰止眩、活血化瘀等方法为主。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后循环供血情况有着独特的优势[8-9]。相关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数[10-13],调节动脉平滑肌舒缩功能,增加脑血流量[14-15],还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系统调节眩晕患者血浆单胺类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兴奋性递质释放水平,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调节血管收缩程度,改善脑内缺血状况[16-17],从而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PCIV的取穴规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自建库至2021年4月收录针灸治疗PCIV的相关文献,检索策略为(“针刺”OR“艾灸”OR“穴位埋线”OR“穴位贴敷”)AND“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排序方式选择“时间”。

1.2 纳入标准 符合眩晕的中医诊断标准及PCIV的西医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包括针刺、艾灸、温针灸、穴位注射等;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针灸穴位处方明确;临床疗效明确。

1.3 排除标准 重复发表的文献;动物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文献综述、回顾性分析、会议论文、评论等相关文献;个案或验案报道。

1.4 数据库的建立 本研究经规范处理后,由两人独立将纳入文献的文献名称、针灸处方及穴位归经等信息录入Excel 2007软件,并由第三人专门负责核对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度,最终建立数据库。

1.5 穴名规范 本文穴位名称及归经皆参考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18]进行规范化处理。

1.6 数据分析 ①频次分析。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频次分析,统计纳入处方中的穴位频次。②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对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最低支持度设置为15%,最小置信度设置为70%,最大前项数设置为2,对穴位进行关联分析,并绘制网络图。③处方聚类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采用平均连接聚类法对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进行处方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

2 研究结果

共纳入87篇文献,收录针灸处方212首,涉及穴位114个。

2.1 穴位频次分析 频次分析结果显示,114个穴位的总频次为1 330次,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有22个,累计使用频率为73.98%(984/1 330),穴位归经主要涉及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咳晕穴位频次分析表

2.2 穴位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关联规则18条,其中支持度最高的穴对为风池-百会,支持度为61.12%;支持度最高的穴组为内关-三阴交-风池,支持度为18.96%。见表2。从关联分析网络图可见,风池-百会、风池-足三里、风池-内关的3组穴对之间的连线较粗。见图1。

表2 穴位关联规则表

图1 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咳晕穴位关联规则网络图

2.3 处方聚类分析 处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分为3类,其分散性较好,且穴位间关系密切,其中第1类为肾俞-肝俞-太溪-悬钟-百会-头维-太冲,第2类为丰隆-中脘-天柱-完骨-风池-内关-三阴交-气海-血海-足三里,第3类为风府-大椎-太阳-印堂-颈夹脊。见图2。

图2 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咳晕高频穴位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论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87篇,涉及针灸处方212首、穴位114个。穴位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主要归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及上下配穴原则,正如《灵枢·终始》所载:“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前3位的穴位组合为风池-百会、风池-足三里及风池-内关。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为祛风要穴,可平肝息风、通经活络、醒脑开窍[19]。《通玄指要赋》曰:“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肝胆互为表里,《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易化火生风,向上扰乱清窍,胆附着于肝,肝胆之火易循经上扰,故眩晕、中风等由风火相搏引起者皆可选风池以平肝息风[20]。就解剖结构而言,风池在后枕部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附着点间的凹陷中,其下分布着椎动脉和枕下神经。相关研究表明,针刺风池对脑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具有多重作用,可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21],还能调节血管运动平衡,改善脑血管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22-23],从而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状况[24]。百会属于督脉,为“髓海之上输”,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可调阴阳,是治疗眩晕经验穴。《儒门事亲》记载:“病风搐目眩……针刺百会穴,出血二杯,愈。”《胜玉歌》言“头痛眩晕百会好”,《针灸大成》称百会“主头风中风……头痛目眩,食无味,百病皆治”,均提示百会穴可升清降浊、补益脑髓,治疗眩晕。就解剖结构而言,百会穴下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深层为大脑皮层运动区和中央小叶附加运动区。相关研究表明,针刺百会穴可以降低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25],针刺配合艾灸还可以发挥理气活血、平衡阴阳、改善循环的作用[26]。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灵枢·五邪》记载:“阴阳具有余,若俱不足……皆调于三里。”《古法新解元会针灸学》载:“此穴治病万端,有白术之强,有桂附之热,有参茸之功,有硝黄之力。”故针刺足三里可达补中益气、疗养五脏之气的作用,使气血充盛,濡养髓海,可平眩晕。此外,内关、太冲的使用频次也较高,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阴维脉交会穴,手厥阴经脉下膈络三焦,阴维主一身之里,故可调节上、中、下三焦之气机。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针刺太冲穴可以调节肝经气机。由此可见,针刺治疗PCIV取内关、太冲,多取其调畅气机之功。血浆内皮素具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PCIV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明显升高。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太冲穴可以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改善后循环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状态[27]。综上所述,风池配伍百会、足三里、内关、太冲,能起到行气活血、濡养脑窍之功,改善后循环缺血缺氧状态。在穴位配伍中,风池-百会的支持度最高,为针灸处方中最稳定的穴对,故推荐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针灸处方。

处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分为3类。第1类为肾俞-肝俞-太溪-悬钟-百会-头维-太冲,为补益肝肾类取穴。《灵枢·经脉》记载“膀胱足太阳之脉……交颠……从颠入络脑”。膀胱与肾互为表里,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刺激膀胱经腧穴可调节肾与膀胱,使肾精充足,则大脑得以濡养。针刺太冲穴及膀胱经腧穴可平肝息风、补益肝肾,体现了局部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的原则。第2类为丰隆-中脘-天柱-完骨-风池-内关-三阴交-气海-血海-足三里,为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类取穴。眩晕病机多为虚夹风,该组穴位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同时也与关联规则结果穴对相对应。第3类为风府-大椎-太阳-印堂-颈夹脊,为醒脑开窍类取穴,体现了局部取穴的原则。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腑,手足三阳皆上循行于头面部,《灵枢·卫气》言:“头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经气向上输注于头,流注于脑,从而维持脑部功能正常运行。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加强脑神经核间的反射联系,促使脑部神经递质分泌,提升大脑皮层对应部位的血流量[28],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缺血状态,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29]。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PCIV以补益肝肾、健脾和胃、补益气血、醒脑开窍为主要治法,主要选穴包括风池、百会、足三里及内关等。本文通过对针灸治疗PCIV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整理出较为清晰的选穴规律及穴位配伍特点,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PCIV提供指导和借鉴。

猜你喜欢
太冲风池关联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0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奇趣搭配
智趣
读者(2017年5期)2017-02-15 18:04:18
墨风池诗词选
中国诗歌(2015年4期)2015-07-07 00:44:09
太冲穴疏肝解郁用太冲 清窍助眠能降脂
中老年健康(2015年8期)2015-05-30 10:48:04
太冲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中老年健康(2015年8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