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劲松,韩会君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广东广州510500)
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理性思考
吴劲松,韩会君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广东广州510500)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后北京奥运时期,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也将进入实质性阶段,举国体制改革的研究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在对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现状进行简述的基础上,从坚持务实与创新原则的角度提出了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五点思考:还原本意: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前提;立足国情: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基础;丰富外延:举国体制改革研究视野的拓宽;认清形势:举国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他山之石: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参照。
举国体制;体育体制;竞技体育;改革
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去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体育方面,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夺取最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1]。举国体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近年来受到了国人乃至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随着广州亚运会的落幕,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在本土举行的这项最大规模赛事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又一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9枚金牌不仅再创亚运会历史,也显示出中国体育在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体育大国的位置,而这一成绩无疑又是举国体制的成功。但在北京奥运会之后,竞技体育的走向就引发了辨论,观点更是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如何走?以此带动的全运会战略如何继续?当前,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在这种背景下,体育体制改革也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对于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功臣”的举国体制改革的研究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学术界关于举国体制改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这既可以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意味着今后研究的难度已大大提高,因为唯有创新才可能会有所突破。基于此,笔者以对现有研究进行简要概述为基础,从坚持务实与创新原则的角度提出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期为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一些思路。
近年来,举国体制改革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较大关注,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革的设想、方向及措施。如有学者指出新型举国体制就是以国家任务和大众体育利益为最高目标,以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为核心,形成政府、社会、个人三位一体,财政和市场双轮驱动的体育事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2]。有学者基于市场经济条件提出了举国体制改革的方向——从中央集权到政府调控;从花钱到挣钱;从充当“工具”到制造“玩具”[3]。有学者对举国体制改革的时间段进行了划分,指出2008年后举国体制将进入全面改革阶段,国家体育总局机构改革全面展开,实现中国奥委会实体化,全面推行协会制管理模式,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完成过渡性任务,完成现行专业队体制的改造任务,形成新的举国体制格局[4]。有学者对政府在举国体制改革中的定位进行了分析,认为举国体制改革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指导,政府是体育改革的推动者,改革的方向不是削弱、淡化或脱离政府的领导,而是改善和加强政府对体育的科学领导[5]。有学者指出了举国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即举国体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道路[6]。与大多数学者的“举国体制改革”观点不同的是,也有学者认为不宜再用“举国体制”的概念来称谓我国当前的体育工作[7]。应该说,现有举国体制改革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无论是在改革方向还是在改革措施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缺憾,如对举国体制的本意缺乏深入挖掘,对国情的关注不够密切,改革研究的视野不够宽阔,改革研究与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联系不够紧密,对其他领域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借鉴不足,等等。下文关于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几点思考正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展开的。
对举国体制本意的还原是进行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前提,也是遵循“务实”原则的基本体现。举国体制的提法大致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原国家体委着手制定“奥运战略”,一些同志在分析我国优势项目迅速崛起的原因时提出来的。这种在体育系统内高度整合资源的组织管理方式由于类似于“两弹一星”的模式,所以,被形象化地称之为举国体制[4]。于是,举国体制也一直成为了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代名词。与举国体制相对应的是市场体制,指的是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经费及其他费用由市场行为来筹集。但只有少数职业化程度高、商业化程度强的体育项目可以通过市场解决,其他大多数体育项目因缺乏观赏性,靠市场体制是不可能解决其经费问题的,最终还是要靠政府的支持。就连商业最发达的美国也有奥林匹克训练中心,只是费用来源与中国不一样。所以,举国体制不只是中国竞技体育独有,世界上许多对国际体育比赛足够重视的国家都有这种模式,尽管各国的做法有所不同,说法也不一样,但政府投入的实质并没有什么区别。其实举国体制也并不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专利,国内外一些其他领域也运用过或正准备运用举国体制。如美国在“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月计划”和“攻克癌症计划”中实行高度计划的科技举国体制[8];日本通过立法明确地规范文化遗产当事各方,亦即政府、地方公共团体、文化遗产的所有者及管理者、普通国民的相关法律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而促成了其文化遗产保护之举国体制的经验[9];我国也正是运用举国体制来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尤其是正在举全国之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此外还有我国的中国特色科技举国体制[8]等等。通过对诸多领域的举国体制进行综合分析,不难发现举国体制至少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需要举全国之力,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大众等等,而不仅仅是依靠某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力量;二是举国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并非对等的,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也可以实行举国体制;三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也应是举国体制的应有之义。举国体制本意的还原对于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研究具有如下启示:一是要打破封闭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充分运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二是体育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可以实现有机的融合;三是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在举国体制中仍需发挥主导作用。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能脱离国情,否则都将成为乌托邦式的理想,这其实就是哲学的实事求是的方法,也是坚持“务实”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我们不是照搬照抄西方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与此同时,不论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还是其他领域的改革,“渐进性”也是一大特征,因为“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这些经验都对我国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进行举国体制改革研究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国情:当前计划与市场经济体制并存的双轨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尤其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现代化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等基本国情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基于当前的现实国情,举国体制改革研究至少需要考虑到以下问题:一是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起源其实就是基于当时国情的现实选择,而且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一次又一次腾飞,说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举国体制应该坚持完善,而不是像一些学者所说的“废弃”,这是进行改革研究的前提;二是当前举国体制改革应该兼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重体制,即适应双轨制的体制要求,但必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而逐步改革;三是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现阶段,竞技体育所具有的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凝聚力的功能仍需继续发挥,因此举国体制改革要有利于促进竞技体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四是需要探索举国体制的渐进改革模式,逐步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体育举国体制。
