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遵医行为与病情的影响

2011-07-05 03:05张希春闫桂环曾宪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知晓率糖化空腹

张希春 闫桂环 曾宪红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在2005年第4届糖尿病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全世界糖尿病患者达1.94亿以上,预计2025年将上升到3.3亿[1]。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2]。此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3],IDF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五个要点,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4],以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糖尿病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及遵医程度与糖尿病的控制均有着很大的关系[5]。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能正确按照要求进行治疗,但在出院后其遵医程度却大大下降[6]。为此,我们尝试对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的遵医情况进行护理干预,了解护理干预对遵医行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全面有效控制糖尿病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内分泌科因糖尿病首次住院治疗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45~78岁,平均(53.2±6.9)岁。病程6~46个月,平均(21±6.9)个月。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2例,初中以下48例;对照组90例,男46例,女44例。年龄40~75岁。平均(55.4±8.1)岁。病程5~50个月,平均(23.2±8.1)个月。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4例,初中以下4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无糖尿病并发症,住院期间接受正规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出院时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每月到内分泌科门诊复查1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宣教,而对干预组患者建立护理干预档案,内容包括:(1)患者一般情况。(2)饮食控制方面:饮食是否规律?是否有随意加餐、暴饮暴食?(3)运动治疗方面:是否能定时定量进行运动锻炼?是否曾因各种原因而放弃过运动治疗?(4)自我监测方面:是否在气候变化、饮食不当、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内外环境改变时没有及时的进行自我监测?是否曾因感觉良好而放弃监测长达1个月以上?是否只定期测量了血糖,而没有对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监测?(5)药物治疗方面:是否能按时服药?是否有忘记服药或忘记注射胰岛素的经历?是否有听信非医护人员的劝说而自行更换药物的经历?自觉症状改善或血糖控制较好时,是否曾自行减少用药量或停药?自觉症状加重或血糖值高时,是否曾自行加大用药量或改变药物?由责任护士每周对上述内容进行电话回访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具体指导。每月组织健康教育讲座1次,系统讲解有关糖尿病知识,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具体的营养治疗方案、运动治疗方案,并鼓励患者之间进行经验交流。

1.3 观察指标

1年后对两组患者院外治疗遵医情况进行调查,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按时检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复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独立样本χ2检验和校正χ2检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影响(表1)

表1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例(%)

从表1可以看出,出院时干预组知晓率为88.89%,对照组为86.67%,两组患者的认知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出院1年后干预组的知晓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1%(P <0.01)。

2.2 护理干预对院外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表2)

表2 护理干预对院外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 例(%)

2.3 护理干预对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表3)

表3 护理干预对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s)

表3 护理干预对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s)

注:*为t'检验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干预组对照组t/t'值P 90 6.8 ±1.9*6.7 ±1.8 90 8.0 ±1.5* 7.9 ±1.7-4.70 4.60<0.05 <0.01值

由表3可见,干预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干预组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4 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表4)

表4 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例)

由表4所示,干预组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既需要医师合理的诊断和诊疗外,更需要患者在院外有良好的遵医行为[7]。遵医行为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用药、调整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8]。糖尿病患者遵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综合多项对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调查研究发现[9],坚持服药者 33.3%,坚持自我监测者 20.0%,仅有26.7%的患者坚持饮食控制,坚持运动者33.3%。影响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的缺乏以及对糖尿病治疗方案的不理解,缺乏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与信念,药物种类繁多、治疗方案复杂或出现药物副作用,经济状况欠佳或行动不便,缺乏家庭的协助、支持与督促等。可见,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差。提示医务人员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应不断督促患者遵从医疗方案,实现治疗的最佳目标,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针对上述因素我们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了系统的护理干预。首先,利用健康讲座的形式系统讲解糖尿病知识,在熟知疾病防治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充分认识治疗的意义及遵从医嘱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改善患者懈怠、畏惧等消极的心理行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随后的电话回访中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护理干预,了解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程度,督促患者按时用药避免发生低血糖等副作用;了解患者饮食控制情况,让患者充分了解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10];督促患者定时定量进行运动锻炼;指导患者监测血糖、尿糖,可将饮食、血糖、用药、日常活动以日记形式进行记录;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指导和督促,在生活上照料,精神上疏导,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共同管理疾病,提高生存质量。

通过上述积极的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好转,血糖控制效果较好,提示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遵医率的不可忽视的手段,它是护理工作的延续,对患者的支持更有针对性,有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效防止了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对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心脑血管并发症等慢性病变未见显著性差异,考虑与干预时间较短有关,应该进行长期护理干预,以进一步观察疗效。

[1]Lefebrre P.Diabetes yesterday,today and tomorrow.The a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J].Rev Med Liege,2005,60(5-6):273-277.

[2]柏玉萍,王超红,乔灿华,等.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血糖值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27 -28.

[3]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疾病诊疗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61.

[4]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99.

[5]范丽凤,潘长玉,田 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9 -252.

[6]宋泽菊.糖尿病患者院外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J].中医药导报,2007,13(5):77.

[7]何素兰,陈素文,陆晓伟,等.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 -7.

[8]周达生,姚华庭.医学系统工程与遵医行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5,15(2):37 -39.

[9]李宜华.系统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71 -72.

[10]施秀玲,梁 瑜,韩光香.系统地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94 -95.

猜你喜欢
知晓率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