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为平,李 圆,程淑萍,郑 艺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偏历,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之络穴,可治表里两经病症。临床针刺偏历穴治疗脑血管病尚无相关报导。经颅多普勒(简称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从脑血流动力学角度出发,探讨偏历穴是否能够使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为临床治疗脑血流疾病提供单穴处方。
实验对象为健康青年16名(男性、女性各8人),年龄为19~27岁,平均(23.50±1.75)岁,经检查既往没有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脑血管畸形等疾病。志愿者在实验前明确研究的安全性及研究方法,经本人同意后签署同意书,方可实施实验。志愿者参加实验的时间为餐后2~4 h,要求受试者静卧10 min,调整好呼吸脉搏后进行实验,要求实验前48 h至实验结束受试者禁食烟酒以及药物。自然光、温度20~30℃、相对湿度在50~65%的室内。
德国公司Companion III经颅多谱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 mHz。华佗牌针灸针 0.30 mm×40 mm,无菌一次性针。
1.3.1 观察指标 用毫针直刺实验对象左侧偏历穴0.3~0.5寸后,采用 TCD分别观测针刺前、进针时(施以平补平泻手法15 s)、运针时(施以平补平泻手法15 s)、出针时 (施以平补平泻手法15 s)、出针后10 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1.3.2 观测方法 受试者取仰卧位,将头部偏向所测对侧,便于颞部检查,探头于颞窗探及ICA,取样在彩色最饱和处取样,得到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
1.3.3 针刺 依据《针灸学》[1]取穴,偏历: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直刺0.3~0.5寸,行针时用平补平泻手法,其捻转次数6转/s,行针15 s,总计90转。操作过程由专业人员负责,尽量避免行针手法及刺激强度的误差。
1.3.4 数据处理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系统,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系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显著差异。
针刺左侧偏历穴,进针15 min后左侧ICA的Vs及出针时的Vs与针刺前5 min比较发现Vs均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针刺左侧偏历穴,在针刺前5 min、进针得气时、进针15 min后、进针30 min后(出针时)、出针后10 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2。
表1 针刺前后在不同时间点左侧ICA的TCD各值的比较(s,n=16)
表1 针刺前后在不同时间点左侧ICA的TCD各值的比较(s,n=16)
注:与针刺前比较,*P <0.05。
?
表2 针刺前后在不同时间点右侧ICA的TCD各值的比较(s,n=16)
表2 针刺前后在不同时间点右侧ICA的TCD各值的比较(s,n=16)
?
据程氏等报道[2~7],针刺左侧大包穴在出针时能够降低左侧ICA的平均血流速度,对ICA具有累积的针刺负性效应;针刺公孙、内关能增加颈内动脉末端血流量,但其后遗效应不明显;针刺左侧丰隆穴在出针10 min后能降低同侧大脑后动脉的Vs、Vm、Vd,具有针刺负性累积效应;针刺后溪、申脉对大脑中动脉的顺应性和韧性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管阻力,对大脑中动脉的脉动性有负性调节作用;针刺左侧大包穴可减慢左侧ICA的平均血流速度;针刺公孙穴对大脑中动脉的安全性有负性影响;针刺大包穴在留针30 min及出针后10 min时对大脑中动脉有累积的负性针刺效应。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针刺对调节ICA血流速度的持续针效和针效累积的程度是否存在负性效应,故对Vs、PI、Vm、Vd和 RI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进针15 min后的Vs及出针时的Vs与针刺前5 min相比较发现Vs均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右侧Vs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穴位只对同侧的Vs有负性累积效应。针刺左侧该穴引起同侧ICA的Vs下降,提示同侧ICA缺血的病人避免使用该穴,但对侧ICA无明显负性作用,对同侧ICA缺血病人,对侧偏历穴可酌情作为配穴使用。在临床上,Vs值降低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特点,闭塞主要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可作为脑梗死诊断的可靠依据,并提示左侧ICA的Vs值降低的患者避免使用该穴。
[1] 石学敏.针灸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2
[2] 程为平,李天姝,陈净芸,等.针刺大包穴对健康青年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影响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6):1
[3] 卿鹏,程光宇,丁宁,等.针刺公孙内关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999,21(8):2057
[4] 程为平,袁彬,郑艺.丰隆对大脑后动脉血液动力学的针刺累积效应[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12):1069
[5] 班维固,程光宇,丁宁,等.针刺后溪、申脉对青年健康人大脑中动脉影响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1
[6] 郭迎喜,黎青青,牛茜茜,等.针刺左侧公孙穴对健康青年人大脑中动脉安全性影响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4
[7] 程为平,牛茜茜,黎青青,等.针刺左侧大包穴对青年健康男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影响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