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肠止泻穴贴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2012-01-22 09:27刘晓娜郭晓乐王富春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功能性显著性标准

刘晓娜,郭晓乐,王富春△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33)

功能性腹泻是指有腹泻症状,但系统检查未发现引起腹泻的器质性胃肠道病变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发生率约为9.7%,多在20~60岁之间发病,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功能性腹泻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性腹泻在中医学中属于慢性“泄泻”范畴。“泄泻”的病位在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外邪、内伤及脏腑虚弱等,但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外邪影响,脾胃本身虚弱,肝脾不和以及肾阳不足等,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

本课题所应用的和肠止泻贴是王富春教授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总结多年临床经验,以国家“973计划”项目中的药灸成果所创立的。现将运用和肠止泻贴治疗功能性腹泻3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60例患者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患有功能性腹泻的大学生,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分组,用计算机产生60个随机数字,按照顺序排序,其编号就是病人的收治顺序。将随机数字随机分配入两组,其所对应的编号就被随机分入各组。将60病例按照收治顺序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各组。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两组基础数据进行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均衡性良好,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两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可比性。详见表 1、2、3。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s)

注:性别分布经χ2检验,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年龄经t检验,P >0.05。

?

表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s)

注:两组患者病程比较,经 t检验,P >0.05。

?

表3 两组证型分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成人功能性腹泻罗马Ⅱ诊断标准:在12个月内下列症状至少出现12周,但无需连续:①稀(软)或水样便;②>3/4时间出现腹泻;③可伴腹痛,近3个月内有反复发作慢性腹泻,但未发现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ZY/T001,9~001.9-94)及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制订。①肝郁乘脾型:主症:泄泻腹痛,每因情志不畅而发或加重,泻后痛缓,脉弦;次症:胸胁胀闷,暖气,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②脾胃虚弱型:主症:大便时溏时泻,饮食稍有不慎即发或加重,舌质淡;次症:食后腹胀,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苔薄白,脉细弱。③肾阳虚衰型:主症:晨起泄泻,大便清稀,或夹不消化食物,舌质淡胖,苔白;次症:脐腹冷痛,喜暖喜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性别不限;纳入研究前1周未服用各类止泻剂;血常规、便常规、血生化、粪便细菌培养、结肠镜检查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者。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纳入标准者;治疗前1周内使用了影响胃肠动力或感觉药物、其他止泻药及抗生素者;患有导致腹泻的全身疾病者;不能遵从医嘱,擅自停用或改变治疗方案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选用和肠止泻穴贴(药物成份主要为黄连、苦参、木香、肉桂、丁香、吴茱萸、苍术等)交替贴于神阙或双侧天枢穴,每日1次,每帖维持4~6 h。

2.2 对照组

口服思密达冲剂(主要成份:蒙脱石。生产厂家:博福 -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每次1包(3 g),每日3次,饭前1 h温开水冲服。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积分表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见表 4、5。

表4 主要症状积分量化表

表5 常见症状分级量化表

3.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2年第1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并制定临床症状评定量表量化临床症状。临床治愈: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及体征消失,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正常(根据所观察的西医疾病具体制订);显效:大便次数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而每日仅1次,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复查显著改善;有效:大便的次数和质有好转,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5%以上,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复查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方法调查表数据编码量化后输入计算机,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患病率以百分率表示,率之间比较采用卡方法检验。平均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平均值之间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极显著性。

3.4 结果

3.4.1 临床综合疗效 治疗功能性腹泻患者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见表7。两组在治疗前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对比,P<0.01,具有极显著差异。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对比(s)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对比(s)

?

3.4.3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疗效评价 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形状、腹胀腹泻见表8,常见症状见表9。

表8 主要症状积分比较(s)

表8 主要症状积分比较(s)

?

从表8可见,经t检验,两组治疗前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比较P<0.01,有极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有极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1,有极显著差异。

表9 常见症状积分比较(s)

表9 常见症状积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1,▲P <0.05。

?

从表9可见,两组治疗前单项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各症状比较发现治疗组在倦怠乏力的改善情况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食欲不振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

3.4.4 复发情况 两组的复发率均较少,治疗组复发率为6.7%,对照组复发率为16.7%,经秩和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0。

表10 两组复发比较

4 讨论

本课题所应用的和肠止泻贴是王富春教授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总结多年临床经验,以国家“973计划”项目中的药灸成果所创立的。本课题从临床入手,对功能性腹泻的诊疗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经导师王富春悉心指导,和肠止泻穴贴外用对3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总有效率为93.33%,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2]的穴位有神阙、关元、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等,临床中以神阙、天枢最常用[3]。从经络走行看,神阙穴属任脉穴,为治疗泄泻之主穴。“冲任督一源三歧”,任脉总任阴脉,督脉总督阳脉,一阴一阳互为表里,冲脉为血海,为十二经脉之海,且奇经纵横,故神阙穴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通达百脉,具有固本培元、开窍复苏之功。从解剖部位看,脐下两侧有腹壁动静脉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脐部的屏障功能最弱,敏感度高,易于药物的穿透、弥散和吸收。脐又称“环谷”,与大肠、小肠、肝、脾距离最近,与消化系统关系密切,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要穴。天枢穴乃人体大肠之募穴,经络枢纽之要道,又是胃肠阴阳之总督。因此选取神阙、天枢两穴治疗。从药物组成上分析,和肠止泻穴贴的七味中药大多归脾、胃、大肠经,彼此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互补互利、调理气机。黄连、苦参清热燥湿,去大肠之湿热,苍术燥湿运脾,吴茱萸能温运脾阳、固涩止泻、疏肝解郁,丁香、肉桂补肾温阳,共同作用可更好的治疗泄泻[4]。

导师王富春在穴位敷贴疗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和肠止泻穴贴”,药物成分主要为黄连、苦参、木香、肉桂、丁香、吴茱萸、苍术等。“和肠止泻穴贴”以现代中药提纯技术,加入具有透皮作用的赋型剂,再加滋片应用于临床。药磁结合,可加强药物渗透作用及改善植物神经功能,有缓解腹痛、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减弱肠蠕动、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基于此,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采用和肠止泻穴贴对3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5],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显示出该和肠止泻穴贴在治疗功能性腹泻上的优越性。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观察为该药的确切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显示出中药外用在治疗功能性腹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93

[2] 蒋佐明.针灸治疗慢性泄泻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4):47

[3] 张海蒙,沈雪勇,王彩红,等.公孙、足三里等穴伏安特性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9,18(4):1

[4] 廉海红.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07,4(27):88

[5] 刘广霞.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慢性泄泻42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01-202

猜你喜欢
功能性显著性标准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忠诚的标准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美还是丑?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