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2011-09-08 03:57:58孟迎春韩景献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培元三焦针法

孟迎春,韩景献

(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济南 250021;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在老年痴呆中发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AD),目前虽对其发病机理有了较深认识,但尚无认知功能症状治疗的标准疗法[1]。如何治疗并有效改变疾病进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导师韩景献教授在多年针灸临床经验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独创“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以针刺干预VD进程,为确定该针法干预的有效性并进一步筛选高效处方,笔者进行了初

步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比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60例病人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病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程度分级、损伤部位、证型分布、MMSE及ADL评分各项分别经χ2检验、t检验或秩和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诊断纳入标准 (1)参照1993年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制定的VD临床诊断标准,即①有痴呆(通过临床和神经心理学检查有充分证据表明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②有脑血管病的证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证据);③上述两种损害有明显的因果关系。(2)病程2周以上及年龄>45岁者;(3)Hachinski缺血指数>7分以上者;(4)痴呆程度的分级根据MMSE测试评分分为轻度(13~23分)、中度(5~12分)、重度(5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2]分为7型。

1.3 病例排除标准 诊断为阿尔茨海默型老年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或其他类型痴呆者;在脑血管病发生以前已有痴呆症状者;Hachinski缺血指数<7分者;合并严重内脏疾病者;有严重失语、精神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在住院病人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行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针法主穴选取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加以辨证配穴,如痰浊阻窍取丰隆,火热内盛取内庭,肝阳上亢取太冲,气血亏虚取关元,肾精亏虚取绝骨,瘀血阻络取舌下(刺络放血),腑浊滞留取天枢。进针操作:采用1.5寸不锈钢毫针,膻中取针尖向上平刺法,血海取针尖向股内侧斜刺法,余穴取直刺法;行针手法:每穴必达应有针感(如酸、麻、胀、肌肉瞤动)后,提插捻转,除气海、足三里行捻转补法外,余穴均取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1次,每穴进针后的行针时间至少3 min。针刺后留针30 min,6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3 疗效评判方法

3.1 评判量表及方法 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修正量表(HDS-R)对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和认知功能变化如定向力、即刻回忆、注意力、计算力、延迟回忆等进行评价。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行为习惯等行为能力变化进行评价。认知功能与行为疗效评定标准均采用尼莫地平公式的疗效指数为标准进行评判:临床基本控制:≥85%;显著进步:≥50,<85%;进步:≥20,<50%;无变化:<20%;恶化:> -20%。

3.2 统计方法 根据不同资料性质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组内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分析。

4 治疗结果

4.1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分析

由表1可见,两组临床疗效经秩和分析,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2 治疗前后两组MMSE、HDS-R及ADL积分测试结果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MMSE、HDS-R及ADL积分测试结果(±s)

表2 治疗前后MMSE、HDS-R及ADL积分测试结果(±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指标 时段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2.43 ±2.08治疗前 11.25 ±8.49 10.47 ±7.52 HDS-R评分 治疗后 15.30±9.54# 13.05±8.67#前后差值 4.10 ±1.15△13.10 ±6.55 12.23 ±5.45 MMSE评分 治疗后 17.23±8.00# 14.67±6.60#前后差值 4.27 ±2.05△2.65 ±1.24 ADL评分 治疗前 53.93±16.21 52.90±16.04治疗后 49.17 ±16.10#* 50.67 ±16.70#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后自身MMSE、HDS-R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显著,说明均有疗效,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MSE、HDS-R评分提高差值显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ADL评分治疗后两组无显著差异。

4.3 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见表3。

表3 治疗组主要症状(MMSE评分)改善情况

由表3前后症状差异结果提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可有效改善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理解力,尤其对定向力的改善效果显著。而对抽象思维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4.4 治疗组不同病程、痴呆程度与疗效关系分析 见表4。

表4 治疗组不同病程、痴呆程度与疗效关系分析

由表4可提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在治疗不同病程VD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不同程度痴呆的疗效上存在差异,对轻、中度痴呆的疗效要优于重度痴呆。

5 讨论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痴呆”、“善忘”、“神病”、“呆病”等范畴,近年来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及脑血管疾病的高发而上升,因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而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具有简便廉验特色的传统治疗措施中深入探索有效疗法意义重大。导师韩景献教授在多年针灸临床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理进行了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认为其发生与三焦气化失常密切相关。三焦为六腑之一,《中藏经》认为其“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根源在于三焦主通行元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而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变化(气化),是生命活动得以存在的根本,气机调畅,气血津液运行正常,则脏安腑和、各司其所、元神精明。气机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不利,气化失常,则痰浊、湿热、瘀血诸邪内生,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诸邪蒙蔽清窍,损伤元神,从而引发VD。而三焦通行的元气由肾中精气所化,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元气通行亦与VD密切相关,三焦通行元气也是在助肾完成生理功能,故治疗VD应重在调理三焦使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元气得通,由此提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方法,上焦取膻中、中焦取中脘、下焦取气海,三穴合为主穴,膻中为气会,具有宽胸理气、降逆化痰之功,中脘为腑会,可通过调节脾升胃降来疏调中焦气机,气海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培元固本和总调下焦的作用。故三穴相合,即可疏理三焦各部气机,又上下调达,贯通三焦;同时通过穴性的补益作用,达到补气、益气目的。配以血海调血理血、活血化瘀,足三里调理脾胃、补益后天。五穴相合,共达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之功,从最根本调补元神,治疗 VD。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也证实[3~5],该针法可影响快速老化模型鼠SAMP8海马和颞叶皮质神经元数量及形态,提高认知功能及学习能力。

[1] 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0

[2] 田金洲,韩明向.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5):16-24

[3] 张月峰,于建春,李谈,等.“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和颞叶皮质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9):40 -43

[4] 褚芹,于建春,韩景献.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1):964-994

[5] 刘存志,于建春,韩景献.“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大鼠联合型学习能力的影响[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67 -69

猜你喜欢
培元三焦针法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幸福就是跟你走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36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7:54
The influence of wave surge force on surf-riding/broaching vulnerability criteria check*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