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辉 王 琴
基于工学结合的“2+1+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李建辉 王 琴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为例,采用“一分析、双调研、多反馈”的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构建“2+1+2+1”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工作项目为主导,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突出了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考核与评价
2006年我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高职首批28所示范性院校之一,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群),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为目标,采用“一分析、双调研、多反馈”的方法,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了工学结合的“2+1+2+1”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突出了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是分析过程:通过专业分析,根据历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就业与社会需求分析,确定专业服务面向和就业部门。其次是调研过程:通过对相关企业和历届毕业生开展专业调研,调研企业对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岗位技能的要求,初步确定专业就业岗位和业务范围。然后是反馈过程:通过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听取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能手的意见;听取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的意见;听取下企业锻炼教师的意见等多渠道信息反馈。最后是归纳总结过程:在分析、调研、反馈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定位、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如图 1)
(一)专业定位
根据广泛的专业调研和近年来的就业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与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地图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研究确定专业定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国土资源局、城市建设规划局、房产局、测绘局等的地图制图中心及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字制图及地理信息公司等单位;毕业生主要从事GIS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建库、普通地图编制、专题地图编制等岗位工作。
(二)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定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下: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国土资源、城市规划、房产、测绘、交通、旅游、农业等行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并能够从事GIS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建库、普通地图编制、专题地图编制等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提供可靠地理信息的高技能人才。本专业严格推行“两证换一证”制度,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获取地图制图员、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证书中的1种对就业有实际帮助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中级)以外,还必须获得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精湛技能证书,学生毕业时才能取得学历证书。
随着行业、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行业的准入制度要求应聘者需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是应聘者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的的体现。因此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线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为目标,为使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人才培养既达到就业岗位职业要求,又具有可持续职业发展潜力,构建了工学结合的“2+1+2+1”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用“2+1+2+1”的教学进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第1、2学期讲授地图制图相关的课程,并通过相应实训,使学生具备地图制图的能力,第3学期安排第一轮顶岗,该轮顶岗培养学生的地图制图能力,与第1、2学期的教学形成1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第4、5学期讲授GIS应用相关的课程,并通过相应实训,使学生具备GIS应用的能力,第6学期安排第二轮顶岗,该轮顶岗培养学生的GIS应用能力,与第4、5学期的教学形成1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以上两个教学过程既相互独立、又相
互联系。(如图2)
(二)教学模式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更注重学生的练和做。专业核心技能的项目课程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针对专业技能培养设置的实习实训教学采用“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1.“教、学、练、做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在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练、做一体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练、做融合为一体,贯穿于整个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并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具体实施中,将实训教室与授课教室合为一体;将讲课内容与实践内容合为一体;采用“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方式开展教学,保证了“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反复的教、学、练,最终让学生自主完成测绘项目成果。
2.“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根据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其实习实训教学应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将学校的实习教学与企业的生产项目有机结合,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结合测图、制图等生产项目,由专任教师负责现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质量检查,学生自主完成生产任务,达到校企双赢、学生受益的效果。具体实施中,要求实习项目一定是实际生产任务;生产任务一定由学生为主体完成;学校、企业指导教师一定要全程参与生产过程;学校、企业、学生一定要签订三方协议。
(一)课程设置思想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调查入手,根据毕业生的服务面向、就业部门、就业岗位(群),通过专业调研和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等方式,共同确定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和工作领域,分析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描述专业培养目标,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依据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拓展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的培养要求,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使毕业生既达到就业岗位职业要求,又具有可持续职业发展潜力,根据本专业的工作领域和岗位技能要求,将课程构建为“A、B、C、D”四个教学模块,即:A—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公共课程)、B—专业基本技能课程、C—专业核心技能课程、D—职业拓展课程。A模块主要体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必备的公共能力与素质要求;B和C模块主要体现本专业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必备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求;D模块主要体现本专业学生在职业拓展方面的能力要求。
(二)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
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调查入手,根据毕业生的服务面向、就业部门、就业岗位(群),通过专业调研和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等方式,共同确定专业的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和工作领域,分析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两个系统设计”的课程体系,“两个系统”即“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课程”和 “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课程”,两个系统互为依托、相互融合。(如图3)
图3 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
(一)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考核与评价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引入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标准,注重“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信息处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数字应用”等职业核心的培养。考核与评价包括课程考核和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认证两部分。课程考核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进行;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测评认证,一是组织学生参加国家举办的等级认证考试,二是由学院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标准,组织学生进行测评,考核成绩计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精湛技能证书。
(二)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与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主要承担本专业测绘成图、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能力培养,该类课程考核从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认证两个方面进行考核,课程整体成绩由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60%,职业技能认证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40%。(如图4)
1.课程考核。按学习项目分别进行考核,课程考核成绩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积,期末不再安排课程的集中考核。课程考核从知识 (40%)、技能(40%)、态度(20%)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1)知识考核:依据教学进程,以课程的学习项目为单位进行考核。考核方式采用笔试或机试。知识考核的要点重在知识的应用。(2)技能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程的技能训练项目逐一进行考核。主要从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角色胜任能力、成果质量等几个方面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3)态度考核:主要从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安全防护意识等方面考核。
2.职业技能认证。课程考核结束后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安排训练与考核。考核分为知识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知识考核重在考核知识的应用和相关的操作规程,采用计算机模拟或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知识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对通过考核者,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精湛技能证书中登记。成绩分级为:(1)精湛——理论、实操均在85分以上,总成绩在90分以上;(2)合格——理论、实操均在60分以上;(3)不合格——理论、实操有一项或全部在60分以下。
(三)实训考核与评价
本专业单列的实训共计11项,其中4项按职业技能证书进行考核,其余项的实训考核按企业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组织。考核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其中知识考核占30%、技能考核占50%、工作态度占20%,最终成绩按权重累加,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和实操两种。
(四)精湛技能考核与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精湛技能共有三项,分别为数字地形图测绘、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相应课程学习及实训完成后,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为精湛或合格者,成绩记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精湛技能证书中。考核成绩不合格者,申请下次继续考核,直至合格为止。
(五)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
顶岗实习是让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单位的生产项目,从中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顶岗实习必须遵循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三方的积极性。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指定专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学校专业教师应经常与企业指导老师联系与沟通,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和培训,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快速提高毕业生走向社会、进入企业的适应能力。
考核与评价采用企业指导教师考核与学校专业教师考核相结合,并以企业指导教师考核为主的考核与评价原则(企业考核占60%,学校专业教师考核占40%)。企业指导教师考核的内容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表现(出勤率、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成果质量的高低。其中日常表现占20%、知识技能占40%、成果质量占40%。企业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可采用附表的格式。学校专业教师的考核内容为:顶岗实习上交的成果资料、知识技能答辩成绩,两项内容各占50%。
[1]薄志霞,吕江毅.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4-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8).
[2]赖华清,杨桂府.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J].西部探矿工程,2010(21).
[3]刘桂兰.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
责任编辑 殷新红
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示范建设专业项目《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编号:0614020508),主持人:王琴。
G712
B
1001-7518(2011)06-0015-04
李建辉(1980-),男,陕西岐山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王琴(1967-),女,浙江嵊州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