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晓安 崔素珍
(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谌晓安 崔素珍
(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了解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增进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学教师的健康。 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地区中学教师20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①男、女性的体脂百分比(%BF)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性50-59岁年龄段除外),且男性在40-49岁、女性在40-49岁、50-5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呈“中年肥胖”现象;②男性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女性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和上臂。内脏脂肪指数男女性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相比男性均高于女性,呈“向心性肥胖”现象;③采用%BF法的肥胖检出率最高,体质指数(BMI)法检出率最低;④男女肥胖率分别为72.58%、32.35%,其中隐形肥胖者分别为48.39%、24.68%;⑤影响肥胖发生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健康意识、饮食习惯、饭后是否久坐或躺下、睡眠情况。结论: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健康意识,坚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预防肥胖和超重的发生。
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影响因素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湘西地区张家界市、桑植县中学教师203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无明显的心、肺、肝和肾等主要脏器疾病,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表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制《肥胖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健康意识(是否关注自身的健康)、工作时间(是否在8小时以内)、工作强度(是否强度大、压力大)、饮食规律(是否一日三餐)、饮食习惯(是否注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运动情况(是否经常运动)、饭后是否久坐或躺下、睡眠情况(睡眠是否好)、居住环境(是否满意)等方面,每个方面均有“完全符合、基本符合、部分符合、基本不符、完全不符”五个选项。
随机抽取张家界市、桑植县中学教师203人,发放问卷203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有效回收率为90.15%。一周后采用重测法,从第一次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70名进行重测,两次检验的相关系数R=0.96(P<0.05),表明本调查结果是可信的。
1.2.2实验法
按照《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测试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采用大连产欧姆龙HBF-358型身体脂肪仪测试体脂率(%BF)、体质指数(BMI)和内脏脂肪指数等;衍生指标有腰臀比(WHR)。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多组间均值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建立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时,进入标准P=0.05,剔除标准P=0.10。显著性差异为P<0.05。
2.1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脂肪堆积部位及体脂率
湘西地区中学男、女教师的%BF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男性50-59岁年龄段除外),且男性在40-4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显著高于20-29岁年龄段(P<0.05),在30-39岁年龄段%BF也较高,女性在40-49岁、50-59岁年龄段显著高于20-29岁、30-39岁年龄段(P<0.05),提示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呈“中年肥胖现象”。除在50-59岁年龄段基本相同外,其它各年龄段男性的%BF均高于女性(P<0.05)。
男性的上臂部、肩胛部、腹部皮褶厚度均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50-59岁年龄段除外),且均腹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上臂部皮褶厚度,30-39岁、40-49岁年龄段的各皮褶厚度均显著高于20-29岁年龄段(P<0.05),女性50-59岁年龄段的上臂、腹部皮褶厚度显著高于20-29岁、30-39岁年龄段(P<0.05),提示男教师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女教师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和上臂。内脏脂肪指数男女性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相比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详见表2。
表2 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脂肪堆积的部位
*表示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比较P<0.05;▲表示同性别间与前一年龄段比较P<0.05;#表示同性别40-49岁与20-29岁年龄段间比较P<0.05
2.2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的检出率和肥胖类型分别采用BMI法、WHR法、%BF法,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3)。其中,男性的肥胖检出率BMI法 表3 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的检出率比较 注:*同一性别不同方法之间比较P<0.05 %BF应是评价体脂成分的首选指标,检测肥胖较准确。而单纯应用BMI判断肥胖是不适宜的,容易出现漏检或假阳性。按照BMI和%BF的情况可将体型分为“标准型”(即BMI和%BF均正常)、“肌肉型肥胖”(即BMI高于正常、%BF正常,是体质健壮而不是肥胖,如运动员或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隐形肥胖型”(即BMI正常、%BF高于正常,体重虽处于理想范围内或低于理想体重范围,但脂肪含量相对较多的人)、“肥胖型”(即BMI和%BF均高于正常)。湘西地区中学教师中肥胖型占24.19%,隐形肥胖型占48.39%,共计72.58%;女性肥胖型占5.94%,隐形肥胖型占24.68%,共32.35%。由此可见,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状况不容乐观(详见表4)。 表4 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的类型 2.3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时,以是否肥胖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健康意识、工作时间、工作强度、饮食规律、饮食习惯、居住环境、运动情况、饭后是否久坐或躺下、睡眠情况等为自变量,来做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肥胖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健康意识、饮食习惯、饭后是否久坐或躺下、睡眠情况。因此,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发生概率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Ln(P/1-P)=2.608-3.318X1+0.982X2+1.517X3+1.644X7-0.369X10-0.680X11。