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栩博,石宝鸿,张洪顺
(1.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深圳51806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系,广东佛山528000)
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现代、后现代课程观融合的视角
赵栩博1,石宝鸿2,张洪顺2
(1.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深圳51806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系,广东佛山528000)
休闲被称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休闲社会各种建制的出现,后现代所描述的普遍休闲的社会正在逐步到来。作为休闲的重要内容,休闲体育应运而生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在体育社科领域,体育界研究者也对休闲体育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于培育休闲体育人才、服务休闲社会等的考虑,我国体育类高等学校着力申报“休闲体育”专业。在教育部(教高函[2007]4号文件)公布的2007年本科招生目录中,“休闲体育”本科专业(040207S)作为目录外专业列出,标志着与大众休闲相关的专业首次进入高等教育范畴。目前,已有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获得了“休闲体育”专业的招生权。
在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课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一些研究者从休闲体育的教材化、休闲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休闲体育人才的社会需求等角度对休闲体育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多是从结构功能的模式出发,探讨社会需求与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关系。在此模式下,对休闲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呈现出一种适应社会的工具化倾向,休闲体育课程应具有的精神内涵更多地存在于理论阐述中。显然,丧失精神内涵的休闲体育课程难以培养出真正懂得休闲体育的专业人才。笔者尝试从现代、后现代课程观融合的视角出发,对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思考和研究,期望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体现社会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真正的休闲体育人才。
目前,休闲体育课程设置的项目主要包括高尔夫球、门球、健美操、棋牌、攀岩、野外生存、定向越野、舞龙舞狮等。在实践环节上,则主要面向市场,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强调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在休闲体育课程设置理念上,部分学者认为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休闲服务,应将运动技能转化为能够使参与者享受快乐、收获健康的运动产品。不难发现,我国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是在两难中进行选择的,既要考虑市场需求,又要从文化、体验、精神之类的角度提升休闲体育服务的层次。在这个选择过程中,现代及后现代课程观对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有一定的启发。
课程(curriculum)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随着时代的演变,课程的定义及其设置理念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被誉为“现代课程之父”的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阐明了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和原理,即“泰勒原理”。它的4个基本问题是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学校应该提供什么样的经验;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原理”实质上是一种追求社会效率的科学主义的课程设计方式,其目标是通过课程有效率地生产出“有用”的公民,其遵循的是“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所倡导的效率—标准—流水线模式。“泰勒原理”以“效率”为课程设置的基本取向造成整个课程越来越技术化。学生仅仅被视为占有更多的知识以提高自己未来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的产品。学生的精神世界被低估和忽视。因此,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课程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20世纪70年代后,课程研究领域吸收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成果,对“泰勒原理”的技术性、普适性的程序和规则进行了批判,掀起了课程领域的概念重构运动。后现代课程观不单是关注课程目标及其实现,而且希望课程能够建立在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和人文主题的基础上,希望把课程研究与广阔的社会联系起来,关注人的主体性,关注学习过程中人的发展。这也就是将课程从“跑道”(race-course)变成“在跑道上跑”(racing on runway)。小威廉姆E·多尔被公认为后现代课程观的集大成者。后现代主义课程是一种探索并不断扩展的网络所构成的课程,即4R课程——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s)、严密性(Rigor)。正如艾思纳(Eisner)所言:课程编制是一种将教育的理想(image)和抱负(aspiration)转换成实际方案的过程。现代、后现代课程观是在不同的时代、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教育理想和实践。
以泰勒为代表的现代课程观关注的是实践层面的操作性,而概念重构学派关注的是教育原理——哲学层面、理想性的东西。在崇尚效率、进步、科学的现代社会,“泰勒原理”代表的现代课程观有力地促进了课程设置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至今,“泰勒原理”提出的“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要素模式在课程设置中仍具有重要作用。
以多尔“4R”课程理论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观弘扬的是开放、多元、关注个体、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教育的最终使命。这是对现代课程观技术理性的批判和超越,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但在面对现实教育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时,后现代课程观通常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从维持课程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适度张力,防止一方独霸,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理想这一角度来说,后现代课程与现代课程并不是一种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在教育的现实中,两者更应是一种融合互补的关系。
