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之运作效果设想

2011-10-26 01:39丁建庆冯晓波
职教论坛 2011年9期
关键词:运作学业阶段

□丁建庆 冯晓波

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之运作效果设想

□丁建庆 冯晓波

针对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应用,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即从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主体的学生与教师,参与组织、管理、具体实施评价工作的学校,以及整个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发展三个维度上探讨了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这一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运作效果,同时也对影响运作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该“2+3”学业评价模式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

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运作效果

课题项目: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职学校学生学业评价方法及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JA080021),课题主持人:林安全。

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生学业评价模式,为针对非学分制的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一种新模式,可简称为中职“2+3”学业评价模式。其“二阶段”指的是学生的中职学习阶段可以分为学校学习与顶岗实习两个阶段;“三课堂”指的是学生在学校和顶岗实习期间所受教育的三类课堂形式:基础理论课堂、技能实训课堂和行业岗位课堂。该评价模式运用近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基于克服当前中职教育学业评价存在的种种弊端而提出,以学习的时间构成、学习的知识构成、学习的能力构成为线索,倡导学业评价的激励性、有效性,对培养具有“六性”素质结构的高素质中职人才、达成中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1]。

一、“二阶段三课堂”评价原理的基本运用

(一)“二阶段”原理的运用

目前的中职教育大多实行在校2年和顶岗实习1年的3年制基本模式,又称中职学习的“2+1”模式。前2年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完成的任务有:1.学习公共基础文化课程;2.学习基础专业理论;3.学会基础专业技能;4.养成基础职业素养;5.生理、心理、年龄逐步青年化,并完成其它就业基本准备。第3年则进入企业岗位实习,主要完成的任务有:1.从学生到员工(劳动者)的角色转变;2.所学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向综合职业技能的转变;3.职业素养的社会化转变。学生在“二阶段”中的学习环境和状况差异特征突出,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习环境、管理要求等诸多方面。因此,学业评价的技术要求和评价路径应该不同。在实际评价中,学校应该联合社会、行业及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大纲要求制订出一、二阶段的差异性评价技术规范、方案(表1、表2),突出评价的主体性、操作性、全面性,以求得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科学评价。

表1 中职学生一阶段(校内阶段)学业评价要素构成表(案例)

表1 中职学生二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学业评价要素构成表(案例)

(二)“三课堂”评价原理的基本运用

“三课堂”指公共基础课课堂、专业技能课课堂和企业顶岗课课堂。“三课堂”学业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学业成绩、岗位适应能力、学生个性特长等板块内容。其中,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与学习至关重要,关系到学校人才输出的质量高低状况,因此,对公共基础课课堂、专业技能课课堂的评价既是学业评价的重点,也是评价的难点所在。其评价的主要要素构成虽如表1、表2,但实际操作中以教师为主导,以下给出了教师主导的评价案例(表3作为示例)。

表3 中职学生“三课堂”学业评价案例表(教师用表)

表3中,科目即指“三课堂”中的公共基础课科目和专业技能课科目,结果呈现虽然在表3中可以相同,但评价的技术方法和侧重点则可以不同,以体现学科的自身突出特点(表4、表5)。

表4 中职学生“三课堂”学业评价案例表(专业技能课科目)

(三)“二阶段三课堂”评价原理的综合运用

通过以上的过程性三课堂学业评价,就可以把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业成绩进行汇总,完成中职学生的学业评价(如表6)。

表6 中职学生“二阶段三课堂”学生学业评价汇总案例表

在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中,评价方法从评价状态上来说,所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学业过程性评价,即不仅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学知识技能的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该评价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多主体评价形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企业用人单位评价。对于学生的个性特长,主要采用替代评价,即学校通过认定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则可以凭此特长来替代对1-2门学科的评价。如对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奖项或证书的学生,学校可借此替代对其相关专业的1-2门学科的评价。

二、对“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运作效果进行设想的必要性

(一)运作效果设想的科学性、可行性

1.运作效果进行设想的理论基础。对“二阶段三课堂”评价体系的运作效果进行设想并非纸上谈兵,毫无依据。通过对“二阶段三课堂”评价体系的主要评价内容、各阶段的评价形式、评价主体等进行背后的理论基础深究,发现该评价体系反映了人本主义理念,建构主义理念,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终身教育的理念。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由,人的主体性,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该评价体系在评价原则、内容及方法上均体现了这一理念,如通过对学生的个性特张的评价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情感、态度,合作精神进行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并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评价主体由传统的教师包办转为教师主导的多主体评价,尤其将学生自评纳入其中,体现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些均蕴含着人本主义的理念。

