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47例

2011-09-08 03:57:58赵敬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小腹关元经期

赵敬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观察病例为2007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87例,均为功能性痛经患者。平均年龄25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47例,年龄16~29岁,病程3个月~9年,均无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史,病情重度5例,中度31例,轻度11例。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17~31岁,病程2个月~7年,均无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史,其中病情重度4例,中度28例,轻度8例。统计学处理,两组一般资料中年龄、病程、病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1]标准纳入病例。主症: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经期或月经前后小腹疼痛,不伴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兼症:月经量少,色紫暗,有血块;形寒肢冷;腰骶肛门疼痛;小腹冷痛;苔白,脉沉紧。中医辨证属于寒湿凝滞痛经。妇检和肛检均无阳性体征者,B超提示子宫、附件及盆腔均无异常者。均属功能性痛经。并且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将病情划分轻、中、重三度:轻度:经期或月经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疼痛,但可以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事需服止痛药;中度:经期或月经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有腰部疼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重度:经期或月经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日常生活,需卧床休息,伴有腰部疼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1.3 排除标准 妇检或肛查盆腔中有粘连、结节或增厚者,B超提示少量积液或子宫增大,肌层回声粗糙,或卵巢增大模糊或输卵管增粗等,子宫饱满坚硬,活动受限属继发性痛经者,均排除在外。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艾灸配合针刺治疗法。针刺取穴为:关元,三阴交,地机,归来,肾俞,刺髎。用28号毫针,沿皮下刺入1.5寸,针刺方向,腹背部均向下,四肢均向上,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宜轻。每日1次,均在月经来潮前5天施针,经期停针。并用针轻刺激,留针20 min,5 min行针1次。针后,用艾卷作温和灸30 min。艾灸取穴:关元,足三里,归来。

2.2 对照组 只用针刺而无灸疗,针刺取穴、留针、行针及补泻手法和治疗组相同,日1次,以经前5天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在经期到下次治疗两组均不做其他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执行。无效:疼痛未见改善;有效: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治愈:疼痛减轻或消失,连续3个月月经周期未复发。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均于治疗4个疗程统计疗效,总体疗效比较见表 1。治疗组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3 两组兼症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主要兼症均有改善,治疗组月经量少、有血块、腰骶痛、小腹冷痛改善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主要兼症疗效比较[%(症状消失例数/总例数)]

4 讨论

关于痛经治疗的临床研究,迄今仍从辨证分型论治着手,而此类研究也很多,如张国成等[4]的研究就是如此,中医认为痛经的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寒主收引,主痛,其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而本病之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是因为经期和经期前后气血骤虚,若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则导致冲任、胞宫血气运行不畅,胞宫经血运行受阻而致“不通则痛”[4],经净后气血渐复,故疼痛消失。而原发性痛经,并无生殖器本身的器质性损害,且寒凝者素多,特别是虚寒体质者尤多见。用灸法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由于艾叶苦辛、温热、纯阳之情,可回垂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血气,逐寒湿,暖子宫,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本草从新》)。而制成艾绒后则气味芬芳,辛热走窜,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之功。艾灸借助相应的穴位可以外逐邪气内调气血,补阴和阳,调节升降。而配穴上,关元属任脉,通于胞宫和足三阴经交会,针刺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灸之可以温经散寒,调补冲任,而汪惠丽等[5]也通过研究表明关元对于内分泌有调整作用。三阴交是足三阴的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三经之要穴,如丁玉梅等[6]以温针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总有效率98.1%,且郭晓乐等[7]也通过研究表明三阴交对痛经疗效确切。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郄穴,足太阴经循行于少腹部,阴经郄穴治疗血症,可调血而通经止痛。归来,肾俞,温经,化瘀止痛,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而灸足三里可益气养血而止痛。故灸法可让患者形寒肢冷、小腹冷痛等症状较早消失。年轻女子,有素来体虚者,有衣着较少或触寒邪者,亦有饮冷受寒者,用此法治疗,疗效较显著。而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疗效较治疗组差,且见效稍缓。

原发性痛经,西医认为其发生和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多有关。而亦有研究表明: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经血中的PGF2a和PGE2含量较不痛经妇女明显增高。期中PGF2a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因素。PGF2a增高可诱发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产生痉挛和出现痛经[8]。

总之,中西医对痛经均有较深入研究,而于中医,治疗时更重于辨证,同是痛经,但临床类型较多,而本文治疗方法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则效果显著。且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认定,艾灸治疗痛经和针刺具有协同作用,且效果显著。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4-12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6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62

[4] 张国成,刘凤珍.中医辨证治疗痛经36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1):30

[5] 汪慧丽,胡玲,高忻洙.电针“关元”“三阴交”对围经期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的调整作用[J].针刺研究,2003,28(2):124 -127

[6] 丁玉梅,马晓勇.温针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J].中国针灸,2009,29(11):883

[7] 郭晓乐,刘晓娜,王富春.三阴交穴的临床应用与机理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1):47 -48

[8] 王萍.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4

猜你喜欢
小腹关元经期
经期延长是怎么回事
伴侣(2023年3期)2023-04-10 16:18:45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经期用药须谨慎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吗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保健与生活(2020年1期)2020-05-07 09:22:42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睡前的养生秘笈
养生月刊(2017年12期)2017-12-16 02:16:29
按摩小腹治前列腺炎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