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族哈亭研究*

2011-09-26 04:20黄安辉
广西民族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京族三岛楹联

黄安辉

中国京族哈亭研究*

黄安辉

哈亭是我国京族富有神圣色彩的民族建筑。本文将从名称由来、历史变迁、外观及布局、管理组织及禁忌等几个方面对哈亭展开研究。

京族;哈亭;建筑

Abstract:Hating is Jing Nationality’s heavenly ethnic building.The article has a research on its name’s resource,history,appearance,management and taboo.

Key words:Jing Nationality;Hating;Building

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同时又是一个临海而居的海洋渔业民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 (县级市,由防城港市代管)江平镇管辖下的澫尾、巫头和山心三个村,人们习惯将这三个村落称为“京族三岛”。我国京族与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是同源民族,据记载,我国的京族最早是从越南的涂山等地迁移过来的,迄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

哈节是我国京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京族传统文化,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节期间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哈亭,它集神庙和宗祠的功能于一体。因此,研究哈亭这一具有神圣色彩的民族建筑,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京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拓宽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领域。

一、“哈亭”与“吃亭”名称之别的由来

哈节中的“哈”是京语,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有人对它的意思作出确切的解释。但是,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京族群众,在对“哈”的真正意思的理解上,基本上可以归结到两点: “一为‘吃’的意思,据此,‘哈节’即‘祭神节’(神吃)、‘乡饮节’(人吃),即祭村社保护神之节、村社成员饮宴之节。相当于汉族地区的‘社日’的‘祭社王’、 ‘乡饮’和‘分社肉’。二为‘歌’、‘唱歌’的多义词,据此,‘哈节’即‘歌节’、‘唱歌节’(神听歌,人也听歌)。”[1]

倾向于将“哈”理解为“吃”的意思的主要是山心村的京族,坚持将“哈”解读为“歌”或“唱歌”的主要是澫尾和巫头两个村的京族。正是由于人们对“哈”的意思解读存在分歧,京族三岛的群众对哈亭的叫法也有所不同,从而出现了同样性质的建筑有两种不同名称的现象。巫头和澫尾的京族群众使用“哈亭”的叫法;而在山心村,人们将作为哈节活动主要场所的亭子叫做“吃亭”。

图1 山心吃亭大门 (黄安辉摄)

据山心村一些京族老人回忆,该村一直都用“吃亭”这一叫法,他们小时侯听长辈们说,自从建成“吃亭”以来,就是这么叫的。改革开放初重修时,曾有一位京族的文化名人到山心村去劝说大家将“吃亭”改为哈亭,以便统一京族三岛哈亭的叫法,从而使外界感觉京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然而,此人的努力并未奏效,他的这一建议遭到山心村享有威望的京族老人的集体抵制,多数村民也不赞成将“吃亭”改为哈亭,认为既然祖祖辈辈都是这种叫法,随意更改就是对祖宗的不尊敬,是一种悖祖的举动,祖先是不会“赞同”的。

虽然京族三岛群众对神亭的称呼存在着不同,但由于长期以来京族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们形成的传统,人们一般都习惯采用“哈亭”的叫法。因此,笔者在行文过程中沿用学术界的传统用法,统一将其称为“哈亭”。

图2 规模宏大的澫尾哈亭(黄安辉摄)

图3 巫头哈亭门楼(黄安辉摄)

二、哈亭的历史变迁

京族作为海洋移民的民族,“随着移居地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多与移民开发事业的发展,经济能力的增强,海洋移民群体开始在聚居地集资建造正规的神庙。”[2]我国京族在村落中建立哈亭的做法,是京族的一种传统习俗,这种习俗可能是从京族的祖居地越南带过来的,因为京族附近地区的汉、壮等民族的村落都没有建哈亭。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没有建亭的习惯,事实上,“在中韩两国的造园史中,亭子的产生都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其历史可谓悠久。”[3]这只是说哈亭这种建筑样式的直接来源地是越南。直到现在,越南京族的一些村社仍然保留着过去那种村前建亭、村后立庙的基本格局。在越南的许多村社,亭是男人聚会的场所,庙是女人聚会的地方,人们一直都遵循着这样的习惯。比照越南村社的这些习俗,我国京族的哈亭确实与他们的村亭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哈亭是京族为了适应当地宗教与世俗生活的需要而在新的聚居地建立起来的,与越南的村亭在建筑样式和功能等方面并非完全相同。

哈亭建筑样式的变化与京族群众的住宅一样,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换代”。可以这样说,哈亭是京族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物,它的兴衰与哈节的命运紧密相连。

