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成人皮褶厚度的研究

2021-03-15 09:04马雅萱曹滨验徐嘉妍温有锋叶丽平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皮褶体脂率二头肌

马雅萱,曹滨验,徐嘉妍,温有锋,叶丽平

(1.锦州医科大学生物人类学研究所;2.锦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辽宁 锦州 121000)

哈萨克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同时也是跨境民族,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蒙古等中亚及西亚的国家[1]。至2010年,在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共有146.26万人[2],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86-100。关于哈萨克族的体质人类学报道有很多,但哈萨克族皮褶厚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皮褶厚度可反映人体脂肪分布及发育状况,可用于判定身体肥胖水平及健康状况。研究发现皮褶厚度与糖尿病[3]、高血压[4]、冠心病[5]等疾病密切相关,髂前上棘皮褶及腹部皮褶厚度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6]等,研究表明皮褶厚度与哈萨克族儿童高血压及儿童血糖水平显著相关[7-8]。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测量哈萨克族6项皮褶厚度,全面掌握哈萨克族皮褶厚度的特点,了解哈萨克族人群脂肪发育及健康状况,进而为早期发现肥胖,预测、监控肥胖相关性疾病以及健康指导等提供依据,丰富哈萨克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知情同意原则,测量时采用随机取样方法,本课题组于2017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伊犁州塔城地区对哈萨克族成年人895例(男性472例,女性564例)进行6项皮褶厚度测量(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皮褶、髂嵴上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小腿皮褶)。被调查者身体健康,无明显影响测量值的疾病,年龄在20~85岁之间,男性平均年龄为(46.22±14.35)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5.41±12.31)岁。

1.2 方法

按照《人体测量方法》[9]使用仿日本荣研式皮褶厚度计 (精确到0.5 mm)测量肱二头肌皮褶厚度(biceps skinfold,BS)、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肩胛下皮褶厚度(subscapular skinfold,SBS)、髂嵴上皮褶厚度(suprailiac skinfold,SUS)、髂前上棘皮褶(anterior superior spine skinfold,ASSS)和小腿内侧皮褶(medial calf skinfold,MCS)。

1.3 体脂率计算

根据四项皮褶厚度(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厚度)值总和的对数值,按照 Durnin and Womersley 方法计算体密度(D),按照 Siri(1961)公式计算体脂率(PBF):Pft=495/D-450[10-1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Excel 2019和SPSS 25.0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处理,运用U检验比较哈萨克族皮褶厚度性别间的差异,运用非参数检验判断皮褶厚度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运用线性相关分析,判断皮褶厚度与年龄是否相关,运用聚类分析比较哈萨克族同国内其他民族间的差异。

2 结 果

2.1 哈萨克族成人皮褶厚度及性别间比较

哈萨克族成人皮褶厚度及性别间差异见表1。哈萨克族男性和女性在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髂嵴上皮褶厚度、髂前上棘皮褶厚度、小腿皮褶厚度及体脂率等所有指标间存在差异,且女性各项指标均大于男性。

2.2 哈萨克族成人皮褶厚度的年龄变化

哈萨克族各项皮褶厚度随年龄具体变化见表1,男性及女性肱二头肌皮褶厚度均随年龄增加,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小腿皮褶表现为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的总体趋势。肱三头肌皮褶男性及女性变化趋势不同,在男性中先增加,至51~60岁年龄段最大,而后减小;而在女性中先减小,至51~60岁年龄段最小,后增加。髂前上棘皮褶在男性中先增加,至41~50岁年龄段最大,后减小;在女性中髂前上棘皮褶随年龄改变而减小。哈萨克族成人皮褶厚度各年龄组间差异及与年龄相关性见表2。体脂率在男性和女性各年龄组间均存在差异(P<0.05),且与年龄呈正相关。男性及女性肱二头肌皮褶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且肱二头肌皮褶厚度在女性各年龄组间具有差异(P<0.05),哈萨克族女性髂前上棘皮褶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

2.3 哈萨克族成人皮褶厚度与国内其他民族聚类分析

哈萨克族皮褶厚度聚类分析结果见表3、表4、图1、图2,男性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两大类,即哈萨克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蒙古族为一类,汉族及俄罗斯族为另一类;哈萨克族女性可与鄂温克族、满族、赫哲族聚为一类。

表1 哈萨克族成人6项皮褶厚度调查结果(Mean±SD,mm)

表2 哈萨克族成人皮褶厚度的年龄变化

表3 哈萨克族与我国其他民族皮褶厚度的比较(男)

表4 哈萨克族与我国其他民族皮褶厚度的比较(女)

图1 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聚类分析结果(男)

图2 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聚类分析结果(女)

3 讨 论

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反映上肢皮下脂肪发育情况,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反映下肢皮下脂肪发育情况,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反映躯干皮下脂肪发育情况。本次研究发现哈萨克族男性及女性身体各部位皮下脂肪发育情况良好,女性皮下脂肪含量明显大于男性。哈萨克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饮食多食肉类、奶类,少吃蔬菜、水果等,喜爱高盐、高脂肪的食物[16],是超重、肥胖的高发人群,哈萨克族男性多在外从事体力劳作,女性则多主持家务,或从事编制、刺绣等工作[17],劳动量明显小于男性;同时脂肪在体内分布具有性别的差异,男性脂肪更易聚集于内脏,而女性脂肪则多聚集于皮下[18],因此哈萨克族女性皮下脂肪较丰富,明显大于男性。哈萨克族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与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满族、蒙古族等均属于阿尔泰语系民族,研究表明阿尔泰语族民族具有相似的分子遗传结构[19]以及相似的体质特征[20-21]。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阿尔泰语系民族的亲缘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哈萨克族男性与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满族、蒙古族聚为一类,而哈萨克族女性与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聚为一类。

研究发现哈萨克族高血压[22]、血脂异常[23]等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控制肥胖对于哈萨克族人民健康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皮褶厚度与体内脂肪含量具有很强相关性,以皮褶厚度计算体脂率判定肥胖的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判定人和动物的肥胖水平[24-26],其中以Durnin and Womersley 方法计算体脂率判定肥胖的结果与双能X线法检测结果一致性最高[27]。本次研究用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厚度等四项皮褶厚度,按照 Durnin and Womersley 方法计算体脂率,发现哈萨克族肥胖率为39.4%(女性肥胖率为55.3%,男性肥胖率为20.3%),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29],高于汉族[30]等其他民族。综上,哈萨克族是肥胖高发人群,皮褶厚度可作为哈萨克族肥胖监控指标,对哈萨克族肥胖进行初步筛查,有利于控制哈萨克族肥胖,预防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哈萨克族人民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皮褶体脂率二头肌
中国藏缅语族族群的皮褶厚度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壮侗语族族群的皮褶厚度
中国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与空格人的皮褶厚度
胖不胖?体脂说了算
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高频超声扫查方法
不胖不瘦,需要运动锻炼吗?
双侧肱二头肌副头伴右侧肌皮神经变异一例*
体脂率下降5%后,你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胸大肌下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