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的符合率:已观测到肥胖者但预测为非肥胖者为7人,已观测为非肥胖者但预测为肥胖者为4人,本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符合率为94.28%。 由本Logistic回归模型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发生可能性增加;男教师出现肥胖的可能性是女教师的2.67倍;有良好的健康意识、摄入低盐低脂低糖食物、饭后不久坐或躺下、睡眠良好是保护因素(详见表5、表6)。 表5 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表 表6 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评价身体肥胖时,常用的指标有BMI、WHR和%BF。%BF应是评价体脂成分的首选指标,而单纯应用BMI判断肥胖是不适宜的,容易出现漏检或假阳性。本研究中湘西地区中学教师中肥胖型占24.19%,隐形肥胖型占48.39%,共计72.58%;女性肥胖型占5.94%,隐形肥胖型占24.68%,共32.35%。由此可见,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人体脂肪分布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变化特征,受遗传因素、性激素、神经内分泌、饮食习惯、营养结构和体育锻炼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明显存在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2]。本研究中,湘西地区中学男、女教师的%BF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且男性在40-4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女性在40-49岁年龄段和50-59岁年龄段显著增高(P<0.05),提示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呈“中年肥胖”现象,中年应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时期。究其原因:(1)脂肪分布的生理特点。成年人脂肪组织的增加在正常情况下以细胞的体积变化为主,但仍保留了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能不断地产生新的脂肪细胞。(2)湘西地区独特的饮食习惯。湘西地区人们喜欢食用腊制品的习惯(属高糖高脂高盐饮食),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脂肪等高热能食品摄入明显增加,也促使肥胖的发生。(3)基础代谢减少和体力活动的不足。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肌量减少,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基础代谢率逐渐减少,如果在基础代谢逐渐下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和年轻时一样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则会产生“中年肥胖”的后果。 除在50-59岁年龄段基本相同外,其它各年龄段男性的%BF均高于女性(P<0.05),提示男教师的肥胖发生率高于女教师,可能原因有:(1)性激素分泌的差异;(2)女教师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和饮食卫生习惯,更注重保持体型,且工作压力稍小于男教师;(3)中年男教师由于工作紧张而缺乏运动、经常饮酒或其它不良饮食习惯、社交多等原因,肥胖发生率较高,而50岁以后,工作压力减轻,有较多的时间运动,注重身体保健,反而肥胖减少。 研究表明脂肪分布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湘西地区男、女中学教师的皮下脂肪均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男教师主要堆积在腹部,女教师主要堆积在腹部和上臂。内脏脂肪指数男女教师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相比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说明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主要以内脏型肥胖更多见,男教师尤甚。研究表明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主要以内脏型肥胖更多见,意味着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湘西地区男、女教师的肥胖发生率均较高,肥胖状况严重,其中隐形肥胖型较多,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呈“中心型肥胖”、“中年肥胖”现象,应给予重视。湘西地区中学教师为了避免肥胖的发生,应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宣传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理念,坚持运动来维持和增加骨骼肌量。 [1] 顾秀英,胡一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324-339. [2] 孙志娟,黄之瑜.肥胖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1,32(1):39-44. [3] Lean ME,Hans TS,Seidell JC.Impairment of health and quality life in people with large waist circumference[J].Lancet,1998,351:853-856. TheLogisticAnalysisoftheObesityStatusandItsInfluencingFactorsamongMiddleSchoolTeachersinWesternHunan Chen Xiaoan,Cui Suzhen (Sports Science College,Jishou University,Jishou,416000,Hunan,China) To investigate middle school teachers’ obesity and affecting factors to improve their health.Method:using 203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n western Hunan province as the subjects,this investigation used direct measurements and questionnaire methods.Results:① The F% of all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aged 40-49) increased with age,except for the male teachers aged 50-59,showing a “peak midlife obesity” condition;② The males’ subcutaneous fat mainly accumulated on abdominal regions,and the females’ mainly on the abdomen and upper arms,showing a “central obesity” condition;③ The detection rate using F% was highest,and that of BMI was lowest;④ The obesity rates of male and female were 72.58%、32.35% respectively,and included 48.39% and 24.68%,respectively,for “hidden obesity”;⑤ The affecting factors included age,sex,health consciousness,eating habits,sleep,etc.Conclusion:The obesity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n west Hunan province is very severe;step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through improving health consciousness,regular eating habits and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Western Hunan;middle school teacher;obesity;influencing factors 2010-10-11; 2010-12-15 谌晓安(1974-),女,土家族,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质与健康。 G804 A 1672-1365(2011)03-0008-033 讨论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