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调查报告

2011-10-14 06:01郭常亮
职教论坛 2011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大学

□郭常亮 戴 婕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调查报告

□郭常亮 戴 婕

通过对江西省4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有逐步弱化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要正确认识大学语文的作用与意义,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摆脱目前的现状,使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职;大学语文;调查

为了了解江西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2010年5月—6月,本课题组进行了“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调查。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背景

2006年9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大学语文是语文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全国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旨在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大多参照教育部高教司的这份《大学语文教学教学大纲》来执行,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和具体教学过程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二)调查方法

1.网络调查法。课题组首先通过网络搜索了江西省部分高职院校(44所)的网站,了解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开设情况,虽未涵盖本省全部高职院校,但从选择的面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出目前本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开设的现状。

2.电话与访谈。与此同时课题组还通过电话和访谈的形式对部分学校大学语文开设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咨询,和部分语文教师进行了必要的交流和探讨,了解了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3.问卷调查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具体、准确,课题组还对其中五所高职院校的920名高职学生和部分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采取统一问卷,按班级发放和回收,现场填写,当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920份,回收91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学生问卷共设计了25题,包括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学生对大学语文的态度及认知、教材、教学方式、大学语文对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作用及影响、阅读等几大方面,教师问卷则设计了11题,侧重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定位、授课方式、教材及教师对大学语文的认知等几个方面。问卷有些选题是可多选,所以得出的百分比之和不一定是100%。

(三)调查结果

1.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开设基本情况。从44所抽样调查的学校来看,其中有12所是未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这12所学校基本是纯理工科性质的职业学院和一些非常专业的学校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等,绝大多数学校是选修或是部分专业开设(一般仅限于秘书、新闻、旅游、艺术、空乘、应用外语等专业)。有的学校则以转换的形式代替大学语文课程,比如,以应用文写作、文学作品欣赏等课程代替大学语文。完全未开设大学语文或相关课程的职业院校只有两所。从学时分配上来看,大多数学校只开设一个学期,一般都在新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课时从32到46不等。

在参加问卷调查的5所高职院校中,有2所是把大学语文作为全校必修课程的,3所是选修或部分专业必修的。被调查者中有88%的学生表示学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12%的学生表示未开设。其中82%的被调查者上过大学语文课,18%未上过。

2.对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看法。在问到自身语文能力时,有73%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能力一般,27%的学生表示语文能力需要提高。而在教师问卷中,则有73%的教师认为目前高职生的语文水平较差,27%的教师认为水平一般,这正好和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相反。对于急需提高的能力中,学生最想提高的是写作能力,占40%,其次是文学欣赏能力,占25%,第三是阅读理解能力,占21%,最后是口头表达能力,占18%。这其中有不少学生对于这几种能力作了多项选择,认为欠缺的不只是某一项能力。

3.对大学语文的态度及认知。68%的被调查的学生表示有必要开设语文课程,23%认为没有必要,10%表示无所谓。而教师100%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有26%的学生明确表示很喜欢大学语文,55%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大约只有1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除部分老教师外,在高职语文教师中有近三分之一非中文专业毕业。但对大学语文教师从教态度的调查中,82%的教师表示是快乐主动的选择,但也有少数教师认为选择教大学语文是服从学校或所在系部的安排,个别则是因为无其它课程可选。(表1)

表1 对大学语文的态度及认知

4.对大学语文教材的看法。在被调查者中,46%的学生认为应该按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34%认为教材统一但侧重点不同,21%认为应该统一教材,0.1%表示无所谓。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64%认为大学语文应教材统一但侧重点不同。而在问到对现行大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中学曾学过的作品是否应该保留时,61%的被调查者表示应该有部分保留。对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选入大学语文教材的态度,有50%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赞同,但也有29%的学生不太赞同,甚至有1.3%学生表示坚决反对。教师对于同一问题的选择是73%持不赞同意见,有1人表示赞同,2人表示无所谓,却无一人表示坚决反对。(表2)

表2 对大学语文教材的看法

5.对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48%的学生选择了讨论式的授课方式,31%的选择专题讲座式,传统的按教材内容顺序的授课方式也有19%的学生表示认可,只有0.4%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而教师对这一问题的选择却是64%选择了“按教材内容顺序讲授”,而“专题讲座式”、“讨论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式”的三项调查结果都是27%。对于大学语文的考试这一问题,学生的选择是“闭卷考试”占26%、“开卷考试”占29%、“撰写文章”占28%,教师的选择显然比学生开放得多,“开卷考试”和“撰写文章”各占45%,0.9%是其它的选择,没有教师选择闭卷考试。(表3)

