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经济政策研究的若干问题

2011-09-26 04:20朱宏伟
广西民族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政策

朱宏伟

民族经济政策研究的若干问题

朱宏伟

民族经济政策是整个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我国民族经济政策,有助于正确认识民族经济政策制定的理性逻辑,正确认识我国民族经济政策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民族地区 民族经济政策

Abstract:Economic policies in the minority-inhabited area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ethnic policies on economy.Studying economic policies in the minority-inhabited areas can help us realize why the policies have been worked out,how they are implemented and what inspirations can be drawn.Studying economic policies in the minority-inhabited areas can provid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the minority-inhabited area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studies economic policies in the minority-inhabited areas in terms of objectives,methods and content,then points out defects in study of economic policies in the minority-inhabited areas.

Key words:minority-inhabited areas,ethnic economic policies

民族经济政策,是国家基本政策之一,是整个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经济控制的手段之一,是党和国家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民族经济政策受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制约,体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发展民族经济,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以及东西部区域发展的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综合国力以及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奋斗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民族经济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民族经济政策制定的理性逻辑,正确认识我国民族经济政策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本文对我国民族经济政策研究的对象、方法以及内容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归纳出我国现在民族经济政策研究的基本框架,并对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一、民族经济政策研究对象

民族经济政策研究是以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民族经济政策为对象进行的研究。从时间上来看,任何民族经济政策都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制定和实施的,民族经济政策具有时间界限;从空间上来看,民族经济政策是针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民族经济政策具有空间界限。因此,我国民族经济政策的研究对象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界定。

从时间方面上看,我国民族经济政策的研究对象包括各历史阶段我国的民族经济政策。如徐杰舜和罗树杰 (1994)研究了中国古代民族经济政策[1];杨军和章育良 (2003)研究了左宗堂在西北的民族经济政策[2];彭谦 (2001)和青觉等 (200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3-4];袁雅丽 (2006)研究了建国以来党的民族经济政策在青海的实践[5];栾爱峰和秉浩 (2009)对新中国60年的民族经济政策进行探讨[6];张红梅 (2004)对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政策的研究[7];彭秋虹 (2005)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经济政策[8]。

从空间方面上看,我国民族经济政策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把我国全部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民族经济政策。如杨寿川 (2000)的《我国民族经济政策与实践》[9];温军的《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演变与评价》 (1998)[10]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演变与启示》(2001)[11];红梅 (2000)的《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50年》[12];张凤艳等 (2005)的《实现中国民族和谐的经济政策及其调整》[13]。另一类则针对具体某一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而进行的研究。如韩红等 (2008)研究改革开放以来辽宁民族经济政策演变特点及影响[14];白扬[15](2009)对内蒙古民族经济政策进行总结;袁雅丽[5](2006)探讨了建国以来党的民族经济政策在青海的实践;冷志明和游新彩[16](2008)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地区经济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民族经济政策研究方法

学科的发展与研究方法密不可分,一个学科的方法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该学科的发展前途。民族经济政策是民族学、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其研究方法应当借鉴这三个学科的方法,并吸收当前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朱宏伟[17](2009)在《论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一文中探讨了民族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研究问题、思维方式、资料来源以及分析技术上来看,民族经济政策研究主要采取的方法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归纳与演绎、实地调研与文献查阅、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等方法。这些关于民族经济研究的基本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研究民族经济政策。

实证分析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对民族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的探讨;规范分析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在特定的价值标准下,如何发展民族经济的问题。归纳是首先观察某些现象并据此得到结论的过程,是对具体的经验事实进行研究,从中形成理论并用之于理论假说的过程;演绎是指通过逻辑性推广已经事实,经过推理获得结论的过程,它探究与理论命题相关的资料并探讨理论自身的一致性。实地调研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实地考察并加以理论化的一种方法;文献查阅是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通过总结与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形成一些新的观点或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分析资料,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从研究问题上看,目前大多对我国民族经济政策的研究都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起来运用,如对民族经济政策各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状况及其形成、演变过程的分析属于实证分析的范畴,而政策评价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等方面的研究则是属于规范分析的范畴。从思维方式来看,对民族经济政策的研究多以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栾爱峰和秉浩 (2009)在《新中国民族经济政策60年》中对民族经济政策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采用了归纳的方法,而在论述如何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相适应、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则采用演绎的方法[6]。从资料来源上看,更多的关于民族经济政策的研究都是通过文献查阅来获取资料的,实地调查很少。文献查阅法可以获得的信息面会更广,成本较低,同时也有助于对问题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但由于所采用的是二手数据,是经过过滤和处理的,可能有一些对研究者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信息在数据加工过程中被过滤掉或处理掉。从分析技术上看,我国民族经济政策研究大多数为质化研究,少数采用量化研究,基本上也都只是对一些经济数量指标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缺乏一些能够更深入地反映问题的量化分析。因此,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国民族经济政策研究存在着“重定性分析,轻定量分析”的问题,当然,政策本身是一个比较难以量化的变量,对政策的量化处理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民族经济政策的定量化研究,有可能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三、民族经济政策研究内容