由于缺少必要的文献资料,关于京族最早建造哈亭的历史已很难考究。20世纪50年代初期,民族工作者在山心村进行民族调查时,在该村哈亭内发现有将“刘珖玉列为哈亭后神”的碑文,碑文落款的时间是民国十五年。这就表明,1926年以前,山心村肯定已建有自己的哈亭。但是,如果仅从山心村哈亭里刻立的这则碑文的落款时间,断定京族三岛建立哈亭的历史只有八十多年,似乎存在许多不妥。因为在与京族三岛紧邻的江龙村红坎生产组,同样在哈亭里发现立有碑文,碑文落款的时间是嘉隆七年 (嘉隆是越南阮朝皇帝阮福映的年号,嘉隆七年相当于我国清嘉庆十三年,即1808年)。由此可见,红坎村哈亭建造的历史至少已有二百年。

虽然在京族三岛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实物或文字记载,可以证明当地最早建造哈亭的时间,但是,由于京族三岛在地理位置上与红坎村十分接近,而且两地京族迁来的时间也大体相近,因此,它们之间建造哈亭的时间应该不会相差太大。江徒在《京族的“哈节”》的短文中甚至这样指出:“据史料记载,三岛的‘哈亭’始建于一七八一年。”[4]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说明这是从哪一则史料中得来的论断。

20世纪以前京族三岛建造的哈亭,用料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形制也比较简单,一般都是用木柱搭出框架,然后再在顶部盖上茅草即成,这与当时京族人民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及生活贫困有着密切的关系。民国期间,哈亭的建造样式出现较大的变化,建筑用料也开始有所讲究。据出生于民国初年的巫头村京族段大爷介绍,在自己年纪还很小的时候,村里那座用茅草盖起的哈亭曾被“贼佬”(盗贼)放火烧毁。第二年,村里专门派人到越南去购买木料,用船运回巫头再建哈亭。生于1936年的澫尾村京族杜先生告诉笔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澫尾哈亭的大木柱是从越南购买来的上等格木,亭子里立有许多根柱子,柱头上还雕刻有龙头,十分好看。哈亭左右偏厅还铺上木板,供人们入席“坐蒙”[5]之用。

20世纪50年代初期,京族群众每年过哈节还是使用民国时建造的哈亭。但是,由于建国后的一系列运动不断波及到民族地区,京族哈节被当作一种封建迷信活动而遭到禁止,随之,哈亭便面临“浩劫”。澫尾哈亭在1958年的公社化运动中遭到严重破坏,木柱和木板被拆除,用于建造渔船和房子,哈亭里摆设的神位和各种牌位被放火烧掉。山心哈亭的“命运”比澫尾哈亭稍好一些,它没有像澫尾哈亭那样遭到拆除,只是不能再用于祭神和从事其它民间信仰活动,村里 (当时称生产大队)将它当作大队部,用于干部办公和堆放杂物。巫头哈亭被封闭,不准村民在哈亭里唱歌。1962年春,我国著名剧作家田汉先生来到巫头,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正为钦州春播愁,北风时雨到巫头;沙田萝卜争先进,浅海帆多竞上游。林中织网亏女力,月下弹琴等郎求;哈亭只惜清规在,欲唱情歌不自由。”[6]巫头哈亭的遭遇,从田汉先生的这首诗中便可略知一二。

哈亭的正常功能得到恢复是在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80年代初,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落实,哈节活动在京族三岛又开始恢复起来。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荒废,三岛的哈亭已经变得破败不堪,人们无法继续利用它来举行各种活动,只能重新修建新的哈亭。新修建的哈亭,采用木石结构,在保留过去用大木料作为支撑的传统基础上,墙壁用石条砌起,代替过去的泥砖或泥巴墙壁,使亭子的结构变得更加牢固,抗台风的能力更强了。

进入21世纪,京族哈亭建筑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建筑面积,不管是亭内装修还是配套设施,与过去任何时期相比,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如投资40多万元人民币建成的澫尾哈亭,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哈亭,“它的建成,不仅为唱哈节期间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宽敞的空间,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吸引了包括越南在内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唱哈节期间更是来岛游客首选的游览景点,成为京岛民俗旅游又一新的亮点。”[7]

三、哈亭的外观及亭内布局

由于缺少相关的资料,我们无法准确地描绘出京族早期哈亭的外观及亭内布局,只能从当地人的回忆中知其概貌。这里要谈的哈亭的外观和亭内布局,是现在京族三岛用于举行哈节活动的新建哈亭,这些哈亭在外观与亭内布局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同时又各具特色。

