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劲松
(湖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我国优秀小级别散打运动员前侧踹腿和后鞭腿技术距离感的量化研究
刘劲松
(湖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武汉体育学院和湖北省体工大队8名优秀小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进行了前侧踹腿和后鞭腿技术测试。研究显示:前侧踹腿直接打击不同高度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后鞭腿直接打击不同高度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拳法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
散打;前侧踹腿;后鞭腿;距离感;量化
距离感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视觉的敏锐判断力、技术的娴熟及战术的运用相联系的[1]。在比赛过程中必须与对手保持有效的距离,这种距离不但有利于自己的进攻,而且有利于防守与反击。正确地测量距离,对于打击力量的大小和攻防技术的运用,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距离太近,无法使攻击的打击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也易使对手乘机而入;距离太远,则使进攻落空或击打力量减弱。正确的距离感,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在实战中逐步提高。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项目,在运用踢、打、摔、拿的技术动作时,距离感掌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距离感的练习是学习散打必须掌握的内容。而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正是许多散打爱好者所缺乏的,因此很有必要作详细介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经验,阐述了散打距离感的概念,并对距离感具体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考虑到散打是按体重级别进行比赛的项目,参照第8届全运会设定的3个小团体设项的分组方案,把散打运动员分为:小级别组 (48kg、52kg、56kg和60kg)、中级别组(65kg、70kg和75kg)和大级别组 (80kg、85kg和90 kg及以上)。大中级别散打运动员由于自身体重的原因,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都相对较慢,不能像小级别散打运动员那样拥有凌厉的拳法、腿法、摔法。所以笔者选取武汉体育学院散打代表队和湖北省散打队的国家一级以上 (包括一级)男子小级别散打运动员8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国际健将1名,国家健将4名,一级运动员3名,年龄20—25岁。实验前,对研究对象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专项技术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经过统计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实验教学前,研究对象在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专项技术等指标都处于接近水平,为可比样本。
专家访谈法。依据研究需要,就散打运动员预见特征访问武汉体育学院江百龙、曾于久、梁亚东、马世坤、戴小平、黎桂华等多位权威教授。教授意见主要用于问卷内容设计、测试细则、统计处理等。
文献资料法。阅读了与武术、训练学、生理学有关的专著,查阅了国内2004—2010年间相关文献。
数理统计法。将原始数据以Microsoft Excel的格式输入储存,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0.0软件包,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测试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以散打左式站位 (左腿在前)作为常规身体姿态进行研究。动作选择散打常见的前侧踹腿和后鞭腿。前侧踹腿击打高度分为高 (胸腹部位接近胸部位)、中 (大腿)、低 (小腿),打击面为正面。后鞭腿击打高度分为高 (胸腹部位接近腰部位)、中 (大腿)、低 (小腿),打击面为侧面。
本次实验散打运动员距离测量的定义:运动员身体最近部位的水平距离,即运动员脚趾环节的水平距离[2]。因为散打运动中腿法技术决定了运动员之间距离的大小,所以首先以腿的距离为判断标准。在进攻时要运用步法的移动来选择进攻的距离,因此在比赛中眼睛的观察重点是对方腿的移动规律,而腿移动的直接反映又是与地面直接接触的脚环节,所以选定脚环节的脚趾环节做为测量距离的因素,以双方运动员大脚趾最近位置的水平距离作为本次测量的距离指标。
轻巧灵活的步法是控制适当距离的外在表现。实战始终是一个不断移动的过程,各种情况瞬息万变,只有依靠灵活敏捷的步法来随时调整与对手的距离,使步法的移动变换真正做到轻快、灵活、稳定和准确。比赛时,双方运动员在寻找进攻机会的过程中,一般都保持在动作能够直接击中的距离范围之外,二人不停地通过步法或假动作,随时随地制造进攻或反击的机会。不管进攻或反击,前提条件是接近对方,进入到动作能够 “击中”的距离范围[3]。散打俗语 “远踢、近打、靠 (抱)摔”很形象地概括了散打的技术组成,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主要的方面来预见对方的意图和将要作出的技术动作[4]。根据作者在教学和训练中的经验,散打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距离为双方运动员侧踹腿打击的距离 (侧踹腿完全伸展开)。第一,如果双方运动员距离大于这一距离时,运动员要想进攻得分,则需要采用步法移动缩短距离,以达到打击范围之内,此时运动员可以不用全身心地投入进攻与防守。第二,如果双方运动员在这一位置左右发动进攻,则采用的散打技术类型最可能是腿法动作,尤其是前侧踹腿动作,运动员可以在预见基础上实施进攻和防守。第三,如果双方运动员的距离在拳法能够直接打击的范围内时,运动员实施进攻效用最大的散打技术类型是拳法动作(表1、表2、表3)。
经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高度前侧踹腿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的变化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表2)。每一种侧踹腿打击高度与另一侧踹腿打击高度在水平距离上都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表3),可以根据水平距离大小直接判断出动作技术。
