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硬膜外阻滞1例分析

2012-01-23 21:00张永明刘姗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4期
关键词:麻醉学硬膜利多卡因

张永明 刘姗姗

1 病例摘要

女,74岁,体重75kg。因左髌骨骨折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髌骨内固定术,术前ECG示:T波改变。硬膜外L2-3穿刺,突破黄韧带感觉明显,负压实验阳性,注气无阻力,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在置入硬膜外导管通过穿刺针斜面后约0.7 cm时,遇一过性阻力后顺利置入导管3 cm回抽硬膜外导管无液体。缓慢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5 ml。4 min后测麻醉平面T4-L2。10 min后平面上至T3,下至L4均无痛觉。但下肢能动,脚趾上能活动。血压由入室SBp145 mm Hg下降至85 mm Hg,DBp89 mm Hg下降至46 mm Hg。HR下降至55bp/min。SpO2下降至92%。患者诉呼吸困难,立即加快输液速度。面罩吸氧,麻黄碱注射液10 mg静脉推注。试验量20 min后,SpO2升至98%(面罩吸氧)。DBp:120 mm Hg,SBp:78 mm Hg,HR:72bp/min。手术开始,术中 20 min后,患者感觉术区轻微痛。通过硬膜外管追加2%利多卡因3 ml。麻醉历时1.5 h,共用2%利多卡因8 ml。术后患者送至放射科,硬膜外注入复方泛影葡胺3.5 ml造影。证实导管置于硬膜下间隙。

2 讨论

广泛硬膜外阻滞在硬膜外麻醉并发症中虽为罕见,但在基层各医院并不罕见。由于阻滞范围大大超出麻醉医师的预料,如不及时处理和发现不及时,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由于硬膜和蛛网膜间隙是一潜在间隙,腔内充满脂肪、血管及淋巴管。个体差异很大,宽窄不一[1],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人注入相同局麻药量,阻滞范围却差异很大。本例为老年患者。可能由于病理生理原因硬膜外间隙变小,虽然注药量很小,但阻滞范围很大。所幸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另外硬膜下阻滞与全脊麻要区分开。广泛硬膜外阻滞是有节段性,而全脊麻无节段性;另外全脊麻多发生在注药后几分钟后,而广泛硬膜外阻滞发生较晚。再者,全脊麻可造成呼吸心跳骤停,而广泛硬膜外一般试验剂量不会发生。本次意外的发生,特别提醒我们对老年患者多复合基础疾病,心脏、肺、肾功能下降,一定要注意意识、呼吸、循环变化。处理手段要有效、及时、稳妥。再次注明,此类患者如需要再次注局麻药,应降低浓度和容量[2],注药后应继续观察和处理生命体征的变化。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567-568.

[2]刘树合.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注药发生全脊麻.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3):139.

猜你喜欢
麻醉学硬膜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