澫尾哈亭是京族哈亭中最为讲究的一个。哈亭的顶部呈“八”字形两面坡,是先用钢筋水泥铺平,然后再盖上土红色琉璃瓦,四角建成飞檐。屋脊正中立有“双龙戏珠”雕塑,哈亭大门门楣上挂的是书写有“哈亭”二字的大牌匾,旁边的墙体上用红漆写明哈亭建造的相关情况。哈亭正门前有一敞开式的小亭,作为哈亭的辅助装饰部分,可用于哈节期间接待来宾休息。小亭的门楣上挂有一块小牌匾,上书金黄色的“澫尾哈亭”字样,顶部也立有彩塑“双龙戏珠”,不过此彩塑没有哈亭大门正上方顶部的“双龙戏珠”大。

哈亭的内部结构呈“品”字形,即哈亭的神殿正坛构成“品”字的上半部,正坛前的左右偏殿构成“品”字的下半部,中间有一条宽约4米的神道,神道比左右偏殿下凹约30厘米。神殿正坛背靠墙壁,墙体上贴着一幅印制在塑料纸上的彩色画,画的中间是双龙拱日,正上方从左至右书写有“五圣威灵”四个大字。正坛上摆放着五位圣神的神位,镇海大王居中,它的左侧依次为高山大王和点雀大王,右侧依次为灵应广达大王和兴道大王。这些神位的设计很讲究,每一座神位看起来就像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太师椅,因此也称为“神座”,五位圣神的神座前各摆放着一只香炉。“设立祭祀神灵神座可以说是一种将日常空间神圣化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日常习俗的空间,经过设立神座的精心布置从而转换为森严、肃穆的神圣空间,这样,平时居住于神灵世界的各位神灵才会降临,人们才能在此与神灵交接联欢。”[8]

哈亭正坛前面横放着一张水泥供桌,以备祭祀时摆放供品之用。供桌前2米处的神道正中是杜光辉神位,它和本境土地神位并列,用一块红布书写上各自的牌位,两边分别立有一把圆形罗伞,同时还各摆一面布制的蚌壳形屏风,海洋渔业民族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图4 巫头哈亭内设立的神座 (黄安辉摄)

哈亭的左右偏殿 (又称偏厅)是哈节期间供人们入席宴饮时用的,每个偏殿的面积约400平方米,呈长方形。20世纪50年代前,哈亭的左右偏殿是有等级之分的,“传统的左右偏厅都是砌成三级按由高而低顺序排列的木板或石条的台阶,两级台阶距离约为15厘米,这些台阶是唱哈节时供人们按照长幼或修建哈亭、筹备唱哈节时捐款的多寡,分等级入座听哈或‘坐蒙’所用。20世纪80年代后新建的哈亭已经不设台阶,乡饮席位也已不分等级,但仍有长幼之分,长辈一般被安排在前面的位置。”[9]当地京族群众认为,正坛前左右偏殿靠近神道位置的地方,被认为是尊位,“坐蒙”宴饮时一般请受人尊重的老年人、香公、哈亭的正副亭长以及比较尊贵的来宾坐这些位置。

澫尾哈亭的左右偏殿共立有20根柱子,镶嵌在墙体中的圆形柱子半边暴露在外,其余独立支撑的是四方形的柱子。偏殿里的每一根柱子上都刻有楹联,四方形的柱子是四面都刻,而半圆形的柱子则只能刻半幅 (上联或下联)楹联。这些楹联的书写夹杂着许多喃字[10],说明它们的流传已有很久的历史,并不是由人们随意题刻上去的。当地的京族老人向笔者介绍说,偏殿里的楹联不仅内容很丰富,其中许多楹联的内容是京族祖先当时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每一幅楹联刻在哪一根柱子,甚至是柱子的哪一面都是有讲究的。许多楹联都是某一姓氏的祖先刻上去,作为该姓氏的祖训代代相传下来,后人在新哈亭建成后,同样由该姓氏的族人集资将这幅楹联刻上去,下面落款某氏家族某年,或者由族中经济条件好的人单独出资将楹联刻上去,这样落款就是单独出资人的名字了。

图5 山心吃亭内的楹联 (黄安辉摄)

图6 哈亭偏殿没有了过去的台阶 (黄安辉摄)

