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保东 王继成 张 力 葛永超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郑州 450000
我院2005-01~2011-01对3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全面膀胱功能训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7~62岁,中位年龄39岁;脊髓损伤9例,糖尿病8例,脊柱裂2例,原因不明11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碍。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结合尿流动力学等检查临床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
1.2 方法
1.2.1 做好心理疏导: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往往担心成为家庭负担,心理压力大。在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前,需要要通过良好的态度、话语,耐心的解释和疏导,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向患者解释膀胱训练的目的、方法、重要性,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能够面对现实,积极训练。
1.2.2 按需开放导尿管:留置导尿患者,夹闭尿管1~4 h,患者可以感觉到腹部轻微不适与微痛,此时可放开尿管,待尿液排出后腹痛或不适消失,连续重复2周,建立尿意。
1.2.3 盆底肌训练:让患者做提肛动作,即类似于终止排尿的动作,收缩直肠、阴道肌肉,并通过肛门指诊让患者收缩肛门。训练时,先收缩10 s,然后再放松10 s,30 min/次,1~2次/d。
1.2.4 膀胱肌肉训练:让患者尽可能长时间控制尿液,待不能控制时再用力排尿,尽可能将尿液排尽,也可以用双手挤压下腹部,帮助排净尿液,直至2次排尿间隔超过1 h。
1.2.5 Valsalva动作:用力吸气关闭声门,屏气,同时收缩腹肌,可多次应用直至膀胱尿液排空为止。
1.3 测评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压力、平均排尿次数,取平均值进行比较。
1.4 疗效判定标准 (1)尿前有尿意,尿流成线状,2次排尿间隔时间60 min,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压力、最大尿流率接近正常或正常为明显改善。(2)有尿意,尿流成线状,2次排尿间隔40 min左右,残余尿量较术前减少,最大尿流率、膀胱压力增大为改善。(3)无尿意,尿流不成线状,滴沥,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作配对t检验。
经过2~4个月的训练,30例患者中控尿明显改善12例,10例改善,8例无效,改行膀胱造瘘术,有效率73.33%。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压力变化见表1。
神经源性膀胱所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可表现为长期尿失禁和(或)排尿困难,常并发泌尿系反复感染、尿路结石、肾积水以至肾功能衰竭。近年来对该疾病的研究很多,但仍未找到一种可以完全恢复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理想方法。通过膀胱功能训练,可使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恢复一定的储尿功能,形成有规律的自主性排尿,从而提高生存质量。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是重新形成排尿反射,尽量维持膀胱收缩和舒张功能。其理想目标是:停止导尿;有规律的排尿;没有和少有残余尿量;没有尿失禁尤其是滴漏性尿失禁。[1]
我们所采用的膀胱训练机制可能是:按需开放导尿管可让膀胱保持适当地充盈、排空,避免膀胱过度充盈造成膀胱壁肌肉损伤,防止膀胱挛缩、膀胱容量变小,促进膀胱恢复肌肉张力,有助于恢复自主排尿[2]。盆底和膀胱肌训练可以使得支配尿道括约肌的阴部神经受到刺激,神经张力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排尿功能的恢复。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由于逼尿肌无力导致动力障碍,更主要的是尿道括约肌的痉挛而引起尿道阻力的增加。因此,解决尿道括约肌的痉挛膀胱排尿功能恢复。尿道括约肌与的肛门括约肌的神经支配均来自骶丛的阴部神经,两者有着共同的神经通道,肛门括约肌的牵张松驰可反射性地引发尿道适约肌的松驰,从而降低尿道阻力,使尿液顺利排出体外[3]。Valsalva法通过增加膀胱内压促进膀胱排空。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前必须明确有无严重的输尿管膀胱逆流及泌尿系统的感染是否得到控制,以免引起泌尿系统的逆行感染。
本组30例患者通过2~4个月的膀胱功能训练,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排尿次数减少,最大尿流率增加,我们认为综合性膀胱功能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膀胱控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尤其在基层医院推广。
表1 治疗前后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压力(±s)
表1 治疗前后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压力(±s)
治疗前后 最大排尿量(mL) 残余尿量(mL) 最大尿流率(mL/s) 膀胱压力(cmH 2 O)治疗前 165.26±51.32 180.64±96.73 10.28±4.55 32.26±11.68治疗后 290.76±110.58 78.26±49.55 12.65±3.86 38.55±15.46 P 值 <0.001 <0.001 <0.01 >0.05
[1]陈亚平,杨延砚,周谋望 .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17-119.
[2]廖利民 .神经泌尿学现状与前景[J].中华泌尿学科杂志,2004,25:646-648.
[3]徐燕忠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 400.