建构主义更加强调人对外部世界的积极建构,人于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结合真实情境进行不同的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部世界。“二阶段三课堂”评价模式正反映了这一点,评价体系在重视对学生于学校中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知识进行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于顶岗实习阶段于真实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评价,如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性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六大素质:思想性素质、身心素质、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型素质及能力型素质。这六大素质均体现于“二阶段三课堂”评价体系内容之中,使评价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其评价目的。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终身学习能力,职业教育的终身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职业教育的任务不仅只是培养学生的某一专业、某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某一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以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迎接当今以及未来加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挑战。该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岗位适应能力、学习方法、工作方法以及创新性等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运作效果设想的实践土壤。(1)校企合作教育已成为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学校与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规格上已有了很大的一致性。学校为企业不仅输送技术性人才,而且提供信息资源、更高科技的技术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智囊供给机构。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训设备,前端的实地实习场所,利于学生随时把握当下的经济发展状态,很快融入变幻莫测的社会之中,进而利于中职学校的更好更快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学校与企业同样需要共同合作,且是有机合作,评价重点都应是促进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的各大因素。学校与企业共建一种评价体系不仅是双方的共同愿望所在,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而评价体系的运作效果如何必将成为二者合作中讨论规划之重点。(2)分析重庆市中职学生学业评价现状调查报告[2],我们知道,一种具有统一标准、体系完善的学业评级体系已经成为广大中职教师的共同心愿,而评价体系的多元主体性成为他们的共同要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成为其共同认识以及“2+1”式的学业评价模式与替代性评价成为了学校评价工作中的共同诉求与共同思路。“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的共同心愿,实现教师的共同要求,迎合教师的共同认识,体现教师的共同诉求并与教师的共同思路达成一致。因此,教师在该体系下开展评价工作产生很强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了可能,作为评价工作的主导者——教师一旦发挥积极作用,那么一定运作效果的产生也为期不远。

(二)运作效果设想的重要性

首先,对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的运作效果进行设想有助于考察整个评价体系的相关概念、原则,尤其是评价内容、方法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是否符合整个社会、企业、中职教育、家长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要求与规律,即这一体系的运作效果是否体现出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经济市场对人才结构的具体要求,社会对公民的素质要求以及个人自我实现、发展上的要求。

其次,对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的运作效果进行设想有助于发现整个评价体系在运作之前、运作过程中、以及运作之后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准备工作不足、运作环节不流畅、保障机制不完善等系列问题,有助于各中职学校或相关部门及时作出调整或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应对策略或措施,保障评价体系有效进展下去,从而促进中职学校教育的高效、快速发展。

三、“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之运作效果

(一)微观层面

作为整个中职教育的教育主体——学生与教师,通过“二阶段三课堂”评价体系的导向或激励,其自身的各项素质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

1.对学生,主要发生的变化在其知识的掌握程度,个人职业的情感态度,专业技能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上。在知识掌握上,学生不仅能够较好的掌握那些显性的知识,包括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时也内化了许多隐性知识,即在显性的知识、技术、技能之后隐藏的有助于增强其学习能力的一些学习方法、技巧、思维方式等。在职业情感态度上,学生能够对所学专业甚至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真正热爱这一职业。在学校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性由他为逐渐转变为自为。学生学习、工作积极性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合群性通过过程性评价的导向、激励得到提高。在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上,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坚定信念,以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来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并不断在工作上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得到很大的加强。除此之外,学生的个性特长也被不断地发掘并得到较好的发展。

2.对教师,首先中职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变。教师评价学生能更好的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即教师评价学生不再将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是通过学生自评、他评以及企业方面的评价进行综合考虑,将学生的各种素质尤其是某一特长作为重点关注点来做出自己也是对学生更为合理的评价。其次,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参与该评价体系的运作能够得到较快的提高,如教师能够根据评价的主要内容调整固有教学习惯,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会发生改变,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

(二)中观层面

此处的中观层面即中职学校。在这一层面上,学校的评价管理体系得到规范,管理人员能够做到权责分明,并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甚至在评价工作方面做得好的中职学校能够根据学校实情,结合当地企业与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在“二阶段三课堂”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切实的评价体系。具有完善的评价管理、实施体系的中职学校必定会产生良性的发展态势,因为评价进行顺利,且效果明显,是在其它各环节有序并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三)宏观层面

良好、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评价体系具备了良好、完善的特征,即该评价体系包含了科学的评价原则,多元化的评价内容,针对性的方法等等。“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的良好运作会促使学生、教师进行良好发展,进而带来中职学校质量的更快有效提高,促使中等职业教育能够快速的发展,最终使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职能更加突出,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帮手。

四、影响“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运作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一个评价体系能否良好的运作下去涉及到很多因素,如评价体系的组织工作是否完备,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包括人力、物力、资金是否到位,保障体系包括职业教育有关评价的相关法律条例是否健全,学校在开展评价工作的各级人员是否权责明确,评价工作的主导执行者——教师的评价素养是否合格,企业一方的评价工作者对评价的熟悉度与投入度如何,家长、学生的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参与度是否有效等等,这些均是影响该评价体系顺利开展下去并产生积极效果的重要因素。

那么,促使“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能够产生良好的运作效果,可以具体到以下建议:如于学校或社区中开展学生宣传,举行关于评价知识的主题讲课活动,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增强其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组织教师培训的机构应将教师的评价素养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部分,体现在教育评价学及相关课程的设置,将教师自身评价素养作为评价教师的重点等。再如加强评价工作的管理、组织工作,细化并对各级组织、管理以及执行人员的权责进行较为清晰地规划。加强制度与法规的保障,如对学校、教师进行创优评选时,将其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作为重要的观测点。

总之,只有保障这些因素的各个环节做好并进行有机结合,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才能快速、顺利的开展下去,整个评价体系的运作效果才会很快的显现出来。

[1]梁成艾,朱德全,唐瀛.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J].职教论坛,2010(34).

[2]林安全,梁成艾,陈群.重庆市中职生学业评价现状之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1(3).

丁建庆(1966-),男,重庆人,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校长,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冯晓波(1986-),女,山西大同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G712

A

1001-7518(2011)09-0050-03

责任编辑 葛力力

猜你喜欢
运作学业阶段
艰苦的学业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