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代际差异研究

2011-10-26 01:39陈旭峰田志锋钱民辉
职教论坛 2011年9期
关键词:代际农民工比例

□陈旭峰 田志锋 钱民辉

两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代际差异研究

□陈旭峰 田志锋 钱民辉

随着第二代农民工群体规模的越来越庞大,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越来越凸显。两代农民工在参加教育培训的现状、作用、教育培训需求、希望获得的教育培训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必须加大教育培训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发挥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共同作用,充分考虑到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更加有效的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农民工;教育培训;代际差异

课题项目:本文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中共泗水县委办公室的共同合作项目“流动人口与小城镇发展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钱民辉。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方面,农民工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另一方面,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当前这种分化首先体现在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上,特别是随着第二代农民工群体规模的急剧增加,这种代际差异越来越凸显。根据国务院政策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人数总额大约为2亿人,其中16-30岁的人数占农民工总人数的61%”[1]。当前农民工自身的发展面临很多困境,这往往是由于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匮乏造成的。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增加劳动者价值的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是劳动者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其他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才能[2]。提升人力资本对农民工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离不开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本文基于代际差异的视角,对两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现状、作用、教育培训需求、希望获得的教育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笔者的结论与建议,以期对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代际差异研究有所帮助。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

本文是基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中共泗水县委合作完成的课题“流动人口与小城镇发展研究项目”的问卷数据撰写的,该调查于2009年1月在山东泗水县的73个村庄展开。泗水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外出打工人口占全县人口比重较高,从全国层面来说,其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整个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两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代际差异研究,我们去掉了在相关变量上存在缺失值的个案,最后得到的有效样本为1115份,其中第一代农民工638人,第二代农民工477人①。

通过两代农民工基本情况的比较,我们发现:从性别来看,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所占比例更高;从婚姻状况来看,第一代农民工已婚的比例远远高于第二代农民工;从受教育程度来看,第二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高于第一代农民工。这一点可以从高中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看出来,在第一代农民工中,这一比例是15.1%,而在第二代农民工中,这一比例是24.3%;从月收入来看,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两代农民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代农民工样本基本情况

三、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代际差异分析

(一)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现状的代际差异

当前从整体上来说,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处于一种非常匮乏的状态。这种匮乏不仅体现在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还体现在农民工掌握的工作技能非常有限。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继续性的学历教育;第二种是规范的职业培训[3]。要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就需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但是从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现状来看,整体情况并不乐观。那么两代农民工之间在教育培训现状上是否存在差异呢?

通过两代农民工在打工前参加教育培训情况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点:第一,比较而言,第一代农民工在打工前参加过教育培训的比例高于第二代农民工,虽然这种差异并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第一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要低于第二代农民工,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只有在接受一定的教育培训后才能进入工作岗位,这与两代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有关;第二,打工前第一代农民工参加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教育培训的比例明显要高于第二代农民工,而第二代农民工自费学习的比例则明显要高于第一代农民工。这说明第一代农民工在教育培训上更加依赖于组织,而第二代农民工则更依赖于个人。这一现象与当前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的发展趋势相关联。

通过两代农民工在打工后参加教育培训情况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点:第一,与打工前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相反,比较而言,第一代农民工在打工后参加过教育培训的比例低于第二代农民工,虽然这种差异也不明显。为什么第一代农民工打工前参加教育培训的比例高于第二代农民工,打工后却反而低于第二代农民工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比较而言第二代农民工往往有着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更加容易掌握一些工作技能,所以这些农民工更容易成为企业的“培养”对象。我们的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打工前第一代参加企业组织的教育培训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二代农民工,而打工后则却要低于第二代农民工;第二,与打工前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一致,打工后第一代农民工参加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教育培训的比例还是要高于第二代农民工,虽然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而第二代农民工自费学习的比例也还是明显要高于第一代农民工。

表2 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现状

(二)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作用的代际差异

两代农民工在群体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对教育培训的作用产生影响。彭茂清[4]认为,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年龄和已有的受教育基础上对于再教育和再培训更具有优势,更具可塑性。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如果第二代农民工对于再教育和再培训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具有优势,那么教育培训对他们所起的作用也会更大。那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通过表3当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点:第一,对于打工前参加教育培训的作用,第一代农民工选择“帮助很大”和“有帮助”的比例为46.2%,选择“基本没帮助”和“没有帮助”的比例为7.5%;而第二代农民工选择“帮助很大”和“有帮助”的比例为40.0%,选择“基本没帮助”和“没有帮助”的比例为8.5%。这说明从整体上来说,与第二代农民工比较而言,第一代农民工更倾向于认为打工前参加教育培训对他们是有帮助的。第二,对于打工后参加教育培训的作用,第一代农民工选择“帮助很大”和“有帮助”的比例为52.2%,选择“基本没帮助”和“没有帮助”的比例为5.8%;而第二代农民工选择“帮助很大”和“有帮助”的比例为49.5%,选择“基本没帮助”和“没有帮助”的比例为8.6%。这同样说明,比较而言,第一代农民工更倾向于认为打工后参加教育培训对他们是有帮助的。

