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影响

2011-08-15 09:45黄春吕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黄春 吕龙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1],常反复发作,有活动期及缓解期交替出现的特点。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和感染因素有关外,心理因素对本病也有密切关系[1]。为了解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策,我们对6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并对其中30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内科住院的患者60例,均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根据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及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8~72岁,平均43.6岁。病程2~10年,平均6年。农民13例,工人21例,干部26例。文化程度:本科13例,大专17例,高中及中专15例,初中8例,其他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结肠病变部位、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使用统一指导语,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3](SCL-90)进行心理状态问卷调查评定,干预前9个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症护理、休息及饮食指导、一般精神护理、用药指导、臀部及肛周皮肤护理、相关疾病健康知识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2周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4]。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每日2次,每次30 min左右。在与患者交流时,谈话态度诚恳、语气和蔼,不要轻易打断患者的谈话,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1)收集、分析资料。了解患者的家庭组成、经济状况、个人爱好、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顾虑,分析及归纳总结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2)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从情绪支持、认知重建、社会支持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讲出其内心的感受,及时安慰、鼓励患者,消除其消极心理。加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向患者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预后等知识,讲授情绪、精神、环境、家庭因素等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强调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同时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其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性格内向、自卑、悲观,对人际关系敏感,内心渴望被关怀和同情[5],因此鼓励患者家属及朋友多探视、多陪伴、多交流,参与对该病的精神治疗,根据情况制定患者家属情感关怀与支持计划,让家属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和饮食习惯,协助参与认知、情绪、行为干预治疗过程和治疗监控,为患者康复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3)效果评估与方案调整。每日总结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和实施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改进干预方法,以保证心理干预效果。

1.2.2 生活健康教育 (1)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发放溃疡性结肠炎健康教育小册子,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通过肌肉松弛疗法、催眠疗法,保证充足睡眠。(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易消化、少纤维素又富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以利于吸收,减轻对肠黏膜的刺激,供给足够的热量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避免食用冷饮、多纤维的蔬菜、水果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如冰淇淋、汽水、韭菜等,忌食牛乳及乳制品、虾、蟹等海产品。(3)纠正不良行为,如戒除烟酒。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均洗手等。

1.2.3 药物治疗个体化护理 (1)用药指导。促皮质素(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5-氨基水杨酸(5-ASA)为目前控制溃疡性结肠炎最有效的药物。部分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药物详细向患者说明药物的作用、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血常规,不要随便停用药物,以减少复发。(2)灌肠的护理。保留灌肠对治疗起关键作用,如何使药物有效的吸收至关重要。灌肠前向患者说明保留灌肠的目的、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嘱患者先排净大小便,操作时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对肠黏膜刺激,保留灌肠要掌握“细,深,少,慢,温,静”的操作原则,即肛管细、插入深、液量少、流速慢、温度适宜(39~40℃)、灌肠后静卧。

1.2.4 音乐治疗 嘱家属或朋友备随身听或MP3,护士开出音乐处方,选择具有镇静宁神、松弛神经、催眠安睡作用的轻音乐如《流水》、《汉宫秋月》、《苏武牧羊》、《雁落平沙》、《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梅花三弄》、《平湖秋月》、《二泉映月》、《摇篮曲》等,嘱患者听音乐时双眼轻闭,全身放松,音量强度在25~30 db之间,30~60 min/次,2次/d。

1.3 评定方法

干预2周后,对两组患者再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让患者做出独立的、不受他人影响的填写,最后根据量表统计结果得出症状的各因子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对两组患者干预后SCL-90各因子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SCL-90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SCL-90评分比较 (±s,分)

项目 对照组(n=30)观察组(n=30) t值 P值1.62 ±0.16 1.69 ±0.21 -1.45 0.15强迫 1.43 ±0.26 1.24 ±0.18 3.22 0.00敏感性 1.72 ±0.28 1.24 ±0.19 7.72 0.00抑郁 1.54 ±0.22 1.14 ±0.24 6.92 0.00焦虑 1.64 ±0.27 1.31 ±0.32 4.32 0.00敌对性 1.19 ±0.15 1.15 ±0.21 0.85 0.40恐怖 1.62 ±0.28 1.18 ±0.20 9.53 0.00偏执 1.45 ±0.27 1.12 ±0.19 5.34 0.00精神病性躯体化1.43 ±0.24 1.35 ±0.30 1.30 0.20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结肠慢性炎性疾病,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目前认为与环境、遗传、饮食、吸烟、精神因素以及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有关。随着现代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近年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有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症状,大便带血时可产生强烈刺激,增加了患者担心恶变的思想顾虑,并常伴有神经过敏、抑郁或焦虑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身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实际意义。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生活健康教育、药物治疗个体化护理、音乐治疗等,心身医学认为除了生物和理化致病因素之外,社会和心理、情绪和行为、人格和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都可以致病[6]。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临床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要为内向、保守的性格,都具有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易怒、对外界刺激情绪反应强烈而难以平复的个性特点[7],常因情绪紧张、神经过敏、精神创伤而发作或加重,症状可随患者情绪波动而改变。因此,护理人员要热情,态度和蔼,同情理解患者,与之建立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加强与患者沟通,只有了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才能通过情绪支持、认知重建、社会支持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解除思想顾虑,从而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身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生活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和增进生活健康的知识,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等方式指导并教会患者掌握有关疾病的知识和如何配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有规律,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酸、肥腻、过冷、过硬等刺激性和不利于消化的食物,忌食海产品、饮酒、浓茶及咖啡等,少食奶制品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同时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音乐疗法是系统地应用音乐的特殊性,通过音乐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协助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其主要机理:音乐通过听觉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的网状结构,大脑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肌体的本能动作,调节内脏和情绪活动,并参与大脑记忆活动。脑干的网状结构则具有多种调节与整合功能,可使大脑机能处于最佳状态。人的情绪与大脑皮质、丘脑下部有密切联系,音乐能通过协调、节奏、旋律、力度的音响振动信息,作用于人体各部位,引起人体五脏六腑、肌肉、脑电活动和谐共振,改善器官功能,缓解疼痛,转移注意力,忘记烦恼,增加安全感与舒适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与恐惧,提高配合检查与治疗的积极性[8]。

从本文调查结果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焦虑、抑郁、内向、情绪不稳定、易怒,对各种刺激反应强烈,人际关系敏感以及阳性症状痛苦水平较高等心理问题,本研究将上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显示干预2周后观察组与心理因素相关的6项(SCL-90)统计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心身治疗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护理环节,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孙 英,崔凤香.改良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66 -67.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胃肠病学,2001,6(1):56 -59.

[3]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11-218.

[4]田巧莲,吴昭英,王 红.美沙拉嗪、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67-68.

[5]李秋仪,林 健,李杰英.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身状态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24(1):88 -89.

[6]易法建主编.心理医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127-133.

[7]张成林,储 兴,林 周,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32 -33.

[8]郭俊艳,王建荣.个体化音乐干预减轻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85 -488.

猜你喜欢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