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延兴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深化,作为信息技术课老师,要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新课程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深化,作为信息技术课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优化教学的目的。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比如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性格爱好、知识基础、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其次,要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内容内涵,吃透每一章、每一节的主要作用,从中挖掘出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二、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本前提,精心选择教学素材,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激活学生的技能为支点,以沉淀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重点。例如,我在教授文字处理时,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设计好的“电子报”,由于排版的独特性以及文字、插图、背景的美观性,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一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得教学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适时采用演示、教授、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具体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的教学与任务驱动模式结合起来,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向老师、向同学请教,将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常说教无定法,那么学习也是没有定法的,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平时所运用的演示法、教授法等都可以与任务驱动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合理运用组内合作、竞争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鉴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统一演示时,并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此时,我们可以运用分组合作交流或竞争的方式来弥补统一教学的不足。在划分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均质分组,保持各小组之间的能力均衡。由每组成员自己选出组长,在分组讨论或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小组长要明确分工,制订目标,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并领到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当组内每位成员都完成既定目标之后,这一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才算是取得了成功。这种学习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3.建立科学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优势,建立一个集指导、学习、发布作品、经验交流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动态的网络信息,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实际,创建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在平台上设置一些栏目版块,例如:教学指导、作品发表、信息资源、星级任务、锦囊妙计、学习心得等,并针对不同的版块制作不同的PPT,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让他们在直观形象的动态知识演示中,提高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这一教学平台的创建,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从课堂走向了课外,也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增强学生自信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作出客观、肯定的评价,不要一味地否定学生,而要看到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多对学生提出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互评,并引导他们在互评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育学生学会对别人进行赞美与欣赏,能够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3.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发展做出的主观性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通过反思与自评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打好基础。
由此可见,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合理性、科学性、民主性,有助于每一位学生在将来的成长道路上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探究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孙少武.新课程教师怎么办: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读本[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5.
[5]李艺.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9).
(作者单位 重庆市武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