为什么不管是打工前的教育培训还是打工后的教育培训都是第一代农民工更倾向于认为有帮助呢?为什么第二代农民工的“客观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主观优势”呢?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我们认为,这一方面与两代农民工之间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有关。从整体上来说,第一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人力资本匮乏,参加教育培训往往能够大幅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还与针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内容有关。第二代农民工自身受教育程度较高,而针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往往是一些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培训,与第一代农民工比较而言,这些教育培训对提升第二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表3 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作用②

(三)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的代际差异

虽然与第一代农民工比较而言,第二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境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他们依然生活在城市的底层社会。这种现状与第二代农民工对未来的期望之间是存在很大落差的,使得他们对现状较为不满,他们期望能够改变现状。这使得很多第二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较为强烈。

通过表4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有需要的比例为83.1%,而第二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有需要的比例为87.6%。从这两个数字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第一代农民工还是第二代农民工,他们对教育培训的需求都很强烈。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与第一代农民工比较而言,第二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更加强烈。我们认为,这与第二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加期望能够融入城市、成为城里人有关。这一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验证:第一代农民工期望将来自己是“城里人”的比例是20.7%,而第二代农民工的这一比例是30.2%;第一代农民工期望将来自己是“农村人”的比例是41.2%,而第二代农民工的这一比例是25.8%。农民工要想成为城里人首先必须要提升自身人力资本,而教育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非常有效的方式。

表4 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四)农民工希望获得的教育培训内容的代际差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一般说来人们都有下述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或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看来,一般说来,人的这些需要是按照一定层次排列的,即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较低层次的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高层次需要。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形成一种阶梯状关系[5]。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农民工来说,他们在需求上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同时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存在的。这种差异往往能够通过对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体现出来。

通过表5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三点:第一,与第一代农民工比较而言,第二代农民工更希望获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第二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所以他们从事的职业往往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这使他们更加需要获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第二,与第一代农民工比较而言,第二代农民工更希望获得科技文化与致富经验方面的培训。我们认为:这与第二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更高有关,掌握科技文化与致富经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第三,对于教育培训的内容,在我们给出的选项中,第二代农民工除了选择 “时事与形势政策教育”的比例是低于第一代农民工的,选择其它各个选项的比例都要高于第一代农民工,虽然在很多选项上的差距并不明显。为什么比较而言第二代农民工唯独对时事与形势政策教育的需求并不强烈呢?这同样是值得探讨的一个现象。我们认为这与第二代农民工集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盛行有关联。

表5 农民工希望获得的教育培训内容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四点结论:第一,比较而言,第一代农民工在打工前参加过教育培训的比例高于第二代农民工,打工后参加过教育培训的比例低于第二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在教育培训上更加依赖于组织,而第二代农民工则更依赖于个人;第二,与第二代农民工比较而言,第一代农民工更倾向于认为参加教育培训对他们是有帮助的;第三,两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都很强烈。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与第一代农民工比较而言,第二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更加强烈;第四,与第一代农民工比较而言,第二代农民工更希望获得职业技能、科技文化与致富经验等方面的培训;但同时,第二代农民工对时事与形势政策教育的需求并不强烈。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给出以下三点建议: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必须更好的发挥政府、企业、个人的作用,三方互相配合共同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的力度,以更好的提升整个农民工群体的人力资本;第二,加大宣传力度,让整个农民工群体更深刻的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到教育培训当中去;第三,在进行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注释:

①在本文,我们把第二代农民工定义为:那些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龄在16岁以上的农民工。调查是在2009年进行的,所以我们把第二代农民工的年龄界定在16-30岁之间。

②两代农民工打工前后没有培训的比例与前面的数字出现了不一致,而且相差比较大。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有一部分被调查对象没有注意到有“没有参加”这一选项,而把题目理解成是如果参加培训,这种培训的作用如何。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4.

[2]惠宁,霍丽.试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8(3).

[3]任远,陈春林.农民工收入的人力资本回报与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彭茂清.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新需求解读——基于社会学视角[J].职教论坛,2010(1).

[5]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3.

陈旭峰(1983-),男,浙江兰溪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9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城乡社会学;田志锋(1961-),男,山东汶上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中共兖州市委书记,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钱民辉(1956-),男,山东单县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城乡社会学。

G720

A

1001-7518(2011)09-0042-04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代际农民工比例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人体比例知多少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