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之间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在当代中国,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的不同要求。在现代社会,休闲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需求,市场则通过配置资源来满足这种需求。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是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一环。为此,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必然要依赖于市场需求。在适应、服务市场需求方面,现代课程观具有明显的优势。
事实上,泰勒原理的产生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在美国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协会在20世纪30年代对中学学校课程进行了一场综合研究和实地研究,被称作八年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经济大萧条后,大批失业青年不得不回高中读书与学生对于学校说教的课程毫无兴趣之间的矛盾。担任评价研究小组主任的泰勒最终认可了目标分析模式: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在实践中,泰勒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休闲体育专业所面临的社会背景与泰勒原理产生的背景有类似之处。为保障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休闲体育专业无疑应该面向市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然后“组织经验”,因地、因时制宜,将一些特色、时尚的体育项目纳入课程,以培养能够与当今社会经济相适应的人才。目前,我国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院校在这方面均做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指出:“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从本质上说,休闲植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具有较强的个体性。现代社会呼唤休闲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重建或修复人类的精神世界。有思想的休闲也许是治疗现代人精神疾患的最佳途经。为此,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忽视人类精神的培养。
另一方面,作为新兴专业,休闲体育专业必须与社会体育专业等进行区分。以体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区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对不变的区分标准应是支撑两个专业背后的理论知识。真正的休闲体育应具有身心合一的特点,它应该促进人类精神生态和身体素质的共同发展,尤其是人类精神的发展。在这方面,后现代课程观可以为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提供指导。
后现代课程的代表人物多尔提出了4R课程——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s)、严密性(Rigor)。所谓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所谓回归性是指“一个人通过与环境、与他人、与文化的反思性相互作用形成的自我感觉的方式。”所谓关联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面和文化方面。所谓严密性意味着有目的地寻找不同的选择方案、关系和联系。严密性是不确定性和解释性的组合。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任意性,相反,它不仅“承认现实化的范围”,而且承认由此达成“现实化”的一系列可能性。在发展中达成哪一种现实化则依赖于相互作用的过程本身,依赖于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组合。
后现代课程观要求对休闲体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立的理论观点等进行回应,并与现实进行对话或协调,从而获得丰富性。为达到休闲的状态,不仅需要体育行为,更需要参与者回归自身,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后现代课程观看来,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应着力于探讨如何促成人们进行休闲回归。休闲体育课程应将休闲体育置于广阔而深厚的人文社科领域,以开放的态度构建课程,实现课程的自组织。同时,要促使教师、学生和休闲体育课程之间的对话成为有意义的对话,将休闲体育的各种观点投入各种组合之中,确定休闲体育的“现实化范围”,从而实现休闲体育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有机地组合。简言之,后现代课程观主张借助具体的体育项目,通过对话、反省等方法,促使参与者生成自身对休闲的理解。
受现代社会和休闲自身特点的影响,休闲体育专业提供的课程一方面应该保证学生学习到一定的休闲体育技能,以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又要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休闲及休闲体育的内涵、特点,构建起动态、开放的休闲体育知识结构体系。表面上看,这是休闲体育专业学科与术科的关系问题。实质上,这体现了后现代课程观的缺位。我国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院校基本按照1:1的比例开设了学科和术科。但在现实中,学生的学科与术科学习较为脱节,学科与术科之间没有形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状态。从课程观的角度来说,其中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学科和术科教学遵循的是现代课程观,强调的是课程目标、任务的实现,学科教学所受的束缚更为严重。因此,为培养精神和技能双合格的休闲体育人才,需要打通学科和术科之间的隔阂,在现代、后现代课程观融合的指导下,设置新型的休闲体育课程。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健康与人类服务学院娱乐与休闲研究学系娱乐管理方向开设了娱乐体验、娱乐体验推广等课程。澳大利亚的悉尼理工大学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休闲管理方向开设了许多与运动、旅游有关的课程,其中之一是“休闲体验设计和规划”。
从现代、后现代课程融合的角度来看,这种休闲体育体验类的课程具有将多尔4R课程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寓于泰勒原理“组织经验”的过程中的潜力。具体而言,休闲体育体验类课程具有沟通学科与术科的潜力,它可以寓学科知识于术科学习中,可以促进学生在术科学习中加深对休闲的理解,继而又可以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特点,对术科进行适当改进和调整,从而帮助人们更容易获得休闲的体验。目前,此类课程可资借鉴的模式或教法较少,需要休闲体育专家、学者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责任编辑: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