表3 对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

6.对于大学语文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意义的看法。有57%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的学习“有时候”能潜移默化地让人认清一些生活中的道理,认为“经常能”的占23%,两项相加占到了80%;而对未来就业的关系时,则有61%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关系”;同时认为大学语文课对自身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的占46%,“有作用但不大”的占45%,说明学生认识到了语文学习对未来生活和工作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7.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在对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中,46%的学生是通过电影、电视来了解古今中外经典著作的,但也有40%的学生是阅读原著的,21%的学生是老师课堂介绍来了解的,这表明现代学生了解名著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当然这些渠道是可以并行的。而对于喜爱阅读的书籍的种类,有52%的学生选择的是文学作品类,其它如应用性、工具性类,政治经济类和休闲、时尚类的分别占20%、18%和14%。而在文学作品中,有58%的学生喜爱中国古代文学,31%的学生表示喜欢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有12%的学生选择外国文学,对于流行的网络文学只有0.2%的学生选择。

8.对高职大学语文定位的看法。在对高职大学语文定位的调查中,对于应该将高职大学语文定位于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还是三位一体这个问题上,45%的教师认为应该是三位一体,36%的教师认为应该突出其人文性的特点,而工具性和基础性分别为18%和0.9%。

二、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有必要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一些现状进行反思与研究,以便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科学的、长远的态度来认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有27%的高职院校是未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68.5%的院校是选修或者是部分专业开设该课程,只有4.5%的院校是认真执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要求,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全校必修课程。

从表面看,这27%的学校是都是理工科类的高职院校或者是专业性非常强的院校,似乎与大学语文课程并无专业联系。从深层次来分析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高职院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定位,很多院校都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把“应用”和“实用”摆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某些课程就会为专业课让路,在如此功利的现实背景下,不能立竿见影产生效益的大学语文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

而68.5%的高职院校虽然选修或者是部分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或以转换的形式代替大学语文课程,其深层次的态度仍是注重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大学语文课程真正的意义所在。因此,其教学目的是偏颇的、短暂的。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虽然是职业学院,但也仍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此,“育人”与“教书”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更为重要,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到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个能熟练操作的技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新时代的公民,这才是“育人”的终极目标,而这一切与大学语文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不够

既然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如何上好大学语文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更充分地发挥大学语文对人格塑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大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调查中,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的问题,68%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有必要开设语文课程,而教师100%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事实上有26%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大学语文,55%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大约只有1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而对大学语文教师的态度的调查中,82%的教师表示是快乐主动的选择了大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业的。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对大学语文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喜爱。

但是作为学校的决策者显然对大学语文教师与学生的需(诉)求重视不够,片面地从功利的角度来制定教学计划,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兴趣和理性需求。在这种长期不被重视的状况下,教育者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就显现出其薄弱的一面。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和需求的认识是清晰且合理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一般,所欠缺的不是某一种能力,而是多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得到提高,且有愿望能够通过大学语文课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我们的教学方式似乎显得过于保守与陈旧,显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对教学方式调查中,48%和31%学生分别选择了讨论式的授课方式和专题讲座式,传统的按教材内容顺序的授课方式有19%的学生表示认可,只有0.4%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说明学生有想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愿望,但长期的教学习惯及较低的语文应用能力,似乎还不能完全适应自主学习。而对教师来说,对于这一现象,应该帮助和引导学生逐渐达到自主学习,这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对这一问题的选择却是64%选择了“按教材内容顺序讲授”,这里面有大学语文不被重视,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的原因,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是教师所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再如,对于阅读的调查,有21%的学生表示对古今中外经典著作的了解是来自于教师课堂上的介绍,同时中国古代文学对于现代的大学生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如何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开阔眼界并从中吸取人文素养,也应该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是建立在对现代大学生思想了解的基础上的,例如在对大学语文教材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在教学上的区别有一定理性的认识。对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选入大学语文教材的态度表现出他们对与他们年龄经历有同感的新一代作家的认可,有50%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但也有29%的学生不太赞同,甚至有1.3%学生表示坚决反对。从这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凸显,不会盲目趋同。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大学语文与整个教学的关系,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都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责任编辑 何颖萍

G712

B

1001-7518(2011)05-0092-02

郭常亮(1964-),男,江西安远人,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及中国古代文化;戴婕(1969-),女,江西德安人,江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及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大学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大学求学的遗憾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