1.具体研究民族经济政策的不同方面

根据民族经济政策的具体内容,国内学术界对民族经济政策研究主要反映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优惠政策、税收政策、贸易政策、扶贫政策等方面。

产业政策方面,彭秋虹 (2005)认为,为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制定发展少数民族产业经济的政策,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8]。桂宇 (2006)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政策体系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目前的旅游产业相关政策体系还需要完善,各项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制定应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制定注重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政策[18]。孔祥恩 (2008)强调,建设民族经济强市,必须坚持产业优先,大力发展民族经济[19]。

财政政策方面,李惠英 (2005)研究了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地区财政政策,她对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地区财政政策进行回顾,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财政政策支持的思路和对策[20]。万圭 (2009)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分析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现状,指出了分税制存在的缺陷,同时分析了民族地区财政支出的不合理性,并对如何增加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合理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21]。

优惠政策方面,许文苑和白蕊 (2005)认为,坚持和完善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是新世纪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坚持对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问题上,要走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实行民族优惠政策会妨碍市场经济发展”、“实行民族优惠政策,会助长民族自治地方等、靠、要”和“扶贫政策等同于民族优惠政策”等认识误区,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坚持和完善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22]。马清俊和马少虎 (2008)指出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原来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面临着不能很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尴尬,这个问题在经济领域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有些政策因与现行政策不一致而失去了其“优惠”的功能;有些政策实施难度增大,甚至无法实施;市场经济下政策“先发效应”更加明显[23]。

税收政策方面,冷志明和游新彩 (2008)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施的税收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这些税收政策所带来的正面效益,同时也指出为切实有效地保护民族地区的自身经济利益,现行税收政策的调整和补充已成当务之急[16]。

贸易政策方面,彭秋虹 (2005)指出,民族贸易政策是体现国家对少数民族特殊照顾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贸易的发展巩固了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物质基础,增强民族经济加速发展的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加强领导,调整民族贸易县;给予民族贸易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专项贷款政策[8]。

扶贫政策方面,刘慧丽 (2009)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政策进行了研究,她指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政策应该放宽标准,扩大扶持范围,加大扶贫力度,在扶资金和物资的分配上重点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4]。

2.总体探讨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演变、过程和评价

如果从民族经济政策的发展过程来看,民族经济政策研究又涉及政策形成、政策演变、政策过程、评价等问题。

政策形成方面,彭谦 (2001)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进行了分析,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经济政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原则,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适合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3]。

政策演变方面,温军 (1998,2001)把少数民族经济政策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分为起步形成、曲折发展、停滞徘徊、恢复发展四个阶段,并通过考察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演进历程,认为新世纪应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以人为本、优先加快社会发展”的新追赶战略,重新界定传统发展方向,以加快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发展进程[10-11]。韩红等 (2008)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辽宁民族经济政策演变特点。研究指出,辽宁省民族经济政策演变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从政策侧重点上,早期的救济式脱贫优惠政策逐渐向开发式致富扶持政策转变;从政策的覆盖面上,早期的全面覆盖式优惠政策逐渐转为侧重于民族贸易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专项扶持政策;从政策的稳定性上,财税优惠和产业扶持政策稳定性较差,扶贫政策特别是专项基金扶持政策稳定性较高[14]。

政策过程是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及政策调整、终结的整个运行过程[8],因此在研究中也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唐世亮 (2007)对街津口赫哲民族乡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终结阶段进行分析。他认为,政策制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自下而上,一是自上而下。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决定政策修正、调整、继续或终止的重要依据,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政策监控是政策信息反馈的一种途径,通过政策监控可以保证政策合法化,保证政策贯彻实施,保证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并促进政策的终结[25]。