表1 不同高度腿法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比较 (±S)cm
表1 不同高度腿法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比较 (±S)cm
注:水平距离最大方差除以最小方差F=4.286<临界值F0.05∕2 (7,7)=4.99,P>0.05,方差齐性。t0.05∕2 (14)=2.145,t0.01∕2 (14)=2.977。T检验:高前侧踹腿与中后鞭腿t=1.231,P>0.05;中前侧踹腿与低后鞭腿t=0.717,P>0.05。
腿法 高 (胸腹) 中 (大腿) 低 (小腿)前侧踹腿44.86±2.6306 38.59±2.6178 32.39±3.9317后鞭腿 43.63±2.1178 43.36±2.2283 39.41±1.8992 t 1.030 3.925 4.547 P P>0.05 P<0.01 P<0.01
表3 不同高度前侧踹腿打击水平距离对比T值
后鞭腿打击的距离 (后鞭腿完全伸展开)的确定,主要是区别前侧踹腿与后鞭腿进攻时的距离差异性[5]。若两种腿法打击相同的目标,则前侧踹腿打击的距离要大于后鞭腿打击的距离。这是因为前侧踹腿在完全伸展后有向前展髋的动作,将腿的打击距离加长的缘故,而后鞭腿没有。由于存在这一动作技术现象,在距离的要求上,两种腿法打击距离也不一样,运动员在判断距离时应当掌握这一规律特点 (表1、表4、表5)。
表4 不同高度后鞭腿打击水平距离对比T值
表5 不同高度后鞭腿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双因素方差分析 cm
经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高度后鞭腿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的变化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表5)。只有高后鞭腿与中后鞭腿在水平距离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即在这一距离范围,可以采用后鞭腿打击胸腹部位和大腿。
高前侧踹腿与高后鞭腿、中后鞭腿在水平距离上不存在差异显著性 (表1)。在44.86cm至43.36cm距离范围内,可以选择前侧踹腿打击胸腹部位、后鞭腿打击胸腹部位、后鞭腿打击大腿3种腿法技术。中前侧踹腿与低后鞭腿在水平距离上不存在差异显著性,在38.59cm至39.41cm距离范围内,可以选择前侧踹腿打击大腿、后鞭腿打击小腿2种腿法技术。
表6 拳法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双因素方差分析 cm
表7 拳法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对比T值 cm
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拳法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6)。具体表现为:前手直拳与前手摆拳在打击距离上差异显著;前手直拳与后手摆拳在打击距离上差异显著;其他拳法在打击距离上差异不显著(表7)。在28.60cm至25.34cm可以采用的拳法技术种类是前手直拳和后手直拳。在25.34cm至22.34cm可以采用的拳法技术种类是后手直拳、前手摆拳和后手摆拳。
本次实验作为对散打距离感的初步探索,适合于小级别散打运动员。应对散打运动员在体重、个性、身高、项目对抗性特点上做进一步分组研究与探讨。
距离感能力可体现出散打实战水平的高低,通过对散打距离的确定,使散打训练者更加有效地运用不同的距离作战,不断提高利用距离控制对手的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散打实战水平的目的。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刘劲松.对预见在散打摔法中应用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3] 王涛.跆拳道运动员临场应变能力的基础[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6):66-67.
[4] 毛瑞秋.优秀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的运动力学特征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68-70.
[5] 毛爱华,赵彩红.我国优秀男女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比较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3):55-57.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n Distance Feeling of Our Country’s Top Light-weight Sanda Athletes’Side Kick and Houbiantui
LIU Jin-s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expert interview,experiment investigation and so on,this paper has made side kick and Houbiantui test on 8top light-weight male athletes from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ubei sports team.The research demonstrated:when side kick and Houbiantui directly knock different height,sanda athletes’horizontal distance changes have great saliency;when boxing hits directly,sanda athletes’horizontal distance changes have saliency.
Sanda;side kick;Houbiantui;distance feeling;quantification
G852.4
A
1008-3596(2011)06-0053-03
2011-07-02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管课题 (WSH2011D001);湖北师范学院2010年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2010C35)
刘劲松 (1977-),男,湖北潜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