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针灸治痫心悟

2012-01-24 22:13程光宇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脉象灵枢内经

程光宇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

《内经》中将痫证归属为癫证、癫疾、痫厥证,探讨了癫痫的病名、发病因素与相应的脉证,指出了针灸治疗癫痫的若干原则和方法。本研究就学习《内经》中针灸治疗痫证的感悟叙述如下。

1 审阴阳,明配穴处方

阴阳是中医的精髓,凡诊治疾病时,必先识别该病的阴阳属性,癫痫是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临床分阴痫、阳痫。阴痫的症状为发病时出现昏厥,抽搐,四肢拘急,双眼半开半合,面色青紫,口吐涎沫,一般不伴有啼叫声或声音微小,脉弦或弱,舌淡红,苔白厚腻。阳痫病发前多伴有头晕、头痛、四肢喜伸缩或无明显症状,病发突然,旋即仆倒,面色或紫红或苍白,口唇青紫,牙关闭合,两目上视,背项强直,肌肉抽搐,喉中痰鸣,痰从口出,或发怪声,脉弦或大,舌紫红,苔黄厚腻。阴痫多因痫证日久,脏腑气血虚弱,风痰上扰脑神。阳痫多为痰热内阻,风火相煽,上犯神明。针灸治疗阴阳二痫,虽然分别遵循病机,或调脏腑气血、熄风豁痰,或平肝熄风、泻火涤痰,但应重视《灵枢·根结》篇[1]所指出的原则:“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合理的选择针灸配穴处方。如治痫基本方:百会、丰隆、太冲,阴痫者加膻中、阴郄,阳痫者加间使、足临泣。百会属督脉,为诸阳经之会,能调脑神、补髓海;丰隆为胃经络穴,善治一切痰疾;太冲为肝经输原穴,是熄风之要穴。三穴相配,能调理阴阳、祛痰熄风。膻中属任脉,为气海,善调理周身气机;阴郄为手少阴心经要穴,能养血安神,膻中配阴郄,共奏调气血、宁神智、止阴痫之功;间使为手厥阴心包经经穴,能清心火、安心神;足临泣为少阳胆经输穴,功能为清泻肝胆之火,二穴与主穴相配,能泻肝熄风、宁神止痫。

2 识病机,针法灸法迥异

《素问·奇病论》[2]指出痫证的发生与先天失养、禀赋不足有关,如“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常、跌扑损伤皆可引起风、火、痰、瘀、郁、虚、水、毒,即引起痫证的八种病理变化。脏腑气机逆乱,脑神失司,神明失用,发生癫痫。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位于巅顶颅腔之中,古人将痫症定位于巅顶之处,故为癫疾。《灵枢·癫狂》篇[1]指出:“巅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己而烦心……”治疗痫证应根据八种病机变化与脑主元神的关系,在选取相应腧穴的同时,重视针法和灸法的变化。风扰神明,火动脑神,痰阻脑窍,瘀阻脑络,脑气郁结,髓海失充,水浸脑神,毒伤神明,而至神乱痫发,据此酌情选取相应的对穴,如泻风池和风府,可熄五脏之风而止抽搐;泻太冲和间使,使火退神安;泻丰隆、补阴陵泉,健脾化痰、醒神开窍;补膻中、泻血海,益气化瘀、通窍止痫;泻囟会和脑户,可疏通脑之气机,使神安痫止;补悬钟及命门,使脑髓充足,脑神得养,神有所司;补肾俞、泻水泉,通调水道、利水肿;泻百会、大椎刺血,祛毒热之邪,养脑安神。《素问·通评虚实论》[2]云:“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若气虚、血虚、津虚、液虚者可艾灸任脉的神阙穴,该穴为先天之元阴元阳所系之处,艾灸可益气血、补津液、调阴阳、扶正固本止痫。正如《灵枢·官能》篇[1]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3 明缓急,刺有标本逆从

《素问·标本病传论》[2]载:“病有标本,刺有逆从。”针灸治疗癫痫之时,首先要区别癫痫病变的程度,病机的特点,症状的表现形式,是否为发作期或间歇期,发作期应急治其标,以醒脑开窍、醒神止痫为主。发作期的针灸处方可取任脉的人中向鼻根处强刺激,能醒神熄风、开窍止痫;或取手少阴心包经的井穴中冲,刺血以达到通心窍、宁心神、醒脑神、止癫疾的作用,正如《灵枢·癫狂》篇[1]指出:“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间歇期应脉证相参,分析其病因病机,脏腑气血逆乱的特点,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以调整脏腑、和调气血、宁神定志、镇惊熄风为主。间歇期应按引起痫症的八种病机辨别证型,取其治痫基本方并加其相应对穴,《灵枢·官能》篇[1]所云:“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则“得邪所在,万刺不殆。”

4 查脉象,知补虚泻实

脉学是四诊合参的重要内容之一,《素问·通评虚实论》[2]对癫疾的脉象与病症的虚实和预后的关系做了描述:“帝曰:癫疾何如?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内经》中认为,五脏中不同脉象,可以反映出与之相应的不同临床表现,如心脉和脾脉急甚则手足抽搐,肺脉急甚则发为癫疾,肝脉急甚则发恶言,肾脉急甚则发生骨癫疾,五部脉象不同,五脏气血逆乱,各表现不同病症,治疗时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1]所说:“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痫证脉大为实证重症,应用泻法如泻少冲、关冲、风府;脉涩时多为血瘀,可泻血会膈俞;尺弱多为精亏髓少,可补髓会悬钟和肾经的经穴复溜。《灵枢·小针解》[1]载:“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针灸治痫应脉象三部合参,谨查九侯,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

5 针守神,则神安痫除

神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又指人的思维、意识和精神活动。针刺治疗痫证必须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1]所言:“粗守形,上守神。”守神是指在治疗癫痫的整个过程中,医者要思想集中,凝神静气,恬淡虚无,心无杂念,才能辨证准确,治则合理,取穴恰当,处方精要,补泻手法正确,运针或施灸自如,得气迅速,疗效明显,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2]言:“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本神》[1]中言:“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医者在治疗痫证的同时应要求病者积极配合,精神集中,心态平和,体会和告知得气的部位和感觉,迅速达到气速至而速效的效果。守神之时,又应治神,痫证为脑神被扰、神明失司的发作性疾病,间歇期酌情选用针灸治神之方,即督脉的神庭,心经的神门,督脉的神道、至阳,扬刺百会、四神聪,从而脑神得安,神明有司,而痫去体安。

6 小结

本研究就《内经》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探讨了有关痫证的针灸治疗方法和选穴,根据临床阴痫、阳痫的特点及风、火、痰、瘀、郁、虚、水、毒的病理特征,提出了治痫的基本方,治痫对穴和调神方,并强调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针灸根据脉象治痫的虚实补泻原则,探讨了针灸治痫中守神和治神的意义,为临床提供了若干参考。

[1]田代华,刘更生.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43

[2]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126

猜你喜欢
脉象灵枢内经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采采卷耳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