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与实践

2011-10-18 01:39钱廷仙
职教论坛 2011年6期
关键词:生产性顶岗校企

□钱廷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与实践

□钱廷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生产性”与“教学性”的统一,一般有学校独资、政府资助、校企合资、校企合作四种类型,目前,在建设与运行上受到观念滞后、机制障碍、效果低下的制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经济学的视角,把国内知名的连锁零售企业苏果超市公司的旗舰店引进校园,通过协调利益冲突、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功能定位、拓展合作项目等措施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开创了财经类专业产教结合新模式。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增值服务

“创业有本领、就业有技能、继续学习有机会、终身发展有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追求的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走产教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被视为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想场所,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向多方位、深层次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摆在财经类高技术型人才培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界定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通过引企入校,在校内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创办直接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依托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优势,可供常年开放,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即产教结合)场所。这一定义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至少有两大特点:即空间上位于校园内;功能上是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性和面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是独立经营的实体,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学生在基地可以直接顶岗实习,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生产任务、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满足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与做的高度统一。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类型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根据2006年教育部16号文这一精神,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校内基地(校中厂),二是校外基地(厂中校)。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而言,从投入主要来源分,有学校独资、政府资助、校企合资、校企合作等四种建设模式,各模式的特点及优缺点如表1所示。

表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制约

(一)观念滞后影响

由于认识不足,企业出于眼前经济利益考虑,认为校企合作无利可图,不愿或较少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受传统办学模式的惯性影响,比较倾向于把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停留在某种形式上,如偶尔聘请企业兼职人员做一次讲座、开一次座谈会,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校企之间难以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紧密型合作,在校内缺少人才培养、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相互渗透的实训基地,无法搭建全方位、综合性、深层次生产性实训平台。

(二)机制障碍影响

校企双方的性质、资产隶属、管理方式、追求目标的差异和来自政府层面可操作的鼓励政策缺失,特别是缺乏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正向激励和刚性要求,使校企双方难以在人才的交流互动、资源的完全共享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导致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困难重重。校企之间合作主要是停留在短期、随意、松散型的层面上,如企业简单地提供一些实习岗位,学校单一地开展订单培养、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活动。校企之间很难建立集技术、资金、人才于一体,责权利关系明确,产学研一体化的长期、稳定、紧密型的合作实体。

(三)效果低下影响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预期可获得的收益包括:储备所需的高技能人才、降低员工培训成本、相应的技术服务或有竞争优势的经营场所;而预期要付出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人员成本、设备成本、管理成本等。在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比对中,企业一般都认为成效比较低。因此,校企双方在合作的意愿、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呈现出“校热企冷”的单边态势,往往只有校方在发挥主体作用,即大多是学校主动找企业合作,而非企业主动找学校合作,导致校企之间很难形成互需、互惠、互动、双向、长效的合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关心如何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如果校企之间能够找到双赢点,则有利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创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凸显实训基地的生产功能,彰显办学特色。

(一)协调校企利益冲突,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在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互利共赢是双方合作的基础。由于学校和企业运行规律各不相同,学校和企业各自追求的目标有差异,在合作中如何协调校企利益的冲突,求同存异,促进双方的深度融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要。学校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首要目标,而企业是以获得持久盈利为首要目标。找准双方合作的出发点,促进生产性与教学性共通,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相互融合,是实现高职教育“教育性”和“生产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合作学校提供的实训设备、经营场地和顶岗实习学生,减少经营投入,获得可持续的盈利;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合作企业的生产投入、技术指导及市场经营优势,创造全真的经营环境,使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持续发展。为了吸引企业优质资源,让师生走进企业,使企业融入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投资近亿元在其老校区光华路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现代服务大厦,利用近3万平方米的大厦裙楼,引进了国内集批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加工、零售于一体的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旗舰店,合作共建财经类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创了“在校园中开商场、在商场中开课堂”校企合作新模式。基地集现代商业的品牌经营、商品管理、教学培训和科研于一身,由学院低成本提供经营场所,苏果公司负责店堂装潢、中央空调、货架等运营设备、经营管理人员、流通商品及相应的教学设备投入,形成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学生实习与员工培训深度融合的经济实体。

(二)健全组织架构,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有效的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是保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顺利运行和长远发展的基础。实训基地可以根据校企共建的原则,双方互派人员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保持协商,现场解决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双方指导教师的考核及管理。在教学上突出学校的主体性,在经营上则以企业为主核心。基地除了完成正常的市场经营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外,还必须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共建生产性实践教学体系,预留充足岗位满足学校学生顶岗的生产性实训需要,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成立资产经营公司专业打理引企入校所建成的实践教学资产。资产经营公司成员由精通教学且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资产经营公司的主要职责除了负责学院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外,还负责生产性实践教学资产的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由特设的“教学经理”负责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与协调。该院在与苏果公司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由“教学经理”与经贸苏果旗舰店人事经理共同成立协调小组(如图1),搭建日常沟通的平台。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衔接教学计划、落实顶岗实习岗位、确定指导教师、联合开发实训教材、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后勤保障。这种校企共建的组织架构,使学生整班级建制实施“上课”与“实习”工学交替极为方便,从而大大避免学生顶岗实习所遇到的管理难题。

图1 生产性实训组织结构图

(三)明确功能定位,建立多类型实践平台

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中有学,学中有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确定“做什么”,即一开始就要有清晰的定位,明确的功能。学校利用所拥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场所资源,建设过程中掌握较强的主导性,在与企业合作谈判时,可以事先提出基地的实践教学需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苏果超市公司合作之初,就在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划了四种类型的教学安排,商定苏果超市公司在基地必须预留充足的实习岗位,满足学院财经类专业学生一年20000人。四种类型的实践教学需求,即以顶岗实习为主,认知实习、参观实习、毕业实习为辅(见表2)。其中职场认知实习主要面向财经类专业一年级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主要面向财经类专业二年级学生,就业直通毕业实习主要面向财经类专业三年级学生。这使基地的“教学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表2 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实习的四种类型

(四)拓宽合作项目,提升增值服务能力

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提高基地的增值服务能力,是增加合作企业预期收益的可行办法,也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保持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得力措施。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是国内连锁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在企业扩张、资源整合、精细化管理、盈利模式、品牌经营管理、低成本运营、团队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其光华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共同成立苏果发展战略研究所和苏果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中心来为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提供增值服务。研究所以苏果公司的民族品牌发展,连锁经营企业的标准化建设等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提升苏果成功发展的经验,为苏果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培训中心以学院为主导,发挥学校的师资优势,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和培训教材,为苏果超市培训管理干部和储备干部。

[1]杨金华.产学紧密结合建设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7(2):62.

[2]沈佩琼,安宇.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73.

[3]沈云慈.市场经济视角下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其化解[J].中国高等教育,2010(3):42.

[4]朱春辉.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0):34.

[5]王永莲.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35):15.

责任编辑 吴学仕

G710

A

1001-7518(2011)06-0081-03

钱廷仙(1966-),男,江西永新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中心主任、教授、硕士,国家精品课程《现代物流管理》课程负责人,江苏省高等学校管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和高等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课题主持人:钱廷仙,课题编号:ZZKT 0909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生产性顶岗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基于SVM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藕合评价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