巫头哈亭的顶部也是盖着土红色的琉璃瓦,呈“八”字形两面坡,也塑有“双龙戏珠”。大门门楣上挂一块写着“哈亭”二字的牌匾,两边刻有楹联,上联是“千里付汇献捐款”,下联是“万众一心建哈亭”。哈亭大门外并没有小亭,只是立有两根圆柱形的柱子,柱子上有这样一幅楹联:“风调岁稔乐尧天,雨顺年丰歌舜日”,横批是“新圆成”。哈亭正坛后面的墙壁上方同样有双龙拱日图,只不过它是用彩色笔直接描绘到墙体上,而不是画成画再贴上去的,此外,墙壁的中部还挂有一个写着很大的“神”字的牌匾。正坛和供桌的设置如澫尾哈亭,左右偏殿的柱子上同样刻满了各种楹联,不过,内容与澫尾哈亭里的不一样。

山心哈亭是京族三岛哈亭中规模最小的一个,其建筑面积约为澫尾哈亭的三分之二,但建筑样式与其它两个哈亭基本一致。哈亭的顶部盖的是红色琉璃瓦,塑“双龙戏珠”,不过,这个“珠”是扁圆形的,而其它哈亭顶部的“珠”是圆形的,同时,它的个头也比其它两个哈亭的大得多。更为明显的区别在于,山心哈亭“双龙戏珠”的“珠”,平面上画的是八卦图,其受道教文化影响的痕迹相当明显。澫尾和巫头哈亭塑的“双龙戏珠”,“珠”是不画任何图画的,只不过是一个圆球而已。同时,山心哈亭的大门装饰很朴素,门楣上挂一块写有“山心吃亭”四字的牌匾,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幅楹联:“毓秀萃山心端凭观音望海,发祥钟此地妙在龙尾回湾”。与其它两座哈亭神殿正坛的神位设置有所不同,山心哈亭正坛只设三个神位,即兴道大王神位居中,以突出其主神地位,镇海大王神位和本境土地神位分列左右两侧。

四、哈亭的组织管理

作为村落信仰崇拜活动的公共场所,其神圣性的维持和世俗化的日常运转都必须有专门的组织或人员负责管理,否则它的“神圣中心”地位就难以得到体现。哈亭最主要的管理组织是哈亭事务委员会,这一民间组织是近些年才设立的专门负责管理哈亭事务及村落相关神事活动的。

哈亭事务委员会一般由五名成员组成,即一名哈亭亭长 (同时也是村民间事务会会长)、两名副亭长、会计和出纳各一名。当然,哈亭事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所需处理事务的繁简,灵活性很强。哈亭事务委员会成员的产生,一般由村民共同商议推选出来。这些成员一般都具有这样的共同特点:为人比较公道;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善于与外界交往;热心于公共事务;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等。

哈亭事务委员会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负责筹备一年一度的哈节活动。同时,哈亭事务委员会还要完成其它一些具体的事务,比如,澫尾哈亭事务委员会在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组织该年度的哈头[11]和部分村民到白龙尾镇海大王庙祭镇海大王。此外,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八月初十镇海大王的忌日及十二月底做年晚福等,都要有哈亭事务委员会的成员参加,特别是亭长和副亭长一般要到场。

与哈亭事务委员会侧重于“主外”的职责有所不同,哈亭更多的日常内部管理事务是由香公来完成的。香公,京语称为“翁谟”,是掌管哈亭香火的人,由一名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品行端正、有儿有女且不在孝期之内的六七十岁左右的京族老年男性担任。当地京族群众认为,香公是哈亭内地位最高的人,他几乎每天都要与哈亭里的神灵“打交道”,处理的是“内部事务”,因此成为与神接触最多的人。按照当地京族的说法,香公的产生既不是由某些人或某个组织指定,也不是由全体村民选举出来的,而是由众神来“决定”的。香公人选由村老大[12]和哈亭事务委员会的成员集体商议,确定本村内符合香公条件的候选人。然后由哈亭事务委员会将全部人选集中到哈亭,在翁祝[13]和村老大的主持下,候选人排队轮流在正坛前抛杯珓[14],每人连抛三次,三次均为胜珓者被认为是得到了神灵的“认可”,即可当选香公。香公一经确定,一般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直到年老体弱无法完成份内职责为止。但是,如果家里有人去世,或者是他做了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大家认为他已经不再适合担任香公,则需要另换他人。

哈亭作为公共的宗教活动场所,与其它众多的村庙一样,其“修建与日常维护、重大仪式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财力支持。村民对于村庙的捐助,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说,是他们的义务;从社会关系角度来说,是他们的责任。正是因为如此,村庙基础是与其社区经济基础成正比的,社区经济基础好,村庙基础就雄厚,反之亦然。”[15]哈亭事务委员会每年的开销,主要是靠哈节期间人们的捐款得来。

