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伴有心理障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1-07-05 03:05黄秀丽胡德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心理障碍关节

黄秀丽 胡德龙

黄秀丽:女,本科,主管护师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病理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同时还可损害心、肺、肾、神经等内脏器官。因病程长,目前还不能有效的医治,患者长期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致残、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高、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el-Miedany等[2]调查发现RA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率是66.2%,焦虑症状的检出率是70.0%。所以笔者对伴有心理障碍的38例RA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减轻患者心理障碍及改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3月~2010年3月伴有心理障碍问题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6例,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3],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男8例,女30例。年龄23~76岁,平均46.2岁。病程在1~16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炎症状、关节明显畸形和部分功能丧失等;对照组男7例,女31例。年龄21~72岁,平均50.1岁。病程在1.5~17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炎症状、关节明显畸形和部分功能丧失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认知 -行为疗法 基本步骤[4]:首先患者必须了解和认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其治疗对策,正确掌握治疗方法,积极治疗,及早控制。应承认和面对事实,不要恐惧和整日去想如何发生残疾、长期卧床或轮椅生活的问题,要从思想上蔑视疾病,用精神力量去消除痛苦、焦虑、悲观和失望等负性情绪。护士也要真诚的理解和接受并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苦恼与苦闷,使其产生共鸣和被理解,护理人员不对患者的看法给予评价,而是引导患者从客观的角度自己进行评价,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和应对能力,为患者提供应对策略,如乐观应对、尽量往好处想、努力保持正常的生活而不被问题所困扰、梦想一个美好的生活等[5]。通过交流沟通,发现患者的错误认知,运用治疗性的语言,如鼓励、安慰、解释、指导、启发、支持和保证等方法帮助患者认识问题,矫正不良行为,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改变不良的心理素质,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以利于缓解症状[6]。

1.2.2 消除依赖心理 首先要积极配合治疗,但是不要全部依赖医师与药物,俗语说“三分治疗、七分养”,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关节破坏、畸形,从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直至丧失,使患者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自理。所以,应指导患者进行各种关节功能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益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锻炼原则应遵循:(1)活动量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大。(2)各种关节活动应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锻炼从受累轻的关节到受累重的关节。(3)侧重点为影响日常活动的大关节。(4)掌握以恢复功能为主,纠正外观畸形为辅,尤其要注意手、肘、肩及髋、膝关节的功能改善;再次,给患者讲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一种功能锻炼,以减轻、减缓疾病的发展。

1.2.3 增强患者信心 由于此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加之关节的疼痛、畸形、功能丧失等因素。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明显,易出现消极、情绪低落等不良反应,此时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为患者讲述类风湿病的治疗前景,在疾病的进展期可能治疗措施的效果不明显,但并不代表对整个疾病过程无利,也不等于无效,应当具体分析治疗效果,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用温和的语言进行开导,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患者交流谈心,让其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虽可致残,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只要坚持正规用药和持之以恒的综合治疗,80%以上的患者可以长期缓解和治愈。

1.2.4 健康教育 包括:(1)对RA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发放RA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定期组织风湿免疫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2)针对交流沟通发现患者错误认知的问题,采用互动方法,通过现场示范演示进行行为训练,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早期接受正规治疗、正确用药指导及生活宜忌等)、保健常识(防止关节损伤、功能锻炼等)的注意事项。(3)设立咨询小组,开通咨询热线电话,随时解决患者的疑问;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随时解答患者的问题。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于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4周,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评分,两个量表评分采用4分制:1分表示偶尔或无,2分表示有时,3分表示经常,4分表示总是。将所有项目得分相加,分数越高,反映焦虑、抑郁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评定参考万崇华[7]等翻译、回译的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简表,作者选择部分项目(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疼痛等)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及心理干预4周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组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α =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前两组之间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理干预前后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理干预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治疗组对改善焦虑、抑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s,分)

注:*P >0.05,**P <0.05,△P <0.01

项目 治疗组(n=38)对照组(n=38)周后焦虑 43.2±5.9*△ 27.3±5.3**△ 44.7±6.3* 33.1±6.7心理干预前 心理干预4周后 心理干预前 心理干预4****抑郁 46.1±6.1*△ 28.4±5.7**△ 47.3±5.8* 34.9±6.2

2.2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前两组之间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理干预前后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理干预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治疗组对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s,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s,分)

注:*P >0.05,**P <0.05,△P <0.01

项目 治疗组(n=38)对照组(n=38)周后躯体功能 2.35±0.86*△ 1.59±0.33**△ 2.29±0.83* 2.31±0.78心理干预前 心理干预4周后 心理干预前 心理干预4****角色功能 2.76±0.98*△ 1.61±0.52**△ 2.61±0.91* 2.57±0.66**认知功能 1.82±0.31*△ 1.66±0.23**△ 1.85±0.37* 1.87±0.26**情绪功能 2.10±0.44*△ 1.51±0.39**△ 2.21±0.38* 2.28±0.29**社会功能 2.81 ±0.63* 2.64 ±0.57 2.77 ±0.51* 2.67 ±0.46疼痛 2.68±0.67*△ 1.69±0.52**△ 2.76±0.63* 2.71±0.52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8],在我国发病率为 0.5% ~1.0%[9],有关 RA患者心理健康方面,Fex等[10]研究发现,当RA患者出现功能障碍,更多地感到精神压抑,大多有焦虑、抑郁等悲观情绪,这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不仅重视生理上的健康,也强调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而护理人员是患者最亲密接触的群体,能够发挥其职业优势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故作者对伴有心理障碍问题的RA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观察此措施为患者带来的影响。经过4周心理干预后治疗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27.3 ±5.3)分与(28.4 ±5.7)分,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3.1 ±6.7)分与(34.9±6.2)分,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心理干预的RA患者其焦虑、抑郁均得到了缓解。心理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项目: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疼痛症状评分比较P<0.05,提示治疗组对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有效心理干预的常用方法有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作者根据自身对心理干预方法掌握的程度,选择了认知行为疗法和健康教育作为对RA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较多地涉及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社会应对技巧训练、问题解决方式的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调整其错误、歪曲的思维和信念,是消除其不适当行为和不良情绪反应的关键。RA患者常因病程长,无有效的医治,患者长期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致残、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高,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应抓住时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早期接受正规治疗、正确用药指导及生活宜忌等)、保健常识(防止关节损伤、功能锻炼等)的注意事项,尽量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同时还以自己的饱满情绪来感染患者战胜疾病。

以上是针对RA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和非正常情绪,护理人员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和健康教育疗法相结合,对护理对象的精神方面给予调适,并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指导,特别对关节畸形甚至残疾的患者,通过主动、热情的态度,激发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伴有心理障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负性情绪得到了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蒋 明,张奉春主编.风湿病诊断与诊断评析[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79-80.

[2]el- Miedany YM,el- Rasheed AH.Is anxiety a more common disorder than depres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Joint Bone Spine,2002,69(3):300 -306.

[3]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2.

[4]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75-76.

[5]张 俐主编.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9.

[6]刘启华,王玉玲,张 鹤,等.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729-731.

[7]Hipkins J,Whitworth M,Tarrier N,et al.Social support,anxiety and depression after chemotherapy for ovarian 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J].Br J Health Psychol,2004,9(4):569 - 581.

[8]陈美好,陈新娣,张小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心理障碍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21 -23.

[9]吴红花,张洪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2):123 -125.

[10]Fex E,Larsson BM,Nived K,et al.Effec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on work status and social and leisure time actives in patients followed 8 years from onset[J].J Rheumatol,1998,25(1):44 -50.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心理障碍关节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