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干预对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3-15 09:04李琪赵浩森王思锦牛霞马艳梅徐唱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精准糖尿病

李琪,赵浩森,王思锦,牛霞,马艳梅,徐唱

(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定义为“一种由基因和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支持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据估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几乎翻一番。根据多种研究证实,亚洲人在种族和基因上更有罹患风险。作为很多国家最主要的死亡病之一的糖尿病影响全世界数百万人,也是冠心病、中风、失明、肾功能衰竭和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1]。伴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相关并发症也随即出现,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失调症,其中糖尿病足的发病高于其他靶器官[2]。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以周围神经损伤、动脉疾病、足部畸形和反复创伤为主要特征的并发症[3]。糖尿病患者一生中有高达25%的风险发展为足部溃疡,有效治疗原则包括截肢、特定抗生素方案、局部手术和血管成形术等[4],多数患者最终以下肢截肢为主要医治措施。糖尿病足的病变几十年来一直影响着患者、家庭、医生、护士和其他照料者的生活,人们为了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这一类并发症常常导致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5]。足部溃疡后期并发症的严重的发病率和生活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可能是所处不同的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睡眠不足、饮食营养、工作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保健设施等。除此之外,人们对慢性病患者的生理、情感和心理方面的自我管理提出了巨大的要求。精准干预是直指糖尿病足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病理和生理上的问题,做到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如足部测温、定制足部压力缓解治疗鞋、心理健康专业医生会诊、多学科协作等。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精准干预,如果实施得当的话,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展。干预的目标是以可接受的成本来减少并发症、优化生活质量和改善代谢控制。在本研究中,以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针对性探究精准干预对应用胰岛素常规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5例糖尿病足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成了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0例,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62.59±1.7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7 例,女性患者为 21例,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2.25±1.53)岁。 同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生活方式、饮食、睡眠、工作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保健设施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我们排除了对健康受试者、患有糖尿病以外其他疾病患者或没有足部溃疡风险的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我们只负责活动性溃疡患者的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知情同意,符合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患者在精准干预之前均进行基础的临床治疗手段,并且要对入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饮食、体力活动、血糖控制、抗感染等基本治疗。针对患者糖尿病足的创面情况进行切开、引流和清创治疗,加强对患者足部创面的看护,确认每日的换药。在患者入院治疗之后,医护人员要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健康宣讲及血糖监测,同时督促患者引起对饮食均衡的注意,此外,在日常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程变化。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主要进行精准干预,每日足部皮肤温度测量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穿着缓解足部压力的治疗性鞋子并给予专业的足部护理。因糖尿病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和不稳定、长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疾病特点,患者容易出现焦躁、烦闷等不良的负面情绪,极其容易对治疗效果失去信心。医务人员应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患有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家庭情况和文化程度等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应用多学科协作指导护理的方式,如患者接受以上心理方面的指导后仍有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则需要邀请相关的心理专家进行会诊,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接受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心理情况;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观察并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析两组患者的精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指标(评价情感领域、生理领域和社会领域,0~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情感领域、生理领域和社会领域越好);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静脉炎、麻木、皮肤皲裂)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干预前患者焦虑情况

通过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精准干预的焦虑及其他量表评价,发现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患者焦虑情况

2.2 患者满意度比较

通过将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试验组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相比较于常规干预的对照组来说,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满意度

2.3 生活质量比较

对比治疗前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根据以下几个标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指标的差异不是很大,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其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进行精准护理干预后,将试验组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普通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其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精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患肢发生静脉炎、麻木、皮肤皲裂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少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 论

以出现高血糖症状为首要发病特点的疾病—糖尿病,会导致并发心血管相关疾病、截肢、视网膜病变等疾病。各种流行病数据均表明了,目前糖尿病患者呈现着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此外,患者合并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以及下肢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后果,同时也加重了社会负担,而且亚洲国家的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和负担都高于其他地区[6]。糖尿病患者足部病变的年发病率大约在2%~5%之间,患病率大约在2%~10%之间[7]。其中,每100个人就有50个人不了解自己的病情,这种无知导致了糖尿病的复杂化。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等因素致的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皮肤角化过度和血糖控制不良,代谢不良时的高血糖水平促使这些危险性发展的变化,导致微循环紊乱,并使组织对感染的抵抗力复杂化。这使得细菌迅速传播,引起坏死或败血症[8]。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与生活习惯不良以及和心理压力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当中,人文医学也在不断发展,其中主要包括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和生命伦理学,其中针对患有糖尿病足的病人来说,由于缺乏痛觉,患者往往治疗晚,病程长的疾病特点带来的是治疗时间延长,从而导致依从性下降,患者出现焦虑等不配合治疗的情绪和行为。因此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是极其重要的。

胰岛素的应用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治疗过程通过长期监测血糖变化,从而有助于调整药物剂量,并掌握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时的处理方法[9]。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糖尿病的管理除了医生的支持外,还具有广泛的患者参与的特点。我们将干预的积极结果归因于定期护理并加强患者教育。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和个人变量。精准干预方式是建立在糖尿病足患者的充足治疗前提下,针对患者不同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计划,确保充足的个体化休养计划,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积极提供足部护理教育,经常加强足部护理实践,这些都有助于干预的成功。针对性足部护理在干预疾病进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用药物或物理治疗,同时加强对饮食、生活方式的控制也是非常有效的[10]。

在本试验中,给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基本护理,而试验组则应用精准干预。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对试验组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患者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我们在进行试验前,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后再给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及分析,发现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精准干预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的研究表明,即使是长期患有慢性病的患者,精准干预管理也会对他们的护理观念产生积极影响,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全面讨论糖尿病并发症的管理治疗,新的研究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强调作为未来潜在的治疗目标。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为糖尿病患者如何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供参考,通过精准干预来增强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并且鼓励患者进行足部护理。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精准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