当前无论是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术界,其话语中的举国体制主要是指我国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没有涉及到其他体育领域。其实如果对我国的社会体育管理体制进行审视的话不难发现,我国社会体育是按照“中央→省(直辖市)→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委”的行政管理模式来运行的,是典型的政府管理型体制。无论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还是《全民健身条例》;无论是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还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都是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经费、人力、物质等的保障下有条不紊地实施的。我国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相对较为复杂,管理部门包括教育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等,如典型的“阳光体育活动”即是由多部门联合开展的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计划。无论是社会体育还是学校体育,其管理体制都与现行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有着共同的特征,即都是政府主导下的体育管理体制。基于此,举国体制改革研究应该将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也纳入进来,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种能够对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都能够起到统摄作用的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体制”而不仅仅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如果说能对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起到促进作用的竞技体育需要举全国之力的话,那么关系到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人的现代化的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更需要举全国之力。因此,举国体制不应该仅仅是竞技体育的专利,其外延应该拓宽到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其实这也是举国体制研究坚持务实与创新原则的体现。
举国体制作为体育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适应体育发展实践而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其改革不能脱离我国体育发展的现实,更不能忽视对未来我国体育发展趋势的把握。可以说,正确认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准确把握未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是进行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尽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取得金牌总数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国人为之振奋,但这并不能掩盖当前我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体育系统内部发展严重失衡,突出表现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三者之间,一方面是竞技体育的辉煌成绩,另一方面是国民体质(特别是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开展滞后;区域体育发展也严重失衡,西部地区严重滞后于东中部地区;即使是竞技体育内部也存在许多问题,三大球、田径、游泳等大项发展滞后,尤其是足球水平与我国体育整体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体育社会问题频发,特别是赌球、黑哨、假摔等时常发生,等等。展望未来,我国体育正面临着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2009年10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来涌现出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代表和全国体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时特别强调“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进一步昭示着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体育的发展方向是建设“体育强国”。通过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审视,举国体制改革研究需要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一是如何统筹发展体育事业,促进体育系统内部的均衡发展;二是如何统筹区域体育事业发展,促进区域体育发展的平衡;三是如何预防与解决体育社会问题,实现体育事业良性发展;四是如何保障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服务。这些都应该是举国体制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学术界在研究举国体制时主要是囿于体育领域,很少发现有借鉴其他领域体制改革的研究成果,这不利于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突破与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在进行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研究时应该充分借鉴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必须将举国体制置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凸显务实和创新性原则。笔者在此列举几例以供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研究借鉴与参考,如经济领域: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10];政治领域:可以从机构改革入手,以机构改革的研究作为突破口,将渐进模式从经济体制改革导入政治体制改革[11];教育领域:新世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或创新的目标就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12];卫生领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在卫生领域,国家的职责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搞好保险;二是管好服务提供,主要保证充足的供应,保证服务质量和价格[13];文化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科技领域: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应是先改革组织体系,在体系变革的基础上改革激励机制[14]。这些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我国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启示至少包括:一是要努力构建促进体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举国体制;二是在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下的体育行政部门机构改革研究不容忽视;三是如何构建全体国民共享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应该成为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四是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大方向下的融资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具体运行机制研究也至关重要。
[1]梁晓龙.举国体制:中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成功之路(上)[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6):1-5.
[2]鲍明晓.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4):48-51.
[3]胡小明.“举国体制”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2(1):1-3.
[4]李元伟,鲍明晓,任海,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8):1-5.
[5]朱国平.金牌举国体制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5(5):3-4.
[6]苗治文,李勇勤,张大庆.论举国体制的改革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741-743.
[7]于善旭.对当前使用“举国体制”概念的置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2):43-45.
[8]钟书华.论科技举国体制[J].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85-1792.
[9]周星,周超.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举国体制[J].文化遗产,2008(1):133-143.
[10]孔泾源.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J].中国经贸导刊,2008(6):5-9.
[11]靳晓熙.论中国社会改革的渐进路径——从经济体制改革透视政治体制改革[J].经济论坛,2004(16):150-152.
[12]朱国仁.不断创新:新世纪我国教育体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4):33-38.
[13]于保荣.对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12):47-50.
[14]张敏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7-50.
责任编辑:刘红霞
Researches on Reform of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WU Jinsong,HAN Huijun
(Faculty of Education,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Guangdong,China)
China has come into the Post Beijing Olympic period currently,the reformation of 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ic systems are deepening continuously and the reform of sports system will come into the essential phase.Against this background,the researches on reform of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will meet new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researches on the Whole Nation System,five thoughts of the research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as follow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and innovating principles:restoring the original intent of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is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researches;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re the base of the researches;horizons to enrich the extension of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are to be broadened;the goal of reform of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based on clearing understanding of realities is to be confirmed;the advices from others are beneficial to the researches.
the Whole Nation System;sports system;competitive sports;reformation
G812.1
A
1004-0560(2011)01-0031-03
2010-12-13;
2011-01-18
吴劲松(1968-),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