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11-07-05 03:05郭淑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失血性前臂休克

郭淑军

郭淑军:女,本科,主管护师

急诊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要求分秒必争,如果抢救不及时错过了最佳时机可能会使患者失去生命,带来无法换回的损失。有研究显示,失血性休克后早(15 s)输液复苏与晚(60 s)输液复苏相比,能提高肝细胞的稳定性,增加尿量,明显降低死亡率[1]。因此,在患者发生严重损害前分秒必争的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按时、足量补充液体,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从2008年1月起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及前臂静脉留置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优势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其一针穿剌成功率高,节省时间,为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我科进行抢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82例,其中男60例,女22例。年龄18~72,平均(44.0±12.5)岁。其中外伤致失血性休克5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4例,宫外孕破裂致大失血患者9例,其他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病情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一时间建立静脉通路采用22号静脉留置针经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从前臂静脉穿刺,并对穿剌所用时间、成功率、效果、及留置时间进行比对。

2 方法

2.1 穿剌方法

观察组患者将枕垫于患者肩膀下,头尽量后仰并侧向穿刺处对侧,助手协助于锁骨中点上缘用手指轻压颈外静脉,使其充盈,术者站于患者头顶侧,顺着颈外静脉走行轻轻按揉几次,静脉就会充分显露出来,常规消毒穿刺处,术者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沿静脉走向快速进皮后,再缓慢从沿向心方向从静脉侧缘进入静脉,见回血后,停止进针,右手固定针柄勿使其摆动,左手慢慢退针芯约0.3~0.5 cm,然后左手边退针芯右手沿静脉走向慢慢向前推进,使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拔出针芯,用透明敷贴粘于穿剌点上,固定留置针,再用透明胶布将延长管固定于患者耳后或适当位置,并将穿剌日期时间及操作者姓名写于胶布上贴于穿剌处(注意勿盖住针眼及针头前方,以勉影响观察),然后再遵医嘱予以抽取血标本或接通输液管进行静脉输液。

2.2 留置针护理

留置针的固定要牢固,不得使其出现移动脱落的现象,要时刻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肿胀现象出现,在每次输液完成后必须进行封管,由于该项置管不能使用止血带,操作有一定难度,因此一定由操作熟练的护师来完成。

2.3 评价方法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的首次成功率,完成穿剌所用时间,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留置针能够正常使用的时间,以及会发生输液外渗、脱管、堵塞、静脉炎等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1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α=0.05。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剌效果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剌效果比较

从表1可见,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完成穿刺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且经颈外静脉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剌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

3.2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比较

从表2可看出,实验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外渗、静脉炎、脱管、堵管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明显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

4 讨论

4.1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剌效果优于前臂静脉

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中,患者一般外周循环已衰竭,周围血管塌陷,充盈不良,穿剌难度大,这种情况下,一般从股静脉采血,这种方法首先要求患者充分暴露,穿脱衣服非常费时,一时难以快速完成,特别是在冬季患者衣服较多,前臂衣袖不易卷起,暴露欠佳,并且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不主张搬动患者,以防体位改变而引起血压变化加重休克。患者均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此种体位使颈外静脉能够自然暴露出来,给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情况下,更显出颈外静脉的方便快捷,为抢救患者争分夺秒。从解剖角度来看颈外静脉血管粗大,离心脏近,充盈良好,位置表浅,血管弹性好[2],易于辨认及可用胸锁乳突肌作为穿剌定位的特点,置管成功后能够快速顺利地将药物输入患者体内,从而尽快纠正患者的低血容量,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因此在抢救低血容量休克时应第一时间选颈外静脉建立静脉通道。本研究说明:实验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的时间也高于对照组,且静脉留置针的时间长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颈外静脉做为抢救低血容量休克者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明显优于前臂静脉。

4.2 颈外静脉留置针保留效果优于前臂静脉

对照组所选前臂血管管腔小,血流速度慢,药液稀释慢,加之血容量不足,静脉血管塌陷,充盈不佳,留置针体易与血管壁产生机械摩擦而损伤管内皮,从而增加静脉炎、堵塞的可能[3]。加之患者休克时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肢体不自主挣扎等,不但穿剌困难,即使穿剌成功也可能造成脱管,外渗等不良事件使治疗不能顺利进行。而实验组患者静脉管腔粗大,充盈时血管外径0.8~1 cm,血流速度快,留置针本可漂浮在血管中,很少造成血管壁损伤[4],而且留置针固定好后相对来说颈部活动辐度较小,不易造成脱管外渗,因此不良事件发生机会较少,留置时间可以延长。

4.3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注意事项

劲外静脉在抢救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中虽然有众多优点,但由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在临床应用不普遍,患者及家属可能从未见到过,从而可能不接受,故而在临床应用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穿刺点应根据各人的静脉暴露情况在暴露最明显的部位进针,而不能教条的以胸锁乳突肌中下1/3交点处进针,不能固定在一个部位[5]。(2)穿刺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以消除误会。(3)注意手法轻柔,不可粗暴操作,因颈部有敏感的压力感受器,以勉发生意外。(4)穿刺完成后,固定要妥当,以不影响颈部活动为佳。

[1]宋伦阳.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54例死亡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4,31(9):832 -833.

[2]陈友燕.颈外静脉穿剌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0.

[3]刘连英.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后装腔内放疗32例临床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1,13(6):414 -415.

[4]熊 宇.上消化道大出血时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优势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8):45 -46.

[5]成国建,万志龙.腔内照射对食管癌86例放疗后局部复发的影响[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0,20(3):268.

猜你喜欢
失血性前臂休克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