五、哈亭禁忌

禁忌是一种普遍流行的文化现象,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禁忌文化。京族是一个海洋渔业民族,与传统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方式相比较,海洋渔业捕捞是与风浪相抗争,危险系数更大。20世纪50年代前,京族三岛的渔民出海打鱼,因遭风浪袭击而船翻人亡的事件屡有发生,许多人因此而葬身大海。同时,海洋渔业捕捞的产量也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渔业生产的丰歉往往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完全掌控的,有时出海可能是鱼虾满船,有时也会遇到毫无收获的困境。因此,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安慰,避免出现他们认为是不吉利的现象,京族群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有很多禁忌,例如,“渔网放在海滩上,忌人跨过;新造的竹筏下水前,禁止人坐在上面;装渔箔时,忌煮生鱼;不能将碗倒扣等。”[16]

哈亭作为京族村社最重要的神圣性场所之一,其禁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禁忌有许多是针对妇女的。譬如,披头散发和衣不过膝的妇女是不允许进入哈亭的,因为在当地京族群众看来,只有刚丧偶的寡妇才会披头散发,这种有孝在身的女人进入哈亭,是对哈亭里供奉的神灵的一种不敬;作为妇女,衣不过膝是一种不雅的行为,也不宜进入哈亭。1949年以前,京族妇女在哈节期间是不能到哈亭参加“坐蒙”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哈亭禁忌都只是针对妇女,其中也有一些普适性的禁忌要求大家遵从,如凡有孝在身之人,都不能充当哈节期间的神事人员;不准在哈亭里打闹嬉戏,以免“惊动”哈亭里的神灵;父母去世不满一年 (改革开放前是三年)的村民不能进入哈亭,等等。尽管有关哈亭的禁忌很多,但是,与其它形式的民间禁忌相类似,哈亭禁忌同样带有比较明显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神圣的时间秩序、强化社会分类体系和支持对于族群的认定[17]等方面的功能。

[1]符达升、过竹、韦坚平等.京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94.

[2]王荣国.海洋神灵——中国海神信仰与社会经济[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178.

[3]孟祥彬.关于中国·韩国古亭的建筑符号学之特征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0,(6).

[4]江徒.京族的“哈节”[N].广西日报,1986-2-5.

[5]指哈节期间在哈亭举行的宴饮活动。

[6]陈琦芳.冰消春暖歌声扬——田汉在京族海岛写的一首诗[N].广西日报,1982-6-5.

[7]吴满玉、冼少华.当代中国的京族[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162.

[8]张琪亚.民间祭祀的交感魔力:中国民间祭祀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120.

[9]吴满玉、冼少华.当代中国的京族[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161.

[10]又称字喃,是曾流行于越南和我国京族地区的一种特殊文字,现在京族地区已经很少有人能看懂。

[11]又称陪祭员,按达到条件参加“坐蒙”的先后顺序轮流担任,每年一换,主要职责是负责准备哈节期间的公共祭品并参加祭仪,向神灵行各种跪拜礼。

[12]年纪一般在七八十岁左右,品德好,热心公共事务且受到大家尊敬的老年人。

[13]也称为主祭,一般由平时从事各种法事活动的神事人员担任,哈节期间是主要的祭司人员。

[14]当地京、壮、汉等民族祭祀常用的一种法器,由两个大小相同呈龟状的铜质板块构成一组,以平面切口为准,切口向上为阳,切口向下为阴。两板块切口同时向下为阴珓,视为不利;两板块切口同时向上为阳珓,视为吉利;一板块切口向下,另一板块切口向上为胜珓,视为大吉大利。

[15]甘满堂.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43.

[16]陈来生.无形的锁链——神秘的中国禁忌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1993.197.

[17]万建中.论民间禁忌的功能[J].民间文化论坛,2004,(3).

〔责任编辑:黄润柏〕

A Research on Hating of Jing Nationality in China

Huang Anhui

C95

A

1004-454X(2011)01-0108-007

国家财政部经费资助项目《中国节日志》第一批试点项目《京族哈节》(编号:2008005)阶段性成果。

【作 者】黄安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北京,100875

猜你喜欢
京族三岛楹联
广西京族舞蹈语言的审美意韵
京族舞蹈的表演形式与风格赏析*
悠悠独弦琴 渺渺海上音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孔府的年节楹联
回不去的三岛时代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莫言:三岛由纪夫猜想
镜中的表演者——三岛由纪夫
我与楹联缘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