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实验幼儿园 徐金晶
开展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之我见
■ 湖北省实验幼儿园 徐金晶
区域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较为新型的组织形式。它是根据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在园内打破班级界限,创设若干运动区域,投放不同的运动器材,让幼儿自主参与,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我们在如何因地制宜地设置运动区域、科学选择运动内容、合理组织区域体育活动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本文是在区域体育活动实践中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区域性体育活动 自制体育器材 自主性
体育活动一直是省实验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十一五课题“体育活动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整合作用的研究”深入开展时,幼儿园新操场也在不断完善,以此为契机,我园创设了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区环境,开展了丰富的区域性体育活动。我们坚持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积极有效地开展各区域的活动和锻炼。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幼儿自主运动,自由结伴,大胆创新,充分体验了体育运动的乐趣,这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区域性体育活动是针对传统的体育锻炼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模式。其特点体现在活动地点的功能、活动材料的开放和幼儿人际互动的开放。运动区域与其他活动区有其根本的区别,其特殊功能更需要相应的指导策略。如何建立有序的活动常规,借助音乐信号的调控。细心观察随机引导,从而让幼儿积极愉悦地投入到喜爱的活动项目中,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讨。
幼儿园对运动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做了合理规划,统一布局。根据园内场地、设施、体育玩具等条件,我们将周边环境和运动区域有效结合,如钻爬区靠近攀岩壁,平衡区与运动城相邻,跳跃区设置在塑胶场地上,投掷区设置在水泥地上。我们充分利用本园的各种户外场地,带领幼儿进行走、跑、跳、平衡、钻、爬、攀、投等活动,并且在活动时尽量体现出种类多样,搭配合理,季节特点鲜明等特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各区域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根据季节变化、安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以不断适应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
我园运动场地空间跨度较大,为了让幼儿熟悉各运动区域的环境、材料及活动的注意事项,我们在相应的运动区旁贴上“小贴士”,根据该区的运动项目及安全注意事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让幼儿更清楚了解可以怎么玩,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轮胎攀爬墙,我们拍摄幼儿正确的攀爬姿势,利用轮胎造型当靶子的投掷姿势,制作指示牌贴在区域旁。另外我们也拍摄下一些攀爬的危险动作,在像片中间打个斜杠,并以三个感叹号为警示,以引起幼儿的注意。正误图示的展示,使幼儿在每天的活动中时刻提示自己运动的正确姿势及活动时注意的安全事项。
以音乐调控幼儿的运动量。区域的划分使得幼儿在锻炼中选择的自主性较大,幼儿年龄小,主动调控运动量的能力还不够,需成人提醒。为此,我们采用以音乐调控运动量的策略,帮助幼儿较好地安排自己的活动。例如,在30分钟锻炼中,15分钟时播放一次幼儿喜爱的乐曲,幼儿在音乐的提示下交换场地、器械,调整自己的运动量,使锻炼趋于更加合理和有效。30分钟后播放另一首轻快乐曲提醒幼儿放松、结束活动,及时收拾整理运动器械。
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我们会先带领幼儿逐步熟悉各个运动区的内容和玩法。同时,也逐步了解每个幼儿的总体状况,以便在幼儿活动时能更全面、更细致地观察幼儿,支持与指导其活动。
区域体育活动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但自主活动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放羊式”的活动,正如“支架学习”理论所提供的,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习来积极地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引导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为此,在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环境创造的参与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能力发展的支持者。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又要关注幼儿的运动情况,适时随机引导。