政策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对实施民族经济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的行为。杨云嫱 (2005)对少数民族经济政策评估体系构建的二重结构进行探讨,她认为一个科学、公正且有效的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评估体系,主要应当从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两种维度来构建[26]。温军 (2004)用定量的方法对1949~2002年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财政优惠、税收优惠、人口生育等13项经济政策的稳定性进行评估。他根据各政策的稳定性程度,把政策分为高稳定程度、中上稳定程度、中下稳定程度、低稳定程度、极低稳定程度五种类型。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展开,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经济政策,已经基本失去其功能作用。1949~2002年少数民族经济政策变更频率较高、稳定程度相对较低、执行连续性相对较差。国家比较重视就业、教育、扶贫优惠政策、扶贫专项基金、对口支援、计划生育、农业及外贸边贸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少数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生产企业、财政、扶贫开发计划、工业、税收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则重视不够。他的研究尝试用定量的方法对政策稳定性进行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7-28]。

四、结语

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经济政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我国民族经济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我国民族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现状以及在政策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其提出的建议与对策,对今后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调整民族经济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前文中,我们梳理了目前民族经济政策研究的基本概况,认为当代中国的民族经济政策研究基本上可归纳为下表:

表1 我国民族经济政策研究的基本框架

虽然中国的民族经济政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由于参与研究的力量不足和研究者的无意忽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民族经济政策作为一个经济因素直接作用于经济,而影响经济的因素除了民族经济政策等经济因素以外,还包括其他非经济因素,如文化、思想等。民族经济政策与非经济因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作用,目前在民族经济政策与非经济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相对较为匮乏。

第二,民族经济政策包括对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优惠政策、贸易政策、扶贫政策等方面,这些政策之间也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组成民族经济政策体系,但具体而言,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各政策所产生的效益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不同的地区不同时期,各具体的政策之间如何有针对性地有所侧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

第三,民族经济政策研究中存在着“重定性分析,轻定量分析”的问题,缺乏较为深入的对民族经济政策的定量分析,如何对民族经济政策科学、合理地进行量化处理,是民族经济政策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徐杰舜,罗树杰.中国古代民族经济政策初论[J].贵州民族研究,1994(3):98-107.

[2]杨军,章育良.论左宗堂在西北的民族经济政策[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4):47-49.

[3]彭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与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1(4):1-8.

[4]青觉,金炳镐,朱振军.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和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2):52-61.

[5]袁雅丽.建国以来党的民族经济政策在青海的实践[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4-87.

[6]栾爱峰,秉浩.新中国民族经济政策60年[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5):21-26.

[7]张红梅.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政策研究——兼论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民族经济政策的完善和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8]彭秋虹.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经济政策[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杨寿川.我国民族经济政策与实践[J].思想战线,2000(4):62-65.

[10]温军.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演变与评价[J].民族研究,1998(6):13-26.

[11]温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演变与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01(2):14-20.

[12]红梅.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50年[J].广西民族研究,2000,(2):1-6.

[13]张凤艳,张湛,高岗仓.实现中国民族和谐的经济政策及其调整[J].青海民族研究,2005(4):77-82.

[14]韩红,梁启东,王建忠.改革开放以来辽宁民族经济政策演变特点及影响解读[J].满族研究,2008(3):29-34.

[15]白扬.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民族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9):56-57.

[16]冷志明,游新彩.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研究——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实证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10.

[17]朱宏伟.论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18]桂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9]孔祥恩.全面落实民族政策建设民族经济强市.民族大家庭,2008(2):29-30.

[20]李惠英.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1]万圭.民族地区财政政策创新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103-104.

[22]许文苑,白蕊.关于坚持和完善对民族地区优惠政策问题的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31-34.

[23]马清俊,马少虎.市场经济下民族经济优惠政策的坚持和完善[J].黑河学刊,2008(6):33-35.

[24]刘慧丽.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政策研究[J].企业导报,2009(3):132.

[25]唐世亮.从街津口赫哲族经济发展看我国民族经济政策过程[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6]杨云嫱.少数民族经济政策评估体系构建的二重结构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99-102.

[27]温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性评估(1949~2002年)(上)[J].开发研究,2004(3):40-45.

[28]温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性评估(1949~2002年)(下)[J].开发研究,2004(4):19-23.

〔责任编辑:付广华〕

A Study on Economic Policies in the Minority-inhabited Areas

Zhu Hongwei

D633.0

A

1004-454X(2011)01-0046-005

【作 者】朱宏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博士。广州,51066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政策
政策
政策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助企政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政策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