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

2011-12-26 11:01姚桂英李树雯薛松梅张金华刘予玲梁文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体验式心理学教学效果

姚桂英 李树雯 薛松梅 张金华 刘予玲 梁文娟

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

姚桂英 李树雯 薛松梅 张金华 刘予玲 梁文娟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体验式教学理论,以《护理心理学》每章节部分内容为研究平台,将我院2009级护理本科生239名按照授课教室不同分成实验组119名和对照组120名,实验组护生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护生期末平均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来进行评价。结果:体验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无论在客观理论成绩上还是主观评价上均优于传统教学法(P<0.01)。结论: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护生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促进自我成长,值得推广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护理心理学;应用

10.3969/j.issn.1672 -9676.2011.14.056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传统教学以讲授法为主,理论性强,较为抽象,护生缺乏感受、体验,导致对知识理解掌握僵化,不能深刻认识与灵活运用,所以亟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护生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能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人文关怀的能力。张伯华等[1]研究表明,体验式教学法在提高护生的这些能力方面较其他教学方法更具优势。体验式教学法是指通过教师科学地设置情境,让护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通过观察、反思、感悟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护生得到深刻的、内化的知识。简言之,即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2]。体验式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已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至今未见应用于《护理心理学》的报道。因此,本研究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到《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证阐明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9级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班共239名为研究对象,按照上课教室不同,1~4班为实验组,共119名;5~8班为对照组,共120名。采用周郁秋主编的《护理心理学》第2版为教材。教学时数为27学时。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对护生进行课堂教授。

1.2.2 实验组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1.2.2.1 创设情境,引导护生积极体验 首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护生心身特征、知识储备等特点来设置情境。鉴于体验式教学形式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4],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了课堂游戏、哲理故事、心理测验、角色扮演、音乐、视频与录像、案例分组讨论等多种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访谈法及护患沟通时,开展“撕纸游戏”等课堂活动;在讲解个体自我意识时采用“20个我是谁”来促进护生对自我认识;通过“生命五样”心理游戏体验个人需要的差异性;利用贾鹏芳的《睡莲》体验音乐疗法对情绪的宣泄作用;运用《一般病人住院后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录像片(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出版)来认知病人的一般心理特点;通过《一帘幽梦》中绿萍截肢的视频片段的观看与角色扮演,增加对残障病人的心理进行体验;通过“盲人”旅行、“命运之牌”等心理游戏中角色转变让护生感受病人的心理,提高体验与移情能力。注重创设的情境贴近护生生活经验,并尽量与护理实践相结合。

1.2.2.2 互动交流,体验分享 (1)小组讨论分享。将所有护生按照座次分组,每组4~6名,护生在开放性地充分表达各自体验,分享感受。讨论时间控制在5~10 min以内。(2)书面自我剖析。结合个人经历进行书面的自我探索与分析,表达感受,总结对心理现象的理解。比如结合自我成长经历来剖析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2.2.3 集思广益,建构意义 由教师进行引导,使创设的情景与护理实践进一步相结合,使护生将自身经验与理论知识相融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如“撕纸游戏”活动中,引导护生认识到无信息反馈的单向沟通,导致信息理解偏差,使同学加深对双向沟通重要性的理解,强化沟通意识。从不同角度出发,还可以加深个体行为惯性的理解,拓展护生思维广度与深度,鼓励护生对发散性思维的运用与培养。

1.3 效果评价

(1)课程结束后,两组均按照《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为基本理论考试,内容以《护理心理学》基础与临床心理护理综合运用能力,以平均成绩进行两组比较,客观评价教学效果。(2)课程结束后,运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与沟通能力、促进知识掌握与迁移及提高感悟与自我认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体验能力等方面对不同教学法进行的主观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教学效果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护理心理学》期末成绩比较(表1)

表1 两组护生《护理心理学》期末成绩比较 (±s,分)

表1 两组护生《护理心理学》期末成绩比较 (±s,分)

组别 人数 期末成绩实验组对照组t'值P 119 81.51 ±5.67 120 77.65 ±7.02 4.67值0.00

2.2 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比较(表2)

表2 两组护生教学效果评价 (名)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护生对知识的深化与认识方面更有优势,这一点无论从期末成绩的客观评价中,还是在护生主观评价中均有所体现。有研究提及“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亲身经历内容的80%”[5]。《护理心理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中设置的情景给护生以充分的亲身体验经历,促进护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体验式教学更善于利用情感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3],使护生在寓教于乐的情景教学中将抽象的《护理心理学》理论予以认知。体验式教学过程也给了护生发现性学习模式创设了情境,提供亲自发现、亲身感悟的平台,使护生在感受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和把握个体与病人的心理特点,这种认知将有助于护生在护理实践中对心理学理论与技能的运用。

本研究中,护生主观评价体验式教学法较传统讲授法更能激发学习积极性。体验式教学的突出特点是转变课堂主体,以护生为中心,变消极被动的接受者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体验的主动感悟者、知识的主动摄取消化者。体验式教学内容设计上灵活多样[4],护生在活动中感受与体验,使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这种积极的课堂情绪对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课堂参与性都发挥了正强化作用,极大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使课堂氛围活跃,具有吸引力。

李敦杰[6]研究指出,体验式教学具有明确的育人功能,本研究亦得出,体验式教学有利于促进护生自我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体验式教学使护生除了掌握基本理论与方法,增强亲身的感悟与直接体验能给予护生以启迪与触动,一方面,拓展自己的思维,促进发散思维的运用,提高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另一方面,加深自我认识,加强自我探索与反思,促进了自我发展。由此,实现了在学习中得以体验,在体验中得以分享,在分享中得以学习,在学习中得到自我成长[3]。此外,通过体验活动,可以显著地提高护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强化了护生沟通意识,在对体验的讨论中、交流里、表达分享中提高了护生沟通交流能力[7]。可见,体验式教学不仅在促进护生自我成长,提高心理素质中发挥作用,也为培养护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中的不足:期末考试试题难度偏大,成绩总体偏低。课程安排课时较少,护生的体验和分享时间不充分。由于个体体验和分享能力存在差异性,所以个体收获也不尽相同。怎样针对护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中将创设情境更好地与临床心理护理实践进一步融合,发挥体验式教学的最大优势,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对体验式教学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张伯华,刘羽曦.体验建构式教学在临床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68 -69,83.

[2] 张金华,叶 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3 -145.

[3] 汪 涛,李 敏,谭 静.体验式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418 -440.

[4] 张红静.体验式、探究性教学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70 -71,76.

[5] 毛富强,郑文静,李 洁,等.自我体验教学法对医学生学习效果与精神症状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75-77.

[6] 李敦杰.关于“体验式”教学形式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7:145-146.

[7] 陆晓庆,陈 宁,李 谨.体验教学在医患沟通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80 -81,108.

453003 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

姚桂英:女,硕士,助教

本课题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等护理人文关怀教育体系的构建》资助项目(2009-JKGHAG-0607)

张金华

2011-05-10)

(本文编辑 崔兰英)

猜你喜欢
体验式心理学教学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