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失衡”的体验性阅读教学

2011-11-16 03:21杨先军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7期
关键词:失衡朗读体验

杨先军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体验性教学正走进更多语文老师的课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注重体验而忽视了朗读,偏离了文本,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忽略了对话,使体验性阅读教学呈现“失衡”状态。体验性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情境的创设要紧扣文章中心,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积累,要用“对话”深化体验。唯有这样,体验性阅读教学才能避免“失衡”,才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体验;失衡;朗读;情境;经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出现了质的变化,体验性教学正走进课堂,走进阅读教学。体验性教学是一种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主动性、内发性、独特性和亲历性,是活化、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它已成为新时代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和语文教师的理想追求。但是有些阅读教学容易出现“失衡”的现象。为了避免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失衡”现象,真正落实体验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感悟,产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洪镇涛老师说:“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课文学习要理解文本的意义,从语言文字的形式上获得至关重要的信息。因此,课文要认认真真地朗读,这不仅是“披文入情,沿波计源”的需要,也是获得语感的需要。朱自清说:“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读者朗读时,“因声求气,得神入境”,神游文章之中,辄心向往之,其境历历如在目前,其人栩栩如生,像喜亦喜,像忧亦忧,体验来了,很快就进入了文章理解的层面。当把文章读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朱熹语),“文章读之相熟,则与我之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唐彪语),那文章就自然理解了。事实也正是这样,当一篇文章学生读正了字音,读通了词句,读准了语调,读清了思路,读懂了技法,才能读出感情体验。

语文课的教学,表演也好,活动也好,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朗读、对语言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或者为理解语言、感悟语言服务。笔者也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蓝蓝的威尼斯》,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任意选择威尼斯的一个景点,向游客们介绍。”学生非常感兴趣,赶紧到文章中找相关段落,争先恐后地上台介绍。这样的活动,促使学生充分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这样的体验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注重创设情境,触发体验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紧扣文章的主题。

在新课改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该篇课文所需要的情境,变课文的此情此境为现实学习的“我情我境”,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触发包括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语感等在内的种种体验,从而获得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有一位老师执教《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上课前,播放电视剧《水浒》中的《好汉歌》:“……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不仅直接导入了课文,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调、气壮山河的歌词,令学生听后精神振奋,并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拍而歌之。这种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鲁达扶弱济困、疾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的鲜明性格。

三、注重调动经验,强化体验

教师要投石探路,接通“两知”。所谓“两知”,就是“已知”和“未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投“已知”之石,探“未知”之路。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在已知和未知之间难于接通,当他们经过一番努力,正处于要接通即处于“愤悱”阶段时,教师如果能创设情境,及时给予点化,就会使学生产生新的体验,会豁然开朗。

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老师指导学生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可以嚼出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可以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你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四、注重平等对话,深化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的本质是主观,语言是人类的主观创造,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也是主观创造。文章作者选用什么词语、句式,运用什么修辞手段,运用什么表现方法,也是作者的主观创造。而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同样也是读者的主观创造。读者总是凭借着自己的经历体验,对其意义进行阐释,因而每个人在具体的文章面前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阐释。只有通过对话沟通各自的心灵,交流各自的体验,让各种思想碰撞,产生创造的火花,才能深化自己的体验。

我们特别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做到“引而不发,导而勿牵”,“引在迷茫处,导在关键点”。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文本价值取向展开生动的教学对话。

总之,在实施体验性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应只关注“体验”,不应为了“体验”而“体验”,而应理性思考,全面考虑,从而使阅读教学稳步发展,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韦志成.体验与“体验的课程”.

[3]李先诰.语文教学的点化艺术.

[4]袁作健.初中语文体验阅读教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上兴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失衡朗读体验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