幼儿在活动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我们应及时抓住这一瞬间的教学契机,将预成与生成有机结合,引导幼儿之间互动,相互学习,不断玩出新花样,感受创造的乐趣,促使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如幼儿平衡区中玩“背篓过桥”的游戏,中班的乐乐小朋友拿着圈朝平衡木跑来,只见他把圈放到平衡板上边滚边往前走,我发现他创新的玩法,及时把握这一契机,从体育室搬来辅助材料,立即转变角色,以“玩伴”的身份拿着冲气球滚球过桥。孩子们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玩,参与性更高了,“夹罐子过桥”、“挑水过桥”……生成的运动项目层出不穷。由于我及时把握住教学契机,把简单的“背篓过桥”延伸到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过桥,动作由易到难,从单一到复杂,从上肢到下肢。在这一生成过程中,幼儿经验的迁移,大胆的创新,探究的欲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全体幼儿的安全,而且要关注个别幼儿的运动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好个别指导工作。特别对胆怯的孩子更要关注,积极的鼓励能增强幼儿活动的勇气和信心,使其克服困难,为获得成功而努力。对幼儿出色表现的惊喜、赞赏是鼓励,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挫折或造成的过失表示理解和帮助更是必要的鼓励。因此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应侧重在情感态度的激发上。如雯雯小朋友,第一次学踩易拉罐制作的高跷,因为比起原先的竹筒高跷高了许多,产生畏惧感。我鼓励她说:“没事儿,老师在旁保护你,你先试一试。”一句话帮助幼儿克服了心理障碍。
体育器材是区域性体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如果运动器材的功能单一,数量品种少,则难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我们发动家长、幼儿、以及我们自己研发并制作了大量的具有层次性、多用性、可替代性、可变形性以及趣味性的幼儿体育器材。
我们考虑幼儿的差异,注重投放层次性的器械,使幼儿在活动中不再害怕失败,不再表现勉强和为难,能积极主动地按自己的能力开展活动,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如我们在平衡区所投放的平衡木,高矮不同,宽窄不同,有木板制作的,有竹子制作的,幼儿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取适宜的高度或宽窄面来练习。又如我们投放的高跷,高矮、宽窄面不同,玩法与难易程度也不同,有的用绳子提着走,有的直接用牛筋套在脚上走。幼儿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我们还将许多器械拟人化、动物化、色彩化。如:袋鼠形象的“跳袋”,动物形状的“沙包”,老虎神态的“靶子”等等,这些器械都让幼儿爱不释手。
为了让幼儿探索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拓展探究空间,我们在研制中注意挖掘材料的多用性,使活动器械能体现一物多玩,变形重组。如用竹子做的竹板(竹筒破成两半,两端穿上牛筋),既可套在脚上当高跷走,也可套在手上学乌龟爬;两块竹板竖起相拼可变成树桩,让幼儿绕障碍物跑;两块竹板中间穿上一根竹竿可练习跳跃;若干块错落摆放可练习行走,成为良好的脚底按摩工具。我们还利用“万通管”,截成长短不一的小棒,利用直角弯管接头,可让幼儿拼插,变形成楼房、方格、阶梯练习跳跃;在“软管”中穿上细铁丝,可让幼儿变化各种造型,如“8”字形、“口”字形等。可变形组合练习单双脚跳,将对文字和几何形体的认识也融入体育活动中。
区域性体育活动只凭借大型器械,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补充和利用了小型体育器材。我们在开发、利用和管理小型体育器材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根据各区域的功能不同,我们将自制的小型器材投放到各个区域,幼儿可自由取放,如:拉力器、小风车、穿大鞋、杯子球、吸盘、跳袋、保龄球、毽子、皮筋、陀螺等。同时,我们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易拉罐、轮胎、布条、油瓶、竹竿、竹筒、编织袋,将其作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材料。如将矿泉水瓶当保龄球瓶,油漆罐加风车制成拖拉玩具,竹筒当高跷,编织袋加上图案变成袋鼠等。幼儿将这些器械合理搭配开展活动——“竹竿与纸球”搭配开展赶小猪游戏,“编织袋与布球”结合开展“袋鼠”吃水果游戏。这些材料的补充对幼儿在运动中合理搭配器械,尝试多种玩法,发展其游戏情节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更有助于幼儿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幼儿身体的发展,而且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1]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