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母语“负迁移”与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分析
宋秋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影响阅读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以母语知识为先备知识的中国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必然会受母语知识和思维的影响。母语对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的影响一般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论文从词汇和句法在阅读过程中造成的障碍来讨论阅读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
阅读;词法;句法;母语;负迁移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要求阅读者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逐渐掌握的阅读技能,领会作者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意思,使这些符号意义化,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思想沟通。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尹德谟教授提出的二十字教学方针“读听结合,读说并进,读写互补,先说后写,辅以翻译”也将“读”排在了五大技能之首。
阅读既然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影响阅读的因素也必然多种多样。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个性、语言基础、学习方法等无一不影响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学习者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阅读效果。而中国的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是在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母语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后才开始学习英语的。即使现在的孩子大多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但也仅仅限于一些简单的词汇和日常用语,根本无法与孩子们平常对话中的母语使用的频率相抗衡。不均衡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以及学习环境的缺乏,使得学习者的母语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要远远优于英语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因此,学习者在其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母语“负迁移”。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迁移现象可以看作是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母语知识对所学外语的语言规则提出假设,对错误的分析和纠正可以看作是学习者对假设不断验证,对规则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的过程。当假设被证实,正迁移产生;当假设被证伪,负迁移产生,甚至可能会发生语误。母语“负迁移”发生在各个层面。阅读中的母语“负迁移”则主要发生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该研究主要研究阅读中词汇和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1.研究对象
共有4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实验。这40名学生均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所有的这些学生均在为半年后的CET-4备战,因而平时都经常进行一些阅读方面的训练和阅读知识的积累。其中,阅读知识积累最明显的就是词汇量的增加和阅读训练中句法的熟悉。
2.研究设计
该实验主要研究词汇量和句法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因而自变量主要包括词汇量和句法。因变量则为阅读理解的效果,主要通过阅读理解的成绩来显示。
3.研究工具
该研究采用阅读测试的实验进行。阅读材料共包括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选自高中阅读理解材料,内容和文字均较为简单,全文没有越出四级水平的生词和句子,是一篇关于小提琴历史的文章。第二篇选自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真题里的一篇文章,生词较多,句子结构较长,是一篇关于种族发展的文章。
4.数据收集和分析
实验过程控制和数据分析均由学生的英语教师完成。实验整个过程包括介绍、分发、答题以及回收试卷等,在30分钟内完成。其中第一篇文章的完成控制在5分钟之内,而第二篇较长的文章则控制在15分钟。
实验试卷回收的结果:除去两份空白卷,三份无效卷,共有35份被用来进行数据分析。因两篇文章设计的问题数量不同,为实验效果公平起见,采用百分制来显示卷面成绩,而每道题的成绩采用一百分除以题目总数来表示。
因为该实验是对同一组学生先后进行的阅读结果进行测试,所以对实验结果分别进行了平均数比较和成对样本T检测。均在SPSS16.0中进行。a=0.05被定为显著值。
首先,我们对第一篇文章基本没有生词量,文章较短,较容易的阅读结果进行了平均分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
表1
其次,对第二篇文章——生词较多,文章较长而且较难的阅读材料的结果进行平均分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
表2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对第一篇文章来说,学生的阅读测试成绩平均分为63.25,稍高于及格分。因这一篇文章较容易,所以多数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及格分。但从第二篇文章的分析结果来看,由于文章偏长,生词较多,而且句子结构稍显复杂,所以尽管时间较长,学生的平均成绩只有38.86,非常不理想。那么这种结果是不是真是由于生词量大小和文章难易程度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或者仅仅是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为了便于两种结果进行真实比较,我们继而对这两种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样本T检测,结果如表3。
表3
由上表可以看出,显著值a=0.000,远远小于a=0.005的水平,说明原假设两种结果没有差异不成立,拒绝原假设。两种测试结果确实有差异。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这种差异呢?接下来我们将一一展开讨论。
从上述表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同一组被试所进行的不同难度的文章的测试结果确有差异。笔者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英语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匮乏而导致的母语“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不论在词汇上还是在句法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首先在词汇方面,从词的分类和涵义上都不难找出其迥异之处。英语中的一些固定短语的搭配正如汉语中的成语学习一样令人头痛。而要想完全掌握各类介词的正确用法,也绝非易事。因此,当学生遇到第一篇生词较少、难易程度较小的文章时,词汇层面上的形式和语义通达很快建立,阅读顺利进行。但当接触到第二篇有大量生词和长句子的阅读材料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大量的生词障碍,读者不得不停止连贯的阅读,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单词的猜测上,语言内的通达一旦无法实现,母语就会趁机接入,母语“负迁移”随之发生,阅读速度减慢,从而影响对整个篇章的理解。另外,英语语言中大量的同义词或与汉语语义内涵不同的词汇也是造成阅读的一大障碍。同形异议或异形同义以及内涵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英汉对比分析,母语“负迁移”同时产生,从而影响对整个篇章的理解。
其次,句法方面的差异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迁移。东西方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词汇层面上,更多地表现在句法层面——句型结构和语法结构上。从最简单的对话开始,英汉就显示出句法差异。最简单的一句“你叫什么名字?”英语却把疑问代词放在了最前面“What's your name?”而且汉语中多用简单句,即使是写书面材料,也很少用长篇大论的复杂句和从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会在学习从句时遇到困难的原因。我们再回到前面的研究中,当读者接触到第一篇句法结构简单的文章时,简单的句型或与汉语语法相似的句型使得读者不用通过语言间的对比,就能顺利进行通达,阅读也得以顺利进行。即使是一些与汉语结构相异的句型,因其较短简单,在学习者的初级阶段接触较多,因此,在处理上也尚无太大的困难。但对于第二篇而言,首先,大量的长达两三行的句子就使得读者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疲惫。其次,过长的句子使得读者难以分清句子结构,当储备的英语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时,就可能会借助母语的分析方法进行语言间对比。这种通过语言间对比的方法无疑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
参考献:
[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尹德谟.母语与外语“知识——认知双元结构”在FLT中的理论解析[J].西华大学学报,2006.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黄信.英语阅读理解中的障碍及克服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7).
G642
A
1673-0046(2011)11-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